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祛痰化瘀方治疗小儿帘珠喉痹38例的效果分析

2022-01-27欣,王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期
关键词:红肿咽部淋巴

王 欣,王 林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380)

喉痹为中医病名,是指咽部红肿不适、疼痛、吞咽不利、有异物感、咽后壁有颗粒状突起的一种疾病。若咽后壁的颗粒状突起较多,状如帘珠,就被称为帘珠喉痹。帘珠喉痹与西医学中的慢性肥厚性咽炎相似。目前,中医多采用外治法或外治法联合中药内服法治疗成人帘珠喉痹[1-2]。由于儿童对中医外治法的配合度较差,故临床上多采用中药内服法治疗小儿帘珠喉痹。本文主要是探讨用祛痰化瘀方对38例帘珠喉痹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我院儿科门诊接诊的38例帘珠喉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关于帘珠喉痹(痰凝血瘀证)[3]的诊断标准及《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中关于慢性肥厚性咽炎的诊断标准;年龄为1~14岁;存在咽部异物感、胀紧感,咽痛、咽痒等症状;有喉痹反复发作史,症状时轻时重,病程较长;剧烈运动、吸入粉尘、异味等可导致病情发作;咽部黏膜红肿、增厚,存在咽后壁小血管扩张、咽侧索增生变粗、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等现象;其家长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支气管炎、肺炎、贫血、胃肠炎或肝肾疾病;口服中药困难;中途退出本研究;合并有咽部或食管良恶性肿瘤;病历资料缺失。在这些患儿中,有男20例,女18例;其年龄为4~12岁,平均年龄为(6.32±1.92)岁;其病程为2~6个月,平均病程为(3.53±1.39)个月

1.2 方法

用祛痰化瘀方(自拟)对本研究中38例患儿进行治疗,本方的药物组成是:清半夏6 g、姜厚朴10 g、陈皮10 g、茯苓10 g、桃仁10 g、丹皮10 g、金银花10 g、连翘10 g、浙贝母10 g、煅瓦楞子10 g、薄荷6 g、桔梗10 g、炙甘草6 g。按量取上述中药材后加水没过药材约1横指,浸泡1 h后煎煮20 min,留取药液。4~7岁的患儿每天服150 mL,8~12岁的患儿每天服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用药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嘱患儿家长在治疗期间禁止让患儿进食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并让其保持规律的作息,注意为其保暖。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观察38例患儿的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用治愈、有效、无效评估患儿的疗效。治愈:治疗后患儿咽部红肿、疼痛等症状消失,咽后壁增生的淋巴滤泡消退。有效:治疗后患儿咽部红肿、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咽后壁增生的淋巴滤泡减少。无效:治疗后患儿咽部红肿、疼痛等症状未减轻,咽后壁增生的淋巴滤泡未减少。(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比较38例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儿童的表达能力有限,为了提高观察指标的客观性,本研究仅对患儿的清咽次数(症状)、咽部红肿(体征)、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体征)三项症状和体征进行评价。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分级量化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制定,具体的评分细则见表1。

表1 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8例患儿的临床疗效

治疗后,38例患儿中治疗效果为治愈的患儿有11例(占28.95%),为有效的患儿有24例(占63.16%),为无效的患儿有3例(占7.89%),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1%(35/38)。

2.2 治疗前后38例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的比较

治疗前,38例患儿平均的清咽次数积分、咽部红肿积分、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积分分别为(4.05±1.43)分、(3.05±1.19)分、(3.11±1.42)分,治疗后其平均的清咽次数积分、咽部红肿积分、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积分分别为(1.53±1.77)分、(1.37±1.13)分、(1.11±1.00)分。治疗后,38例患儿的清咽次数积分、咽部红肿积分和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38例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的比较(分,)

表2 治疗前后38例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的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3 讨论

喉痹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中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关于“一阴一阳”的含义,唐代王冰认为阴阳指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现代医家刘大新[6]认为,阴阳指脉象。现代医家蔻吉友[7]认为,“一阴一阳,内应营卫”。《黄帝内经》中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由此可见,喉痹的发生与“风寒湿三气”密切相关。《图注喉科指掌•卷二》中说:“帘珠喉,满喉如白细网状,两边微肿,根有白点带红色,小舌红肿。”帘珠喉痹是喉痹中特征较为明显的一种类型,易于诊断,但治疗周期较长,易反复发作。帘珠喉痹与西医学中的慢性肥厚性咽炎相似。研究表明,咽喉若受到慢性炎症的反复刺激,会使该处的组织发生变性、渗出、增生,造成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障碍、细胞抵抗力下降,导致慢性肥厚性咽炎的发生[8]。笔者认为,现代儿童常偏嗜肥甘厚味,易致脾失健运,脾胃运化水液的功能减退,导致水液停滞,水液凝聚日久乃成痰饮;脾化生的水谷精微是气血生成的物质基础,气虚则推动血行无力,以致血行瘀阻。痰凝、血瘀是帘珠喉痹的主要病机。《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中说:“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9]。《丹溪心法•卷四》中说:“喉痹大概多是痰热。”《血证论》中说:“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10]。中医学中的病理产物主要有痰饮、瘀血等。帘珠喉痹患儿普遍存在咽部异物感、焮热感、咽痛、痰黏难咯、苔白或腻等表现,对其进行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暗红,喉底颗粒增多或融合成片,咽侧索肥厚。这些表现均符合痰饮、瘀血致病的特点。因此,在治疗帘珠喉痹时,应始终贯彻祛痰化瘀的原则。帘珠喉痹病程较久,痰瘀日久则化热,故痰瘀夹热型帘珠喉痹较为多见。痰浊、瘀血为阴邪,治疗上需采用温散之药。一旦瘀热解除,即当减少清热药的使用。若过用此类药物,不仅会使痰瘀不散,还易损伤脾胃。治疗小儿帘珠喉痹时,用药时间过长易损伤其脾胃,因此一方面要顾护其脾胃,另一方面儿童脏气清灵,要调动其自身的抗病能力,以取得最佳的疗效。本研究所用的祛痰化瘀方中,半夏辛温性燥,既能燥湿化痰,又能和胃降逆、消痞散结;厚朴可燥湿化痰、下气除满,增强半夏散结消肿的功效,调节气机升降;陈皮可理气行滞、燥湿化痰,与半夏合用体现了治痰先理气、气行则痰消之意;茯苓可健脾渗湿,助长陈皮的化痰之力,在健脾的同时消除生痰之本;桃仁可活血祛瘀、止咳平喘,牡丹皮可清热、凉血、化瘀,二者联用可使瘀血得化而不伤正气;浙贝母可清热、化痰、润肺,金银花、连翘可消肿散结,煅瓦楞子可消痰、软坚、化瘀,薄荷、桔梗可清利咽喉,炙甘草可调和诸药。全方药性平和,祛痰、化瘀功效明显,且兼备利咽之效。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祛痰化瘀方治疗小儿帘珠喉痹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其病情。

猜你喜欢

红肿咽部淋巴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常吃辣能防口咽部肿瘤
6件事护好脆弱的淋巴
茶籽油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术后肌注黄体酮局部红肿及硬结的预防效果观察
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其红肿、炎性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咽部不适或是消化道疾病
躲避蚊子有方法
被金液处死会发生什么?
淋巴水肿的预防与照顾——乳癌康复者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