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成长三部曲
2022-01-29郭宪平
郭宪平
思政课教师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引领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刚“站上讲台”的思政课教师会遇到角色和环境的挑战,然后渐渐锻炼出“站好讲台”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站稳讲台”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实现专业成长,从而完成成长三部曲。
“站上讲台”:思政课新手教师面临的挑战
角色挑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当代中学生在兴趣爱好、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等方面与80后、90后相比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刚站上讲台的思政课新手教师要尽快了解和熟悉教育对象,弥合师生间的“代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有的新手教师仍把自己视为学生角色,有的新手教师认为自己刚入职,在教学中可以适当放松要求,身边同事的帮助也是理所当然,内心深处还没做好从“学生角色”转变到“教师角色”的准备,还没明白自站上讲台那一刻起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环境挑战。面对新环境、踏上新岗位,思政课新手教师不可避免地要迎接来自外界的审视目光,并且去思考个人对于职业价值的定义。一是可能面临学生和家长的不信任。学生会怀疑能否从教师身上得到帮助,家长的质疑也是如此。二是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特别是中学思政课教师要面对来自中考或高考的压力,如何做到既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又能完成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这是思政课新手教师面临的另一大挑战。三是自身所面临的经济压力。教师职业能够让人获得精神满足和职业成就感,但在经济上所获却不多。所以,思政课新手教师应涵养淡泊名利的情怀,崇尚俭朴的生活作风,认识到人的价值在于奉献与创造,而不在于享乐。
“站好讲台”: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做“四有”教师。思政课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内核,能够为教师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是教师的精神力量之源。一名好的思政课教师要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将书中的知识和原理与现实社会所发生的真实案例结合,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道德情操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有良好道德情操的教师才能当好榜样,培育出有道德、有理想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现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将思想道德和个人生活、日常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化学生的内心。扎实学识犹如一把利剑,是思政课教师令学生信服的重要凭借。如今学生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和途径获取知识,打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转变身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服务学生。在课堂之上,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仁爱之心是教师幸福感的源泉。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塑造灵魂。思政课教师从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要懂得思政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幸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将班上每个学生看成发展着的独特个体,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适应教学常规基本要求。教学过程是思政课的中心环节。思政课教师在踏上讲台时,第一步就是备课,备课是教师对一堂课所教内容的提前准备,要遵循“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备好一堂有魅力的课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是思政课教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第二步是教学,教学是教育的基础、核心,也是学生学习的前提。不同于一般学科,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内容要同时体现高度、热度、广度和深度,教师除了把书本相应的知识点讲解到位、重难点点拨到位之外,还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让教学充满趣味性,课下教师也要及时地反思教学过程,完善教学。第三步是布置作业和批改,课下布置适量的作业可以起到补充和诊断功能,让教师得到及时反馈,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做到对症下药。第四步是教学研究,教研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石,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途径。第五步是分析考试质量,通过分析学生的考试质量,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优辅差,改进教学方法。
“站稳讲台”: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教材与用教材: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新课程理念下,思政课教学已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而是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所谓“用教材”,就要合理利用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准确地提炼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知识概念,生成知识结构。此外,思政课教师按照要求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还应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适当地把知识量“由薄变厚”,从而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养和个人能力。思政课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不能完全照搬教材,而是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加工,这个过程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五化”策略,即情景化、问题化、活动化、生活化和形象化。
在哪里与到哪里:将抽象理论具体化、生活化。师生对话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状况的重要途径。只有知道学生“在哪里”,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到哪里”,从而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和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贯穿教学全过程,有课前的学情分析、课上的师生互动和课后的情感交流。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避免师生对话不充分,学生主体性不足。二是避免师生之间的对话流于形式,彼此对话深度不够。三是避免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缺少共鸣,与学生生活相背离。思政课教师要将课本中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概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开放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时空等途径,把思政课教好、教活,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对接中感受到世界的美丽和生命的价值,促进人格完善。
“一体四层四翼”:聚焦课标、教材、学科素养。课程标准是思政课教師设计和实施学科教学的依据。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主要资源之一,它具体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容。从这个角度出发,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灵活运用。同时,在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课标所提供的弹性空间与特定的内容,结合学生当前已获得的认知经验开展课程,并有意识地对课本内容加以开发、升级、完善,从而更好地反映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使其成为学习者拓展思路和实现突破的平台。思政课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明确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内涵及要求,紧密结合课程实践,从整合教材逻辑架构、教学设计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设置生活化教学活动等方面落实学科素养。
(指导老师:易炜)
责任编辑/王秉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