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1-27敖哲瑄
敖哲瑄,苏 静
(天津市河西区职工大学,天津 300203)
就业是指劳动者必须在法定年龄内,为获取报酬所从事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务工劳动。职业是指个人所从事的服务于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它是职能与行业的乘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我国的职业归为八个大类、六十六个中类、四百一十三个小类、一千八百八十三个个细类。职业具有与人类的需求和职业结构相关、强调社会分工的社会属性,与职业的内在属性相关、强调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的规范属性,与社会伦理相关、强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的功利属性,与个人生活相关、强调物质生活来源、并涉及满足精神生活的技术属性和时代属性。因此,对高知院校学生以就业为目的而进行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就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情况现状
选择天津市区的某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发放“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调查问卷”346份,回收问卷338份,有效问卷332份,占发放问卷总数的95.9%;其中,男生占41.2%,女生占总数的58.8%;高职一年级回收问卷占调查问卷总数的39.3%,高职二年级回收问卷占调查问卷总数的29.8%。高职三年级回收问卷占调查问卷总数的30.9%在此次问卷调查为有效调查。
(一)就业能力的调查结果分析
就业能力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者获得某项岗位的全部能力的总称。一个人想要顺利地找到工作,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通用就业能力通常是指能够获得初次就业、保持就业以及在就业之后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它由基本工作能力、职场语言能力和个性心理特征三部分相对独立的成分共同组成的。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工作能力较强,尤其是动手能力强于其他毕业生,符合技能型岗位需求的;语言能力很差,尤其是外语水平相对很低,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方面,其观察力、记忆力、运动能力和特殊(专业)能力表现比较明显,心理活动稳定性有待提升,性格的个体差异很大,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加强。
(二)高职学生专业选择调查结果分析
对于就读高职院校,有些学生的表现是无可奈何、无助,并在进入学校的最初阶段表现出消极、悲观、无所适从的精神状态。对于专业的选择,有些学生并不了解选定的专业,也就谈不上喜欢和感兴趣,也不了解未来职业发展的专业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他们选择的高职院校和专业,而不是积极选择。 因此,学生在上学期间缺乏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主动性,更对除此之外的就业教育和指导提不起兴趣,从而增加了高职院校推进职业指导与就业教育难度。
专业选择的主观选择和被选择或被指导性的选择,最终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内驱力的大小。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的专业比如动漫专业、幼儿教育专业等有96%的同学是自主选择的专业,有少数同学是家长、老师帮助选定的专业,所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好调动,也能保证学习效果;但有些专业的同学他们的专业自主选择占比较小,有的是家长、朋友的选择,有的就是服从分配,这样就导致了专业学习的兴趣较低,专业发展失去积极性(详见图1)。某高职招生和就业部门负责老师介绍,根据他多年与高职学生近距离接触的经验,高职学院的学生群体对高职院校和专业的认识态度存在很大的差别,其中有一部分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自律性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缺乏自我激励的动力、标杆方法使用不当;严重的叛逆心理和其他心理问题,诸如困惑,抑郁和烦躁,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图1 高职学生专选择
(三)就业规划调查结果分析
正确的职业选择应兼顾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空间,但事实上,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仅有24%的人在择业的同时考虑了这两个因素;有31%的同学是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在四个选项中占比最大的36%是对择业没有太多考虑的同学,在于他们这些同学的深入交谈中了解到,很多同学认为高职毕业生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根本没敢考虑专业的选择。毕业后有创业的计划的同学进占3%(参见图2)
图2 高职毕业生就业规划调查
(四)就业渠道的调查结果分析
针对就业前景的预测,因专业前景及个人情况不同,同学们会有不同的想法。通过调查发现,宏观前景比较光明的专业,同学们的就业心态就比较乐观;比较传统的专业,毕业生就会选择就业压力比较大的选项,由此,更加关注学校的就业推荐平台及就业推荐工作的力度。针对就业渠道的调查发现。
图3 高职毕业生就业渠道的调查统计
(五)择业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职业选择和就业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这种问题在高职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据毕业生统计数据显示,博士毕业生约占毕业生总数的6%,硕士研究生约占30%,本科毕业生约占毕业生总数的52%,而专科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2%。在传统的就业市场(更注重学历的就业市场)中,高职毕业生作为“弱文凭”的持有者,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处于相对劣势,其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如何使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已成为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完成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经过对调查对象认真分析,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并得到以下结果: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学历偏低、缺乏就业所需要的能力、经验与技术不足、对于职位和薪资期望过高等。这些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往往对自身的认识有一定的偏差,忽略自己的优点,放大缺点,从而造成自卑感强烈。受传统就业观的影响,大多数用人单位都还将学生的学历作为重要条件和门槛,而在就业中并不过多考虑就业者的技术优势。针对高职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高职院校应该给予学生更多有效的就业信息、择业技巧、职业和心理指导。
(六)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调查分析
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是世界统一的教育理念,发达国家的综合性大学及职业学院,新生的入校教育第一课就是让学生们了解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每人都会有学业规划发展手册,让学生填写完成每个学年的学习内容的计划和措施。在我国近年来也非常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这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和人才观的转变和教育观的转变。从调查结果显示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满意度达到了53%,回答不满意的学生占7%(详见图4),他们希望学校能有更具体的措施指导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尽管还有很多学生对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不甚了解,但他们还是认为学校应多多开展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
图4 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满意度调查
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为了解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教育影响因素,与高职院校招生和就业部门负责人以及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发现了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研究与现实相结合
理论和实践的深度研究,往往对开展现实工作有着基础性的指导作用。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的研究也应该从实践出发,分析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分析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趋势和路径,研究高职院校的育人模式来满足国家和地方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但是,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所体现的连接功能是微弱的,就业和人才的培养在大多数高职院校是毫不相关的两个体系。同时,即便是有些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开始重视并列入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但是水平不高,其结果就是,与现实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不接轨,往往是理论不能正确指导实践。因此以高职学院的毕业生怎样才能成长成才符合现有就业市场的要求为基点,深度研究和思考高职学院的教育模式、院系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德育体系规划等方面,形成符合现有就业市场的整体教育联动模式。因此,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的研究非常重要,它是连接就业和学校教育教学的桥梁,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极广。
(二)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模式有待拓展
开展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进行,主要是通过列入每学期教学计划或开展讲座式职业指导等方式。课堂面授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是最普遍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模式,它能在短时间内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师资力量,大范围的面向学生,提供有关职业发展和就业基本技巧和基本知识。但是缺点却在于,学生缺乏参与和互动。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不同于普通课程,不是只简单的掌握职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就行,而是更多的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地规划,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利于自己的就业信息,最终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决策,选定适合的、心仪的工作岗位。技能可以内化,通过实践,知识可以内化,通过思考,形成自身稳定的素质。因此,开展团体辅导、拓展训练等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内化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教育活动。
(三)完善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工作功能体系
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为了开展就业工作都设立了专门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在现有的传统体系下,形成了就业指导中心为依托的整体负责模式,即整个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在校生的职业教育辅导工作都由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独立完成,并没有得到其他部门配合。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的开展也就停留在大面积泛泛的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只关注学生的参与面,至于对学生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却不是考量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得成功与否的指标。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的配置,力量也是参差不齐,大部分的工作人员是临时抽调,这其中还有大部分是原有的行政人员,有的甚至直接由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兼任,这些工作人员不具备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工作的专业素养,对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和咨询、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就业知识结构等工作还没有很好的掌握,只能从事简单的事务性工作,难以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高效的服务。通过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职教集团优势,以零距离的校企合作,推动实现零距离的学生毕业和就业;积极引导企业参与高职学校课程设置方案的修订和监督全过程的人才培养,在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增加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从而,通过企业的参与和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工作功能体系
(四)建设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开展应该依托完善的就业教育师资队伍,只有师资队伍过硬才能为高职学生提供正确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工作是一项既有理论又要求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思想、政治、心理有机结合的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要求从事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的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在实践工作经验,因此,高职院校在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选择上,应考虑以下问题,如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老师自身应具备的过硬的政治素养、更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技能等。
除了以上问题,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工作还存在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形式活动化,形式重于内容;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局限课堂,理论与实践脱节;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对象精英化,覆盖面狭窄等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市场的压力,高职院校应以学生的就业未来为己任,创造性的设计就业指导和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操作体系;设置专门专业的就业指导部门,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事务性工作上;选定专业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职业咨询和生涯规划;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为毕业生服务;利用创业扶助机构为毕业生提供好政策和经济支持。通过以上手段,达成毕业生顺利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