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咪达唑仑与地西泮对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2022-01-27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2期
关键词:咪达唑仑有效率病情

杨 娟

(曹县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400)

惊厥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该病患者发病急,病情可反复发作。小儿是惊厥的主要发病人群。惊厥患儿发病后可出现阵挛性肌群强直、抽搐、双侧眼球上翻、凝视、斜视、口吐白沫、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及意识障碍等症状。罹患惊厥可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惊厥持续状态是指一次惊厥发作持续的时间超过30 min,或多次发生持续时间超过30 min的惊厥,且发作间歇期患儿的意识未恢复。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出现不可逆性的脑损伤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可发生生命危险[1]。及时有效地对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进行治疗可促进其生长发育、保障其生命安全[2]。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药物疗法对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进行治疗。本文主要是比较使用咪达唑仑与地西泮对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这些患儿的病情均经多项临床检查被确诊为惊厥持续状态,其家长同意其参与本次研究。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为:1)患有血液系统疾病。2)肝肾功能不全。3)患有呼吸系统感染。随机将这些患儿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患儿中有男15例(占比为60%),女10例(占比为40%);其年龄为8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3.34±1.13)岁。观察组患儿中有男13例(占比为52%),女12例(占比为48%);其年龄为1~5岁,平均年龄为(3.13±0.78)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本次研究经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1次地西泮。为年龄<5岁的患儿每次滴注5 mg,为年龄≥5岁的患儿每次滴注10 mg。为观察组患儿静脉注射0.1~0.5 mg/kg的咪达唑仑。注射后10 min,若患儿的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则为其静脉泵注1~6 μg/(kg·min)的咪达唑仑,直至其病情得到控制。可根据患儿的病情适当增加为其静脉泵注咪达唑仑的剂量,但最大剂量不宜超过25 μg/(kg·min)。本次研究中所用的地西泮由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12 020957;咪达唑仑由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10980025。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开始至药物起效的时间及治疗开始至惊厥控制的时间。2)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并将其治疗的效果分为显效、好转及无效。显效:用药后6 h内,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用药后6~10 h,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效:用药后10 h内,患儿的临床症状仍未消失。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3)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发生呼吸抑制、嗜睡及呼吸系统分泌物增多等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开始至药物起效的时间及治疗开始至惊厥控制的时间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开始至药物起效的时间及治疗开始至惊厥控制的时间分别为(21.41±2.62)min及(35.74±3.16)min,对照组患儿治疗开始至药物起效的时间及治疗开始至惊厥控制的时间分别为(35.72±2.01)min及(59.73±4.06)min。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开始至药物起效的时间及治疗开始至惊厥控制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开始至药物起效的时间及治疗开始至惊厥控制的时间(min, )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开始至药物起效的时间及治疗开始至惊厥控制的时间(min, )

2.2 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

2.3 两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中有2例患儿发生呼吸抑制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对照组患儿中有5例患儿发生呼吸抑制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χ²=7.675,P<0.05。

3 讨论

惊厥也被称为惊风。导致惊厥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患者罹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枢性脑病、癫痫及低钙血症等。与成年人相比,小儿发生惊厥的几率更高,且患儿的年龄与惊厥的发病率呈负相关[3]。导致小儿惊厥发生率较高的原因是:小儿神经髓鞘的发育尚不完善,其大脑神经的控制能力和鉴别能力较弱,其免疫力较低,血脑屏障的功能不全。病原菌若进入患儿的脑组织,其神经元的兴奋性就会增加,使其脑细胞异常放电,进而可诱发惊厥[4]。惊厥持续状态是一种神经系统危重症。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发病后极易遗留惊厥性癫痫等后遗症。临床上加强对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进行治疗,对控制其病情、保障其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地西泮及咪达唑仑等药物对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进行治疗。地西泮具有抗焦虑、镇定及抗惊厥的作用。为惊厥持续状态患儿静脉注射该药可在短时间内使其血药浓度达到峰值,并使药物快速地遍布其血液及脑组织,促使其放松肌肉,缓解其临床症状。地西泮还能与惊厥持续状态患儿体内的氨基丁酸转氨酶相结合,提高其惊厥阈值,从而控制其病情[5]。但地西泮的代谢周期较长,易积存在患儿的体内,影响其呼吸系统的功能,使其呼吸道黏膜分泌过多的分泌物,阻塞其呼吸道,诱发呼吸抑制。此外,部分惊厥患儿在使用地西泮进行治疗后,可发生昏迷及嗜睡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医生在使用该药对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进行治疗时,需严格控制其用药的剂量。

咪达唑仑是一种短效镇静剂,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及松弛肌肉的作用。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使用咪达唑仑进行治疗)治疗开始至药物起效的时间及治疗开始至惊厥控制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使用地西泮进行治疗),P<0.05。这说明,与使用地西泮相比,使用咪达唑仑对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进行治疗可更快地控制其病情。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这说明,与使用地西泮相比,使用咪达唑仑对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咪达唑仑可调节惊厥持续状态患儿体内的酸碱平衡,并可通过血脑屏障,抑制其神经的兴奋性[6]。此外,咪达唑仑能抑制惊厥持续状态患儿体内谷氨酸载体的合成,减少其体内谷氨酸的含量,抑制其大脑皮层及丘脑的异常放电,减缓其脑代谢的速度,防止其因脑缺血而发生不良的后果。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这说明,与使用地西泮相比,使用咪达唑仑对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进行治疗的安全性更高。这是因为,为惊厥持续状态患儿静脉泵注咪达唑仑进行治疗,其血药浓度较高,药效持续的时间较短,药物不易蓄积在其体内。

综上所述,与使用地西泮相比,使用咪达唑仑对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进行治疗起效的速度更快,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咪达唑仑有效率病情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布托啡诺与咪达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比较
THE FAREWELL
很有效率
听诊器
雾化吸入表面麻醉联合小剂量咪达唑仑在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
咪达唑仑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影响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术前滴鼻在小儿斜疝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