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创新作战概念盘点分析
2022-01-26王振宇方良才宝林
王振宇 方良 才宝林
近年来,因应美国国家战略、国防战略、军事战略的重大转向和先进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推动作用,美国军事理论创新进入一个空前活跃期,先后涌现出“空海一体战”“多域战”“作战云”“敏捷战斗部署”“分布式杀伤”“马赛克战”等诸多创新作战概念。由于这些创新军事理论、作战概念与战法打法主要面向未来可能发生的大国战争,中、俄又是被美国点名的主要“竞争对手”(从军事与战争角度讲,实际上就是“假想敌”),因而深入研究美军创新作战概念便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美军花样繁多的创新作战概念
2011年前后,奥巴马政府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时候,刚刚从长达十年之久的反恐反叛乱战争(即阿富汗、伊拉克战争)泥潭中抽身出来的美军一下子陷入迷茫状态。各军种都没有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大国战争做好准备,而这正是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对美军联合部队的根本要求。于是,在战略预算与评估中心的启发下,美空、海军曾联合提出“空海一体战”理论。但是,该理论总体上是不成熟的,不仅内容较为空泛,更重要的是没有将陆军、海军陆战队等地面力量纳入进来,因而也就得不到陆军、海军陆战队的支持,更无法上升到国防部、参联会层面,无法成为一个具有统摄性的联合作战概念。因而,这个曾名噪一时的作战理论最终被全面放弃。然而,经过数年时间的不懈探索以及对现代战争形态演变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美军各军种(及国防部)逐渐形成适合本军种(及国防部)的作战理论,总体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美陆军提出“多域战”概念。“多域战”理论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美陆军抗衡美空、海军联合提出的“空海一体战”概念的结果——美陆军不甘心被排斥在“空海一体战”构想之外,而是极力想保持其在未来联合作战中的重要地位。换言之,美陆军提出“多域战”概念,意在表明其将推动作战能力从传统陆域向海、空、天、电磁、网络、人文等其他作战域拓展。另一方面,“多域战”理论的高明之处在于:在诉诸本军种利益的同时,抓住了现代军事发展趋势的本质要求——从多军种联合到各作战域深度融合,因而很容易得到其他军种与国防部的认可。从战场制胜机理看,“多域战”要求陆、海、空、天、电磁、网络等各域作战能力深度融合与密切协同,充分利用各作战域有利的“时间窗口”,以迅猛高效的作战行动打乱敌既有部署与节奏,置敌于多重困境。自2016年底诞生以来,美陆军先后发布《多域战:21世纪合成兵种的发展(2025-2040)》《美国陆军多域战(2028)》《运用机器人与自主技术支持多域战》等白皮书,标志着“多域战”理论逐渐走向成熟。2021年3月16日,美陆军部发布文件《陆军多域转型:准备在竞争和冲突中取胜》,则表明“多域战”已经成为引领美陆军转型发展的一面“旗帜”。
技术的升级使战争空间迅速拓展,加速了新作战概念的生成
美空军提出“作战云”概念。2013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美空军首次将计算机网络领域的“云”概念引入作战领域,提出“作战云”概念。2014年,美空军对这一概念进行深化研究,定义为:空中作战力量采用分散式部署,在不断进化的数据链、抗干扰通信系统等先进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实现海、陆、空、天等各作战域信息高效共享,最大程度地发挥隐身飞机、精确打击武器、先进指控系统及有人/无人系统协同作战的优势,同时确保敌对美某作战单元的攻击不至于导致美空中作战体系瘫痪。同年,美《航空周刊》发布“作战云”构想图,描述了由在轨太空侦察/通信/导航卫星、空中预警机、F-15/F-16战斗机、海上航空战斗群和深入敌纵深的F-22/F-35隐身战机、RQ-180隐身无人侦察机、新型远程轰炸机(LRS-B)共同构建“空中优势云”的发展愿景,更加清晰地展现了“作战云”概念全貌。从制胜机理看,由于侦察、监视、打击等各类作战力量要素皆可部署或备份于“作战云”上,因而在组织形态上更为灵活、迅捷、安全、高效;另一方面,又极有可能陷敌于顾此失彼、穷于应付、被动挨打的困境。
美海军提出“分布式作战”概念。早在2014年,美海军战争学院通过兵棋推演得出结论——即使是装备反舰导弹的中小型舰艇也能使对手难以应付。于是,“分布式杀伤”概念应运而生。美海军甚至提出“凡船皆可战”的口号,即要将中远程打击能力配置在所有大型水面舰艇(包括补给舰、两栖舰、运输船等辅助舰艇)上,使所有水面舰艇均要具备中远程打击能力。同年10月,美海军在向国会提交的《备选未来舰队平台》报告中,正式提出组建“分布式舰队”的构想。报告指出,拟采用上百艘航行器(包括水面/水下与有人/无人)和上千架飞行器(包括有人/无人),以分散形式部署,在战区级情报、监视、侦察和瞄准(ISR&T)体系的支持下,形成一个涵盖空中、水面、水下、电磁、网络等所有作战域的广域作战网络,以便更快速、准确地感知局部战场态势,并对威胁做出迅捷高效的响应。2017年初,美海军水面部队司令托马斯·罗登中将签署文件《水面部队战略:重夺海上控制权》,正式将“分布式杀伤”升级为“分布式作战”,并以此作为美海军军种作战概念及建设指导。从制胜机理看,“分布式作战”一方面依托广大海域分散部署的中远程打击平台,迫使敌C4ISR能力出现饱和、阻塞甚至瘫痪等情况,进而无法保持对美海上平台的持续侦察、监视与跟踪;另一方面,又可实現中远程火力突然、精确、集中投送,大大增加敌防御难度。
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提出“马赛克战”概念。2018年9月5日,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战略技术办公室首次提出“马赛克战”概念。2019年9月10日,美国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的研究报告《马赛克战:恢复美国的军事竞争力》正式对外发布,标志着这个面向未来大国战争的新军事理论初步成型。该报告指出,马赛克战是一种“未来兵力设计概念”,旨在打造一种由不同作战功能单元构成的、以先进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为基础的、高度分散、具有高度适应性的“杀伤网”(kill web)。按照DARPA的设想,在未来大国战争中,大量具有各种作战功能的无人机、无人艇、无人潜航器、无人战车将成为战场主角,而非目前重金打造的五代机、航母等明星装备。在新一代智能化指挥控制网络的支配下,这些战场上分散部署的大量无人化装备将同现役武器装备构成强大的智能化作战体系,对敌实施多路、快速、立体打击,使敌防不胜防。相比于传统作战概念,“马赛克战”理论具备三种显著优势:一是由于存在大量冗余节点,马赛克作战体系具有更好的弹性与韧性,敌很难予以致命破坏或摧毁;二是在“马赛克战”概念下,基本功能单元可以根据具体任务需求实现快速聚合与解聚,敌很难有效识别其结构和意图,就像看不清打了马赛克的图片一样;三是作为一种任意路由、此断彼连的网状结构,杀伤网在整体上很难被干扰或破坏,同时又具有极强的攻击性。
马赛克战重视各装备节点的快速聚合与解聚
美国防部大力支持“ 联合全域作战”概念。“联合全域作战”概念提出相对较晚。2019年秋,美国防部指示联合参谋部和四大军种为“全域作战”创新联合作战概念。2020年2月,美参联会副主席约翰·海顿表示,联合参谋部拟于2020年末推出“联合全域作战”“联合全域指挥控制”概念,重点面向21世纪30、40年代提升作战能力,以在未来冲突或危机中无缝集成全域能力,有效实施全域作战。2020年3月,美空军率先将“联合全域作战”写入条令,探讨空军如何在“联合全域作战”中发挥作用。目前,在美国防部的指导与推动下,美空军正致力于打造“联合全域指挥控制系统”,旨在将所有域作战力量整合进来。本质上说,“联合全域作战”概念受到了“多域战”概念的启发,同时又吸收了“作战云”“分布式作战”等先进作战概念的思想精髓。按照美空军的定义,其制胜机理为:“以获取优势和完成任务所需的速度与规模,在陆、海、空、天、电、网等所有作战域(全域)展开一体化计划与新型协同作战。”很显然,“联合全域作战”属于“联合作战”的范畴,但是在现代先进技术和战争形态演变的条件下,又有更深刻的内涵。
现代战争形态演变规律的客观反映
关于当前阶段的作战理论,美国防部似乎并没有给出统一界定,而是任由各军种“自由发展”。目前惟一可见的美国防部作战指导可能是2018年版《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提出的“动态兵力运用”(DFE)概念——但实际上,由于这一概念过于抽象,人们在不结合实际兵力运用的情况下很难把握其内涵实质。至于各军种提出的作战理论,尽管存在较大差异,但相互之间却并无矛盾冲突,而是一种互补共进的关系。以美陆军“多域战”概念为例,其核心是追求各作战域深度融合制胜,它并不排斥而是高度认同美海军“分布式杀伤”概念——这从美陆军多域战特遣队编配及典型战法演练可见一斑。同时,这一概念在重视先进信息技术方面又与美空军“作战云”概念同出一撤。反过来,当前美空军和国防部积极推动的“联合全域作战”,实际上就是对美陆军“多域战”概念的深化拓展。
美陆军提出“多域战”旨在向其他域拓展
出现这种情况绝非偶然。这至少表明美军精英军官集团(无论来自哪个军种)对现代军事发展及未来走向拥有一致的基本认知。但从更深层次讲,战争形态根本上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决定的,而非人的意志。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正如恩格斯所言,“人类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就以什么样的方式作战。”具体而言,在以人工智能、自主技术、5G通信、区块链、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高新技术群的推动下,战争形态再次出现转换升级的可能性,而以“技术控”著称的美军敏锐到嗅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机遇。美军各军种提出的作战概念,实际上正是未来战争形态在本军种任务领域的理论映射。而由于各军种任务领域及所处环境的不同,便造成作战概念“百花齐放”的局面。美陸军更关注传统陆域向其他域的拓展运用,因而提出“多域战”理论;美空军更关注先进信息技术对瞬息万变、风驰电掣般空战态势的巨大潜在影响,因而提出“作战云”理论;美海军更关注航空母舰在现代战争中的生存性问题,因而提出“分布式杀伤”理论;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提出“马赛克战”理论,则与其对颠覆性技术的长期研究与深刻理解有关。简言之,这些作战理论相互之间并不矛盾,反而为现代战争形态的演变提供了不同的观察视角与脚注。
美国新战争观逐渐成熟
辩证地看,美军花样繁多作战概念都是现代战争形态演变规律的客观反映;综合各种作战理论,又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观察美军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的演变。另一方面,花样繁多的创新作战概念就像是从不同侧面观察当代美国战争观所得出的“心理镜像”;而将这些“心理镜像”拼接起来,就可以窥见当代美国战争观的全貌。如果要用中国化的语言形容这种新战争方式,那么叫“分布式智能化作战”似乎并无不妥。其主要特点可概括为:
近年来,美国装备研发思路开始从高成本、大型化向低成本、小型化转变
分散部署这里的“分散部署”是一个广义概念,除作战行动中的分散部署外,还包括作战编组小型化——作战编组小型化映射到作战行动中必然可以达到分散部署的效果。这种发展趋势主要源于一个主观因素与一个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是:鉴于中、俄等军队日益强大的“反进入/区域拒止”能力(包括中远程弹道导弹、先进防空反导武器及远程反舰导弹),美军的航母、轰炸机等高价值武器装备及大型前沿军事基地越来越脆弱了,美军认为,只有实现分散部署,才能达到迷惑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客观因素是:随着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C4ISR系统的不断升级及自主技术、无人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创新运用,网络战时代“形散神聚”的目标有了更好的实现途径。可以发现,美各军种不约而同地向分散部署方向发展:陆军试验性质的“多域战特遣队”编制仅1500人左右,是比当前地面战斗旅规模更小的模块化部队;空军的“急速猛禽”概念要求4架F-22猛禽战斗机和1架C-17运输机编组作战;海军提出的“分布式杀伤”概念更是明确要求分散部署。相比而言,在这方面走得最远的无疑是DARPA,其提出的“马赛克战”理论并不满足于对既有装备、人员的分散式部署,而是进一步要求在设计时便对现有高价值目标(如F-35、F-22隐身战斗机或航空母舰等)进行功能疏解,重点发展一系列集成度不高、具备特定功能的平台(如具备侦察或打击功能的无人机、无人潜航器等)。这可以说是在无人、自主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分散式部署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
机动作战如果说分散部署是“形”,那么机动作战就是“神”。纵观中外历史,灵活机动向来是作战制胜的关键,熟读兵书的美精英军团集团自然深谙此道。在战场上,“灵活机动”是一种相对概念,或曰一种“相对于敌人”的概念。从这个角度讲,分散部署本身有助于机动作战,即:通过分散部署,迷惑敌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ISR),干扰、迟滞甚至误导敌决策,进而为我机动作战行动创造条件。这也正是年2020年2月份美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马赛克战:利用人工智能与自主系统实施以决策为中心的作战》(简称《以决策为中心的马赛克战》)的核心思想,即欲:通过马赛克战,使敌观察美军就像观察马赛克一样,无从做出及时有效的作战决策,进而使美军取得相对于敌的决策优势。反过来,从主观视角看,美军还谋求通过提高用兵速度、做好伪装防护与隐身、缩短决策周期(即OODA环)等手段,达到机动作战的目的。这方面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美陆、海、空三军及组建不久的天军皆如此。例如,发展高超声速武器、打造隐身化空军以及加紧投资建设联合全域指挥控制系统,被美空军视为新一轮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
美国出台多项国家级战略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信等信息技术发展
智能赋能美军认为,信息网络是一种重要的“战斗力倍增器”。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美海军高层便率先提出网络中心战概念,并很快被美国防部采纳。而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分析、认知计算、软件定义网络、区块链、量子计算、物联网、5G通信、无源光网络、零信任安全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军洞悉到信息化战争向智能化战争过渡的巨大机遇。2019年7月份,美国防部正式出臺《国防部数字现代化战略》。该战略既是落实美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美国防部IT现代化工程的顶层指导性文件。作为该战略的重要支撑,其下又分解为多份子战略,包括已经发布的《国防部人工智能战略》《国防部云战略》《国防部数据战略》以及正在制定的《国防部网络风险战略》《国防部IT改革战略》《国防部指挥、控制与通信(C3)现代化战略》。这表明,美国防部已经开始对未来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战争进行系统的战略布局。相比于以前的数字化进程,由此推动的数字现代化升级改造将是一场革命性变革,美军将借此对现有信息系统及军事网络进行深度改造,使其蜕变为一种更高级、更富弹性、更具智能化、更安全的数字化网络,以更好地支持未来复杂环境下的作战行动。
责任编辑:刘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