APP下载

基于公司治理环境搭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

2022-02-02张慧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35期
关键词:体系管理工作

张慧

(希杰(沈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0)

在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环节中,通常应给出一套详细的公司治理计划。公司治理指的是按照规章制度,规范化、程序化地完成经营管理任务的一种方式。一般包括对业务项目、经济问题和人力资源的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应保证公司治理工作具有合法性、适应性的特点,根据市场外部环境特点和企业的项目经营类型、实际经营情况给出专项治理计划,旨在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内部工作氛围,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稳步开展。这就涉及围绕着公司治理环境构建相应内部控制体系的任务,需要由专业的管理部门负责编制管理计划、执行管理规定。

一、公司治理工作与内部控制任务之间的关联性及差异性

(一)治理工作与内控工作的关联性

1.有相同的工作主体和目标

公司治理工作与内部控制工作之间有相同的目标,这就使得很多企业开始考虑在公司治理环境的基础上搭建内部的控制体系。从工作主体上看,进行公司治理工作时,一般要将工作责任分摊给董事会和经理层,相关管理者应保证项目经营方向正确,经营方式合理合法。而内部控制工作也会从约束董事会和经理层成员的环节着手,给出统一的、合理的管理指标,为顺利完成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据了解,内部控制的侧重点主要放在会计信息的管理任务上,核心是控制工作成本。这项管理工作会与董事会、经理层的个人利益以及企业的集体利益相关,需要企业引起重视。

2.有相关的工作内容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工作都是为了助推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公司治理环节主要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处理问题,涉及对财务管理、业务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与内部控制工作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将两项管理任务融合在一起,可以起到简化工作流程的作用,还能拓宽管理工作的覆盖面。这要求企业能够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保证参与公司治理和内控工作的员工之间能够相互传递工作信息,并进行相互监督管理,为内部业务工作质量的稳步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3.有相同的理论基础

在具体进行工作相关性的研究时,应从理论基础上分析问题。实际上,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工作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的共同理论基础是委托代理。这是因为公司治理环节中存在公司所有权、经营权相互分离的情况,而内控机制是企业落实约束机制的重要制度保障,负责管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行为,这充分说明了企业内控制度与公司治理模式之间有着良好的融合应用价值。

(二)治理工作与内控工作的差异性

公司治理任务与内控任务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公司治理任务需要从全面管理的角度出发,要保证管理制度能渗透到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环境,助推各项工作的稳步开展;而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更注重进行细节性管理,主要通过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手段来构建内控体系,约束人们的基础工作行为。其次,二者的组织结构不同。内控的结构体系大多以不相容职务分离方案为依据进行岗位任务分配及管理,这与公司整体治理工作的组织结构设计方案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就是企业构建新管理机制时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最后,二者参考的经济学理论不同。公司治理要关注制度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的相关内容,内控工作参照的是制度经济和管理学的理论知识。

二、公司治理环境下搭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及原则

(一)建设内控体系的重要作用

决定在公司治理环境下构建内控机制时,企业应当先找出内控体系的重要价值,明确内控任务的地位。实际上,内控工作旨在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可以细化分成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三个部分。通过这种管理模式,能有效提升企业的风险预防、评估、治理水平。而且,科学的内控机制有助于帮助企业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目前,企业会通过内控方案来协调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发挥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另外,将内控工作与公司的新治理观念结合,可以营造和谐的内部工作氛围,是降低管理难度、减轻管理工作压力的关键所在。基于此,各个企业在扩大经营规模、优化经营管理方案时,都会考虑先完成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任务,通过丰富内控制度的内容体系,让管理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建设内控体系的基本原则

1.遵守职责分离原则

要开展内控制度的建设工作,需要严格遵守职责分离原则。基本要求是区分好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避免岗位之间的工作内容有重合,这是浪费人力资源成本的主要原因,也是引发以权谋私现象的关键所在。而通过职责分离的方式,能保证各岗位工作的独立性,便于开展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工作,适宜设置扁平化的管理机制。这对于提高企业的业务工作质量、科学管控经营成本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新时期,很多企业还会通过职责分离原则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岗位的合并或拆分工作。

2.遵守管理指导原则

基于公司治理环境开展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任务时,应遵循管理指导原则。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基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会主动向优秀的领导者学习,当领导者的工作观念、工作方式发生变化时,就会直接影响基层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因此,落实管理指导原则的目的就是在建设内控体系时发挥领导者的带头作用,鼓励领导者主动承担自身工作责任,融入严于律己的工作观念。这有助于提高员工对领导者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主动服从管理,进而确保内控制度能够落到实处,真正发挥管理职能,最终顺利解决企业的经营管理难题。

3.遵守风险评估原则

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会受到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如果控制制度中缺乏对突发风险的应对策略,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基于此,在实际给出内控体系的创新计划时,应遵循风险评估原则。在项目开始运行之前,分析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确定风险等级。依托规范化的风险评估工作,企业能提前给出防治风险的对策,最大化降低风险造成的不良影响,满足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要求。

三、基于公司治理环境搭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时出现的难题

(一)工作流程的管理问题

要搭建具有适应性、合理性的内控体系,就要结合业务工作的基本流程,细化管理工作内容。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来看,目前公司治理环境下的业务工作流程管理难度比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常规的项目流程复杂,包括授权核查、会计体系、资产保护、运行总结与项目考核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公司治理时,如果没有围绕着这些内容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就会造成管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无法有效约束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还有可能会拖慢工作进度,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很多企业都以提高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应要求企业及时做好对工作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工作。然而,企业在进行内部管理时,仍然存在权责分配不清的问题,没有做好对工作流程的审核管理工作。再加上,部分员工还存在工作态度及能力不达标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经营发展难度。

(二)风险评估环节的问题

基于企业在日常经营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来自外部及内部的风险,应要求企业在内控环节中落实风险评估任务,有序做好对风险的预测、评估及防治管理工作。目前,有一部分企业内部的管理者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大多都是在已经发生风险问题后才给出处理措施,导致因为风险问题而造成的损失无法挽回。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内部控制体系中没有融入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现行的风险评估方案不科学、不合理,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这是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阶段中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三)组织结构的管理问题

上文当中提到,公司治理方案和内控体系之间的组织结构不同,在管理工作上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因此,实际进行组织结构的管理工作时,会出现管理效果不理想的情况,这是造成各部门工作关联度低的主要原因。现阶段,仍然有很多员工都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岗位与其他岗位之间的关联性,工作信息传递速度慢、传递内容不完整,导致管理者无法及时发现企业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给出有效的管理对策。尤其是在企业设置分公司时,组织结构的管理问题会影响企业对下属分公司的管理效果。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同产业结构类型的企业经营方向不同,适宜使用的组织结构管理方案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如何从新的管理观念及技术方法中,选出最适宜的管理方案,就是企业在发展进程中要研究的关键性问题。

(四)信息化管理的相关问题

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这个时代发展背景下开展企业内部的管控工作时,应尝试引进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及设备。然而,这项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企业经营阶段可以使用的资金是有限的,这使得很多企业都没有将过多的资金投入到信息化建设环节中,导致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而且,信息化管理需要保证人才具备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技术的灵活操作方法,否则无法发挥技术的使用价值。但目前,大部分员工仍然在使用传统的内部管控方案,存在工作速度慢的问题,管理质量也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在手动整合数据信息时,还有可能由于数据分类方式不科学、计算结果存在误差而引发工作失误的情况。此外,网络环境也存在许多安全风险,容易造成数据信息丢失或泄露的问题,需要企业及时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结合公司治理环境搭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加大工作流程管理力度

在实际处理业务工作流程的管理难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设定可持续性的战略发展目标,根据企业真实的发展情况分阶段布置与战略目标一致的工作计划,并从内控管理的角度给出具体的管理指标,结合指标的完成情况调整后续的工作方案,这个管理环节涉及对循环管理法的应用,基本要求是:应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及时处理重复性工作环节,提高工作的精细化程度。其次,对工作流程的管控主要是为了规避风险,这要求企业及时构建专项的流程管理体系。这项工作应具有合理合法的特点,要结合国家给出的新管理规定,丰富内控制度的内容体系。最后,应不断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找出目前内部管控工作的优势及不足之处,从中研究出最大化提升内控管理工作质量的方法。

(二)优化风险评估管理体系

在处理风险问题时,通常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提前编制防控风险问题的应急对策。一般比较常见的风险问题包括安全、质量及经济风险三大方面,需要引导管理人员系统地学习有关风险防控的知识,提高其工作水平。与此同时,应培养管理会计人才,进行风险预算,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确定风险监督工作的防线,积极引进新的风险控制技术,并应定期考察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及能力,可以考虑通过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来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此外,应尝试合理加强企业风险监理机制,提高风险评估工作效率。

(三)完善公司内部组织结构

遇到组织结构的设计难题时,要考虑到公司治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合理优化组织结构体系。比如,部分企业都在尝试进行分权制衡管理,并会配合责任监督机制完成对内部控制工作层次的设计任务。一般应先从所有权和经营权两个角度来分析问题,专项设置所有者层次和经营者层次的内控组织机构。同时,应分别设置财务管理部门、独立董事、审计部门,要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保证基础工作信息可以在内部实现实时互动传递。此外,如果企业当中存在弱势群体,要考虑如何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对大股东或内部人形成制衡。基于很多企业都在扩大经营规模,建立了多家子公司,应尝试为总公司和子公司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以集中化、规范化管理为核心,设定内控体系,并专门设置与子公司沟通交流的部门,方便动态化掌握子公司的经营发展情况。

(四)落实信息化审查监督任务

如果要在工作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应合理筹集并分配资金,采购专业的计算机工作设备,借助网络平台构建互动交流渠道。通常应要求员工将工作信息上传到网络平台上,由管理人员进行集中整理,通过建立数据库的方式,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数据调用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可以引进ERP系统,进行企业内部资源的全面管理,关注资金、资产的使用情况。并尝试构建网络工作模型,模拟项目运行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另外,应定期进行计算机系统的优化升级,根据各部门员工的岗位职责要求设置不同的系统登录权限,以此来保障信息安全。基于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背景下诞生的新技术,在摸索技术的操作经验时,应考虑落实信息化审查工作,加大审查监督力度,真正在公司治理环境下体现出内部控制工作的管理职能。

(五)建立内部激励及约束机制

据了解,企业在建立健全的内控体系时,需要依托人力资源的支持。这要求企业提高各岗位的用人门槛,优选全能型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到基础工作环节中。并且,应及时找出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方法。比如,可以融入人性化内控意识,在落实人员管理任务时,建立内部激励机制,将工作质量、效率与员工的个人工资绩效相关联,还可以通过定期评选优秀员工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公开表扬。这种方法可以吸引其他员工主动向优秀员工学习,构建良性竞争氛围。同时,企业应为员工建立工作档案,分析员工在工作中的个人优势及不足,给员工提供学习交流的渠道,鼓励员工主动提升个人工作素质及能力。此外,为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引发工作风险问题,企业会在内控制度中专项设置惩罚机制,用于管控员工的工作行为。

(六)落实内控信息披露工作

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如果要提高现行内控方案与公司治理方案之间的关联性,应着重完善内控体系,提升内控管理水平。目前,企业大多会通过独特的企业文化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并会依托信息披露管理的方式,关注内部工作内容布置情况、工作效果方面是否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实际上,信息披露有两种方法,分别是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强制披露指的是企业经营时要在法律制度的约束下,结合外部审计工作需要整合相关信息,完成信息披露任务。自愿披露需要依托内控制度和思想宣传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披露意识。此外,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优化现有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让工作具有规范化、程序化的特点。

五、结束语

内部控制体系可以用于管控经营风险,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是保证企业内部经营任务有序开展的重要制度体系。不过,企业的经营规模、产业结构不同,业务工作流程就存在差异,如果不能建立具有适应性的控制制度,就会增加内控管理难度,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很多企业都在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开始着重加强对工作流程的管理,并会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以此来预防和治理风险。同时,企业应尝试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做好岗位分工管理工作。还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内控效率,实时传递工作信息。注意及时在内控制度的内容体系中融入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促进控制体系的效用发挥到极致。

猜你喜欢

体系管理工作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