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数字化的战略布局
2022-02-01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当前,中国正阔步迈入数字经济时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文化也成为数字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中国文化数字化正在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文化数字化是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增强数字时代文化自信和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方面,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我国的文化数字化建设由来已久,2012年,《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实施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2019 年,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文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完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文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加快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等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重点任务。2022年5月,《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对文化数字化战略作出重要部署,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2022年10月,“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成为全党共识。
文化数字化包括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和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两个方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体两翼”,文化事业支撑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反哺文化事业繁荣。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旨在积极应对互联网快速发展给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当前,一方面,人民对享受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呈現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数字化文化消费需求出现“井喷式”特征;另一方面,文化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文化数字化生产力发展不充分的矛盾更加突出。促进文化数字化生产力充分发展,是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中心环节。文化数据化的技术手段和运营模式推动了文化资源向文化资产的有效转化和持续发展,使文化资源成为可溯源、可量化、可交易的文化资产,激活了公共文化资源的价值活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
世界因互联而多彩,数据因关联而增值。数字时代,数据是核心生产要素,数据关联是核心生产力,关联数据是核心资产,数据变现是核心驱动力,数据安全是核心竞争力,生产网、生产线、生产端是核心环节。这些共同构成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核心要素。应通过数据分类、编目、标签化,实现文化内容采集、加工、交易、分发、呈现全流程数据化,打通数据孤岛,实现数据关联,推动文化发展迈上新台阶。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布局涵盖了中华文化数据库、国家文化专网、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等领域,意在从供给侧发力,激活各类文化资源且贯通各部门各行业,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同时,兼顾供给侧与需求侧,打通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从而构建起一套由国家主导的文化大数据体系,通过激发文化活力和增强文化创新意识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坚实力量。
科技为文化赋能,文化为科技赋值。文化数字化的战略布局体现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时代逻辑。当前,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相辅相成,相融相生,融合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为了加快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既要重视中华文化资源的全面梳理、科学分类和规范标识,又要重视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家文化专网、布局区域性文化计算智能中心,加快文化数字化科技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构建“文化领导力”和“数字化领导力”兼具的文化数字化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不忘本来,开创未来。文化数字化不仅仅是器物层面的革新和技术应用,还要由“器”而“道”、以“技”促“道”推动契合时代特点的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形态的整体跃升。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我们擘画了文化数字化生产力快速发展,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优秀创新成果享誉海内外的美好愿景,彰显了坚定的文化自信。这一战略的布局落地与纵深推进,必将极大释放中华文化魅力,提升文化自信指数,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鉴于此,本期特别策划聚焦“文化数字化的战略布局”,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深入研讨,敬请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