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物修复技艺的发展探索
——以国家级非遗项目古陶瓷修复技艺为例

2022-01-26张力程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

天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上海博物馆技艺文物

张力程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一是强调各级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要责任,“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二是强调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功能作用,“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三是强调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要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文物作为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而文物修复技艺,使文物更好地得到保护、传承、展示,其本身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现了工匠精神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通过对古陶瓷修复技艺项目的沿革概况及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进一步推动该项目的发展。

一、古陶瓷修复技艺项目的沿革概况

2021年,上海博物馆“古陶瓷修复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陶瓷修复技艺包含清洗、粘接、补缺、打磨、全色等步骤。其最为突出的技术特点有两个:一是笔绘与喷绘相结合的全色技法,二是古陶瓷色彩、质感复原技术。这两点体现了修复技艺的全面性以及对破损古陶瓷器复原的逼真性,并能解决不同时期不同窑口的古陶瓷修复中的全色问题,使其达到肉眼几乎看不出修补痕迹的展陈效果(如图1)。上海博物馆的古陶瓷修复开创者饶鸿发先生在这方面的成就可谓登峰造极,其技艺至今已传承五代,历代工作者修复的陶瓷文物数以千计。目前上海博物馆古陶瓷修复团队共有5名成员,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修复材料和技法。

图1 明代万历景德镇窑青花人物寿字纹碗(修复前后)

二、古陶瓷修复技艺项目的发展现状

(一)项目申报

上海博物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一直致力于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依托本馆深厚的文物修复与复制技艺底蕴和一以贯之的师承制度。2011年,古陶瓷修复技艺获批第三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3年,该项目有两位老师获得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称号。2021年,古陶瓷修复技艺获批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基础保障

根据国家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策和要求,项目制定了五年保护规划,并每年制定项目保护年度计划,同时根据具体规划进行实施,形成完整的年度总结材料。对传承人群、人员队伍、实物资料、数据档案、保护经费等制定了“上海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相关管理暂行办法”,加强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项目团队结合部门工作,定期开展每月例会、年终总结会,对重要活动编写信息简报,每年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日”组织常态化的非遗宣传活动。在经费保障方面,积极申请各级各类经费支持,经费使用规范合理,成效显著,每年形成经费验收总结报告。

(三)记录建档

非遗项目的记录建档工作是项目传承与发展的基石,古陶瓷修复技艺在申报材料的基础上,持续调查、挖掘、收集、整理、充实项目文字和图片基本档案。在挖掘技艺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项目研究、发表专业论文等方式不断推动传统技艺的发展,并建立完善的项目档案。对图文资料、影音资料、实物资料进行数字化档案记录,并集中管理,同时形成多备份的模式,确保记录建档的完整性和保障性。

(四)传承发展

上海博物馆作为保护单位,为传承人和传承团队发展提供了活动场所,包括古陶瓷修复研究室、会议室、活动室等,并提供后续保障工作,例如活动经费、志愿服务等,同时联合多部门为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组织、协调、宣传等服务工作。项目为进一步推动修复人才梯队建设,提高传承群体的丰富性,形成了四个层级的建设:第一层,建立师承制的传承体系,师徒双方签订“上海博物馆文博技术人员师生协议书”;第二层,建立了长期实习制度以及对外省市修复人员的培训制度;第三层,与高校进行战略合作,前往上海视觉学院进行授课培训,建立稳定的后备队伍;第四层,与外省市文博单位签订长效培训协议,为古陶瓷修复力量薄弱的省份进行人员培训,提高当地修复人员的专业水平。

(五)宣传推广

在宣传推广方面,积极联合社会力量,策划组织前往社科院、街道社区、学校进行非遗推广活动,通过选取贴近群众生活的知识点,配合丰富的活动形式,包括理论授课、活动体验、修复作品展示、问答互动等,让群众更好地认识古陶瓷修复技艺。

同时,依托上海博物馆这一主要的宣传推广窗口,以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为主要新媒体渠道,及时发布非遗项目活动并对传承人进行不定期宣传。为了扩大项目的影响力,团队也积极与传统媒体合作,至今有超过20家新闻媒体通过纪录片、人物专访、活动直播等不同的形式对本项目进行了报道宣传,进一步扩大了项目的社会影响力。

(六) 技艺革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修复理念的更新,古陶瓷修复技艺也在与时俱进,在尊重文物原有历史文化信息的基础上,以更符合现代文物修复理念的最小干预、可逆性等标准进行保护修复。上海博物馆的古陶瓷修复团队也与文物保护团队、科技考古团队积极合作。针对传统修复偏重最终修复效果而缺乏过程记录的问题,目前在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已经形成了记录有序的从病害诊断到保护修复的严密流程。在修复前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扫描电镜等大型分析仪器对文物的保存状况和工艺信息充分提取,利用3D扫描技术全面记录文物,从而制订完备的文物档案和合理的修复策略。在修复材料的选择上也更为科学环保,例如选用水溶性、无毒、无挥发性的修复材料,使用可逆性良好的黏结剂以及补缺材料等。每一种修复材料在使用之前,都会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估,确保使用的材料不会对文物本体造成影响。3D打印技术在陶瓷补缺中的成功应用,是非遗技术与科技手段融合的最佳证明。

三、古陶瓷修复技艺项目存在的一些问题

古陶瓷修复技艺项目未来的发展方向还不够清晰,对未来发展规划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传统技艺的传承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目前对于传统技艺的研究也存在不足。一方面缺乏对传承人的技艺特长、技艺风格的提炼和总结;另一方面对技艺中的技术难点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并且对不同修复理念与传统技艺之间的辩证关系也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对技艺的分期发展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对于传统技艺来说,技艺自身的专业能力是其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有利于项目的良性发展,并提升项目的专业影响力。

四、结语

古陶瓷修复技艺作为一项传统技艺,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新形势,需要在不断完善和提高专业技艺的基础上,努力把传承发展和宣传推广的任务推进下去,这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上海博物馆技艺文物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文物的栖息之地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上海博物馆藏沪籍前贤文籍经眼录
高斋隽友
——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将于 4 月 29 日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 !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博物馆IP授权的理论与实践——以上海博物馆为例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