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森林文化研究进展

2022-01-27

福建林业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森林建设研究

张 哲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010)

森林文化是人与森林、人与自然之间所建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关系,以及由此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1]。森林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与根基,为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我国的森林文化研究在经历了30余a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阶段[3]。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推进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森林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凸显,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笔者在梳理20 a来森林文化研究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总结森林文化研究现状,概述我国森林文化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森林文化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

1 近20年我国森林文化研究概述

以“森林文化”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了1999—2020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90篇。

从时间年限来看,与森林文化内容相关的文章发表数量存在年际变化。由图1可以看出,2005年以前文章数量寥寥无几;2005—2010年间,文章数量逐年增加;2010年之后,文章数量大幅增加,森林文化研究快速发展,在2014年文章数量多达72篇,2015年、2016年均有59篇森林文化内容相关的文章发表;2016年之后,森林文化的研究热度有所下降,随着生态文明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森林文化的研究愈深愈广,2019年发表的文章数量达到45篇,森林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研究内容来看,我国森林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森林文化内涵体系、森林文化建设、森林文化价值及森林文化应用研究等。通过分析与森林文化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发现,2009年以前,学者探讨的内容集中在森林文化内涵、体系、特征等基础性研究。2009年之后,森林文化研究的领域和视角日益拓展,多学科交叉融合逐渐深化,实现了森林文化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的跨越[4]。总的来说,对民俗森林文化和城市森林文化的研究内容和研究体系的探讨逐渐减少;对森林文化建设的研究相对较多,主要为市域、县域及森林公园等不同尺度范围的森林文化建设。在森林文化的应用方面,对森林文化的具象表现形式如树木文化、竹文化等专类文化的研究仍较少,对森林文化的产业应用及发展还缺乏系统性研究。因此,在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森林文化的产业研究前景广阔。

图1 1999—2020年公开发表的森林文化相关学术论文数量年际变化图

2 国内森林文化研究现状

2.1 森林文化内涵体系研究

有关学者对于森林文化的概念、特点、属性、结构体系等内容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有诸多专著出版[1,5-7]。随着森林文化研究的繁荣发展,森林文化的体系逐渐完善。

蔡登谷[8]探讨了森林文化的起源和内涵,评价了森林文化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但新球[9]从5个层面总结了伦理、认知、行动,系统分析了现代森林文化的特性。李晓勇等[10]将森林文化划分为森林物质文化、森林制度文化、森林行为文化和森林精神文化,并分别进行了阐述。苏祖荣等[11]指出森林文化体系由森林物质文化、森林精神文化、森林制度文化3个层面构成。许瑶等[12]运用比较分析法对现有的森林文化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现有森林文化体系的缺陷,基于三维管理金字塔理论重构了面向生态文明的森林文化体系,形成森林文化“内涵层次——活动领域——文明过程”三维体系。

2.2 森林文化建设研究

森林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森林文化建设及森林文化评价的研究逐年增多。一些学者以市、县(区)为区域对象进行森林文化建设的研究。陈俊[13]指出加强中国森林文化建设可以从观念、文学艺术、科技文化、制度文化等4个层面采取措施。赵琳[14]从城镇绿化建设、森林公园建设、道路绿化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方面总结了森林文化在“绿色宝鸡”建设中的实践应用,提出了宝鸡森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韩慧[15]研究了北京市森林文化的服务发展模式,指出北京森林文化的发展可结合各地的实际条件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郭彩萍[16]以湖南省郴州市的城市森林文化为对象,研究了郴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森林文化,得出郴州市森林文化的分值为81.9分。樊宝敏等[17]提出了北京市森林文化建设的空间布局,并对北京森林文化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谭硕[18]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总结黑龙江省森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黑龙江省森林文化建设的路径。郭岩[19]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总结黑龙江林区森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黑龙江林区森林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路径。

一些学者主要以森林公园、风景区等小尺度范围为区域对象探讨森林文化建设。陈军等[20]在对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百望山森林公园及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森林文化的建设要加强理念宣传、增加体验活动、完善配套设施等。崔海兴等[21]利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游客对森林文化建设的认知程度,指出游客对狭义的森林文化和广义的森林文化认知存在一定差异,但认知程度的趋势保持一致。孟蕊等[22]以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运用AHP法建立森林公园森林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文化的发展水平指数为75.4084分。戴瑞[23]以森林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探讨了北京市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思路与发展方向。

2.3 森林文化价值研究

2010年之前,学者对森林文化的价值关注较少,还未有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甄学宁[24]初步探讨了森林文化产品及价值构成,分析了影响森林文化产品价格的因素。在2010—2015年期间,学者对森林文化的价值研究主要是定性分析,论述森林的文化价值及其发展路径和方向。宋军卫等[25]强调了森林的文化功能,指出森林的文化功能包括增添美景、拓展认知、承载历史、颐养精神、寓意品格、提升游憩等。苏祖荣等[26]指出要肯定森林文化是森林本身所固有的,同时也要承认森林的文化价值是人类在认识和利用森林实践中的智慧结晶。樊宝敏[27]提出要着力提高森林的文化价值,将森林增长与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并指出利用森林文化价值的5个途径。

随着森林文化价值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注重森林文化价值的定量分析。朱霖等[28]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评估了妙峰山森林文化的价值,得出妙峰山森林文化的人均支付意愿为100元人民币(参照2014年价格水平)。宋军卫等[29]定性分析了森林文化价值发展动力系统的4个子系统,提出优化森林文化价值发展路径的建议。同年,宋军卫[30]提出以森林文化币为价值尺度对森林文化价值进行评估,并以北京香山公园为例进行森林文化币实证研究。樊宝敏等[31]提出以“人林共生时间”为核心的评估方法,指出森林公园的文化价值通过游人在森林公园中逗留的时间来反映。修新田等[32]构建了基于森林文化资源环境承载力容量约束下,以森林文化币为衡量尺度的景区型森林文化价值评估模型,并得出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文化价值量为154.45万森林文化币。汪绚等[33]提出了“人与森林共生时间”的核心理论和森林文化价值评估方法,并针对自然保护地、园林区域、非森林类型游憩区域、行政区域等不同区域类型建立了森林文化价值量计算公式。

2.4 森林文化应用研究

在森林文化应用方面,研究内容大体可以划分为2大类,一类是对森林文化产品及森林文化产业等相关内容、体系的研究,目前,国内对于森林文化产业的研究相对较少,还缺少系统性的研究;另一类是具象的森林文化的应用研究,如树木文化、竹文化等,这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34]。

苏祖荣[35]分析了森林文化产品的产生和森林文化产品的分类,并将森林文化产品与其它文化产品进行了对比。苏祖荣等[36]阐述了森林文化与森林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认为森林文化产业是指提供森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物质生产及其经营体系。李明阳等[37]以南京梅文化、浙江安吉竹文化、福建武夷山茶文化为例,总结了森林物质产品转化为森林文化产品的一般途径。柯水发等[38]在梳理森林文化、文化产业、森林文化产品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森林文化产业的界定,初步构建了森林文化体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日益满足,人们越来越重视人居环境的改善,生态旅游快速发展。陈白璧[39]分析了福建森林文化旅游资源,提出了福建发展森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特色战略、品牌战略及创新战略。张建锋等[40]从人居生活方式、人居绿化环境、人居风俗礼仪等方面详细地分析森林文化对人的影响,为森林文化的传承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张喆等[41]立足深圳市居民的森林文化需求,结合居民对现有生态旅游资源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得到基于居民喜好的城市森林生态文化建设方向,提出对深圳市生态旅游地建设的3方面建议。

一些学者对树木文化、竹文化等专类文化进行相关研究。莫晓勇等[42]阐述了桉树文化的内涵、起源,对比了中国与澳大利亚桉树文化在精神层面认知的差异。郭风平等[43]探讨古代陵寝树木的起源途径,总结了陵寝树木的制度文化和精神信仰文化。李涛等[34]整理了我国有关树木文化的概念、文化属性、树木崇拜与宗教、树木美学、古树名木、栽培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文献,提出了国内树木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3 森林文化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3.1 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森林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科学评价森林文化的适宜方法,从森林文化的物质层面(森林文化景观、森林文化价值)、精神层面(森林文化传播、森林文化认知)、行为层面(森林文化产品、森林文化设施)等方面建立完善的森林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深化森林文化的定量研究,为森林文化的建设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更好地实现森林文化的应用实践,打造美丽、和谐的人居环境。

3.2 促进森林文化的创新发展

我国具有深厚的森林文化传统和底蕴,要创新研究方法,加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继续推进森林文化的基础性研究向纵深发展;梳理森林文化与中国古代自然观、先进文化、生态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系统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森林文化及西方生态文化理论渊源;充实森林文化的体系研究,更好地传承森林文化,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进程。

3.3 推动森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森林文化产业是普惠民生的朝阳产业,其发展要充分发掘森林文化的内涵和产业价值,延长产业链、价值链,提高森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档次,更好地发展森林物质文化产业(树木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康养休闲等)、精神文化产业(民俗森林文化、乡村森林文化、森林文化歌曲书画等)和信息文化产业(森林文化论坛、网络、传媒等),形成森林文化特色品牌,推动森林文化与生态旅游、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深入地探究森林文化及所处环境对人身心健康的效益,服务好社会和民生。

猜你喜欢

森林建设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