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也分层
2022-01-29Jessie
Jessie
根据水中的压力、光照、温度,以及氧气、矿物、营养物含量等因素的差异,我们可以从垂直深度上将海洋划分为多个水层。
光合作用带
这里聚集了大部分的光与热,藻类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大多数海洋生物都生活在这个区域,其中包括浮游生物、软体动物、甲壳类、小型鱼类、海洋哺乳动物等。此外,这里的珊瑚礁还能够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中层带
光合作用带之下,200~1000米深的水层,虽有微弱的光线透入,却不足以促使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人们常将此水层形象地称为“暮光区”,这里的钻光鱼群是世界上最大的脊椎动物群体。此外,科学家们还在此水层中发现了许多奇妙的荧光生物,例如会发光的灯笼鱼。90%的海洋雪(有机物碎屑,包括浮游生物遗体、动物粪便颗粒、细菌等)在此被消耗。
深层带
水深1000~4000米的区域,又被称为宁静的“午夜区”。虽然这里的海水盐分含量与普通海水无异,但却是一片黑暗。这部分海域中没有生产者(植物和某些细菌),与浅海相比,生物密度要小很多。抹香鲸可以潜入此水层捕食。这里生活着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发光生物。例如,琵琶鱼的鼻子长有一个像钓鱼竿一样的器官,这个会发光的诱饵像小灯笼一样,能引诱小鱼“上钩”。
深渊带
在海洋学上,处于光合作用带以下4000~6000米的区域被称为深渊带。此处的海水温度几乎接近0℃,物种稀少,能够在此生活的多数是无脊椎动物。满嘴尖牙的“食人魔鱼”(角高体金眼鲷)是这里的霸主。
超深渊带
深渊带的下方就是超深渊带,一般是海沟或海底峡在这里,黑暗吞没了一切,压力是海平面的几百倍,只有獅子鱼、蓝海星和管虫等少数海洋动物能在这里生长。
做一做
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模拟海水的分层吧!
材料和工具
200 毫升塑料杯、100 毫升小量杯、食盐、清水、婴儿油、花生油、食用色素、小勺。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杯子中不同颜色的液体层表示海洋的不同水层,自上而下,它们分别被称为光合作用带、中层带、深层带和深渊带。由于超深渊带在海洋中的规模比较小,我们就没有进行实验模拟,有兴趣的“可可豆”可以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尝试去做一层“超深渊带”。
海水有话说
在我们的实验中,液体之所以能够分层叠加,奥秘就在于其中的密度差。
密度反映了物质自身的特性——同等体积的物质中含有的同类“内容物”越多,它的密度就越大。对于液体混合物而言,密度大的部分会沉在下方,密度小的部分则漂浮在上方。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向杯子里加入不同分量的食盐来调节蓝色溶液的密度。深蓝色液体中加入的食盐量最多,密度最大,而浅蓝色液体所含的食盐量较少,密度相对较小。与盐水和花生油相比,婴儿油的密度最小,因此它可以浮在最上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