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构建高品质生活研究统计分析与回顾展望
——基于CNKI、EBSCO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
2022-02-02赵泽林边燕燕
赵泽林,边燕燕
(1.西南大学,重庆 402460;2.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 40005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1〕。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2017年中国经济进入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明显,越来越渴望追求高品质生活。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构建高品质生活尚属起步阶段,所以该领域的研究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笔者试图通过对国内外基础理论以及前沿探索的回顾梳理与总结,以利于我们充分认识和了解构建高品质生活的历史脉络,厘清未来发展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一、构建高品质生活研究文献总体发展趋势统计分析
笔者将关键词设定为“high quality life”或“高品质生活”,并选取1998—2021年间(从1998年起有关“高品质生活”或“high quality life”的研究日渐增多)EBSCO数据库(全球最大学术文献综合数据库)收取的英文期刊以及CNKI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中文期刊论文作为数据来源,筛选剔除公告、评述等非学术期刊或与研究主题明显不符的文章,使用stata、citespace等软件对所获学术论文进行研究分析。
(一)国外文献总体研究发展趋势统计分析
在EBSCO数据库以“主题”方式检索“high quality life”,共检索到 9663篇文献(1998—2021年),其中1998年发文60篇,2021年发文1014篇。由于数量变化幅度较大,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其数量变化,以1998年为基期对各年文献量求对数后进行同比及环比对数增长率分析,结果显示1998年至2021年间对数环比增长率绝对值在15%至32%之间,其中仅有2005年、2009年、2011年、2018年四年对数增长率为负,其余年均为正,这说明国外学者对以“high quality life”为主题的发文数量总体是在逐年上升。同时,笔者对数据进行对数基期比增长率分析,结果发现其对数基期比增长率均大于0,且范围在5.78%至69.05%之间。其中,2021年的对数基期比增长率最高为69.05%,1999年的基期增长率最低为5.77%,这说明国外学者对高品质生活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且2021年达到一个小高峰。使用stata软件将Word图表分析出的数据绘制成柱形图(见图1),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其数量变化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以“high quality life”为关键词的发文统计结果明显呈现出一种阶梯式增长,且随着时间的增长2021年达到最高。
图1 EBSCO数据库关于“high quality life”的发文统计
(二)国内文献总体研究发展趋势统计分析
在CNKI数据库以“主题”方式检索“高品质生活”,共检索到文献612篇(1998—2021年),其中有16年间发文数量在10篇以下,且2018年发文量开始增长。由于大多数年间数量变化不大,且由于ln(1)等于0,无法选定1998年为基期进行对数增长率分析,故以下仅对检索数据进行基期和环比增长率分析。分析发现发文量环比增长率仅在1999年、2000年、2003年、2005年、2008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10年内小于等于0,且在2003年环比增长率最低,为负66.7%。此外,还发现从2018年至2021年发文量环比增长率均大于0,这是环比增长率连续大于0年数最多的一段时间,2021年环比增长率最高,为487.9%,这些都说明国内学者对此问题关注度呈阶段式上升且近年来关注度显著上升。同时,以1998年为基期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基期比增长率除一年外均为正,且其中2021年的基期比增长率最高,1999年的基期增长率最低,由此可以反映出学界的发文数量大致逐年提升,热度不减。使用stata软件将Word图表分析出的数据绘制成柱形图(见图2),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其数量变化情况。从图2中可以看出,以“高品质生活”为关键词的发文统计结果从1998年到2017年期间呈现出一种较小的右偏型正态分布,发文量在2007年和2021年达到局部高峰。
图2 CNKI数据库关于“高品质生活”的发文统计
(三)国内外文献总体研究发展趋势统计对比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外文期刊对高品质生活研究的时间跨度较大,且研究开始时间较早,在1998年就有60篇与高品质生活有关的文章,随后逐年递增(除2005年、2009年、2011年、2018年较前一年略有下降),且发文数量每年平均增长速率为13.67%,2021年发文量达到最多,即1014篇,是增速最明显的一年,发文量比2020年多205篇。与此同时,从图2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出,中文期刊对高品质生活研究的时间跨度也较大,但大量研究开始时间较晚,国内学者对于该主题的关注度呈阶梯式的跃进,且发文量呈现出三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1998—2007年)相关研究和文献发文数量均处于低位,1998年仅发文1篇,且近10年都在10篇左右徘徊,直至2007年发文量出现一个小高峰,达到21篇;第二阶段(2008—2017年)相关研究和文献发文数量由2007年第一个小高峰后有所回落直至2017年出现一个小低谷,只有5篇;第三阶段(2018—2021年)相关研究和文献发文数量经过2017年的小低谷后迅速提升,由2018年前几年的个位数发文量增长到37篇,并在之后的3年内迅速提升,直至2021年再次出现一个自1998年以来的最高峰,发文量达到341篇。从以上中外期刊有关“高品质生活”主题文章发文量的发展趋势可知,中外学者对高品质生活的关注度在2021年达到顶峰,尤其是中国在2021年呈爆炸式增长。
二、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
通过使用CiteSpace软件对“高品质生活”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了解我国“高品质生活”的研究重点及研究方向,从中找到对“高品质生活”的共性研究。
(一)关键词为“高品质生活”的相关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与“高品质生活”研究呈现高度相关的文献关键词约为5个,它们分别是“高品质”“新篇章”“生活品质”“高新技术”“品质生活”。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高品质”“新篇章”“生活品质”的中介中心性分别为0.08、0.08、0.05,远高于“高新技术”的0.03和“品质生活”的0.02;“高品质”“新篇章”“生活品质”的出现频率也都高于“高新技术”和“品质生活”。由此可见,当谈及“高品质生活”时,大多数学者通常着眼于“高品质”“新篇章”“生活品质”,并认为三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如有的学者提出通过对高品质的研究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并为人民开启新篇章。为此可以看出三者在研究高品质生活中具有关键节点作用。
(二)“高品质生活”聚类分析
为了能更好抓取“高品质生活”的热点问题和突出成果,笔者绘制了以“高品质生活”为主题的研究热度图(见图3)。从中可以看出,当谈及高品质生活时学者通常会认为高品质生活有时尚生活、家居生活、低碳生活等,且高品质与市政等基础建设的优化、智能化高科技产品的发展相关。与此同时,高品质同样也与性价比、安全感等有一定的关联性。由此可以概括为“高新技术”“生活感受”“环境保护”。
图3 以“高品质生活”为主题的研究热度
此外,为进一步了解不同时段国内学者对以“高品质生活”为主题的研究成果,笔者进行了相关突现词分析(见图4),结果发现对“品质生活”的研究跨度时间最长,即从2012年到2019年;针对具体城市如杭州、鄂尔多斯、上海的具体研究时长最短,只有2到3年。从整体跨度来看,国内学者经历了由最早对“高新技术”的研究转为“共建共享”的研究直至变为对“全域旅游”的三次跨越式研究,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已经从营造高品质生活逐渐转为如何享受高品质生活,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密不可分。杭州、上海、鄂尔多斯等具体城市在研究中的出现,说明学者在高品质生活研究方面选取了部分经济较为发达或发展较快的城市,旨在通过研究其经济发展的原因找寻出客观规律并渴望将其政策措施运用于其他城市。
图4 以“高品质生活”为关键词的突现词图谱
三、中西方关于高品质生活理论研究热点回顾
伴随着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外学者对“高品质生活”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此形成学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动态趋向与政策选择等,并形成了一批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一)西方关于高品质生活理论研究热点回顾
根据文献检索和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西方对于“high quality life”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生活品质展开,而在西方学者看来生活品质又与身心健康、服务水平、可持续性等相关联。据资料显示,从1998年至今,西方许多学者倾向于从医学的角度对不同国家患有不同身心疾病的患者的生活品质进行研究,如哥德堡大学的Kreuter M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以及不同工作时间的脑外伤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进行研究,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等方式最终得出个体和社会独立是高质量生活的积极决定因素的结论〔2〕;比如法国学者Spencer B等人通过对来自法国和英国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进行相应的问卷测试后得出结论,疾病会以抑郁、羞耻的感情和干扰的形式引起患者的心理逻辑困扰,从而对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3〕。同时,对不同群体的生活质量进行相关性研究也是西方学者的一个研究热点。如美国学者Singh、Jasvinder A等人通过使用36项简表(SF36-V)的分量表和成分摘要(功能状态)评估退伍军人的生活质量,以此得出部分退伍军人现状为低生活质量和高卫生服务利用率并存的结论,并提出可以通过引入创新策略提高其生活品质的设想〔4〕;澳大利亚学者Butler J以187名来自不同社区团体平均年龄为78岁的老年人为样本,探讨心理接受度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得出心理接受度在决定老年人品质生活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的结论〔5〕。另外,西方学者还热衷对什么会带来高品质生活展开研究,如南非学者Moller、Valerie以德班为切入点对300名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得出足够的服务提供水平可能会对感知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的结论〔6〕;美国学者Kibert、Charles J等人通过对以自然生态和工业生态的发展进行分析,提出可持续性发展可以为后代带来高品质生活〔7〕。
(二)我国关于高品质生活理论研究热点回顾
在关于“高品质生活”理论研究方面,相比于西方学者较多集中于医学方面的研究,我国学者更偏向于对“衣食住行”等与人民正常生活关系更为密切的方面作出具体化的研究,根据我国学者在不同时间段对“高品质生活”主题研究侧重点的不同,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98-2007年)主要集中于住房问题的研究。在此阶段我国学者对由住房问题带来的高品质生活研究较多,这与1998年7月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有一定的关系。该文件不仅结束了中国的福利分房制度也标志着房地产行业正式走向市场化,由此掀起了围绕房地产各个方面研究的热潮,如从房屋建造的材料到生产废料的防治、从房型房屋内的设计到小区的设计、从房地产开发到房地产防治等。国内学者们试图通过对影响居民居住环境的相关研究来揭示房地产如何健康发展以此给人民带来高品质生活。进入21世纪,随着一线城市房价的升高,一些学者对此也表现出一些担忧。如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蒋岳祥教授在2007年提出,加强宏观调控,稳定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通过控制房地产的价格让居民住上满意的房屋,从而提升居民的高品质生活〔8〕;湖南大学的瞿雷在2005年提出“亚生活空间”,即社区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具备满足个人本身物质需求的住房环境,也要拥有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物质环境〔9〕。
2.第二阶段(2008-2017年)主要集中于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带来高品质的研究。在此阶段中国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物质产品更加丰富,人们的追求也逐渐由注重数量转变为注重质量,出现了中国居民到日本抢购马桶盖和电饭煲的现象。面对这一状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透过现象看本质,审时度势,将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及时调整,由以前注重GDP的增速转变为注重高质量发展。为此,2015年开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对钢铁行业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后逐步扩大到整个工业领域。由此在提升高质量生活方面政府官员、学者也更多地聚焦于由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带来的高品质生活的提升。如时任中共西湖区委书记郑荣胜在2009年提出,要积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全力推动设计创意产业园、科技创新产业园和商业商务中心“两园一心”建设,努力打造智慧杭州,进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10〕;韩启中、孟国利两位学者在2015年提出,要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住宅的舒适度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11〕。相比于上一阶段对于房价、住房布局方面的研究,这一阶段的学者更加注重运用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和环境的研究。
3.第三阶段(2018-2021年)主要集中于民生与发展问题的研究。在此阶段我国学者开始聚焦于如何通过改善民生和可持续发展带来高品质生活。在改善民生方面,学者们以教育、卫生、医疗、住房、基础设施建设、养老等不同角度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研究如何给人民带来切实的高品质生活。如学者高路在2019年通过实地调研上海的部分社区并访谈上海的街道书记或主任,得出要增加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社区设计时应因地制宜从空间目标、空间功能、空间规划方面提高空间治理〔12〕;重庆社会科学院的刘荣在2020年提出,通过提升医疗普惠水平、构建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来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13〕。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我国官员、学者更多从绿色、治理角度出发来进行研究。如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在2020年提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而增进民生福祉带来高品质生活的大花园,坚持以美丽为基,通过打造山美水美空气美的养眼、养肺、养胃、养脑、养心之城,来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14〕;厦门大学的陈振明教授在2020年提出,要通过高效能治理来提高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进而为人民带来高品质生活〔15〕。
通过以上对国内外高品质生活的研究分析与对比可以看出,国内学界对高品质生活研究较多的集中于提高人民生活的物质层面,这多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时间较晚以及把民生作为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的思想有关;而国外的研究重点则偏向于病理与生物学领域,这多与国外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起步时间较早,已经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且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关。
四、构建高品质生活研究展望
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未来对构建高品质生活的关注度也会随之提高,为此,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在补足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该方面的研究。
(一)有关高品质生活研究存在的不足
经过对以上构建高品质生活研究文献总体发展趋势统计分析,笔者发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关“高品质生活”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譬如在发文数量上,21年间在EBSCO数据库以“主题”方式检索“high quality life”共检索到9663篇文献,而在CNKI数据库以“主题”方式检索“高品质生活”共检索到文献612篇,国内以主题词“高品质生活”的发文量不足国外发文量的7%;在聚焦研究领域方面,西方学者对于“high quality life”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与身心健康、服务水平、可持续性等与生活品质相关的内容展开,而我国学者对于“高品质生活”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与“衣食住行”等与人民日常生活关系更为密切的内容展开。简而言之,西方学者有关“高品质生活”的研究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研究,而我国学者更加注重物质层面的研究。面对这些不足我国学者在该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构建高品质生活的未来趋势展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其中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放在首位,而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是“人民至上”的具体体现。事实上在此方面部分实践已走在了理论的前面,如重庆璧山近几年围绕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这一核心理念,推进生态之城、儒雅之城、活力之城、一生之城的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区,这些成功的实践探索也给学界带来一些启示。未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对构建高品质生活的研究视野将强弱项、补短板,研究重点也将逐渐由营造高品质生活向全面提升生活品质和能级、享受高品质生活拓展。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特别是构建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服务;强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挥“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作用;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打造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实施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计划让群众在文化体验中享受高品质生活。
在研究方法上,由于有关高品质生活的研究在未来将迎来一个小高峰,所以在研究方法上也将更加多样性,高品质生活研究的样本选择范围会更加宽广,相关文献会更加丰富,可调研的环境会更加成熟。在研究领域上,由于高品质生活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持久性时代性的工程,未来的研究将以多方位、多领域、多学科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深入研究,通过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融合,把更多的视角投入到科学技术、高科技、生物制药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