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紫砂壶《彪炳千秋》的创作历程
2022-01-26范磊
范 磊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茗壶系》中记载,明朝正德年间,吴颐山携书童前往湖父金沙寺读书,正是这一段求学史拉开了紫砂艺术的序幕。金沙寺的老和尚利用紫砂泥制作陶陶罐罐,供乡人使用。书童供春便模仿老和尚的制作方式,根据寺庙中的银杏树的形状捏了一把树瘿壶。他们谁都没有预料到就这样随意制作的陶罐会在六百年后成为家喻户晓的茶具,更没有预料到粗糙简陋的砂泥可以被后人玩出那么多花样,延伸出无数的经典造型,发展出精深博大的装饰技艺。如今的紫砂壶已经不再是金沙寺僧人手下的粗制简单的陶器,更有别于供春的树瘿壶,颜色上更加的多姿多彩,造型上更是五花八门,装饰上融合古今中外之长。
传统的紫砂壶型融合了传统的审美,兼具古韵,让人于其无穷的神韵中流连忘返。圆器中的“仿古”、“掇只”、“石瓢”,方器中的“大彬六方”、“宫灯”、“雪华”;花器中的“梅桩”、“南瓜”、“葫芦”,筋纹器中的“合菱”、“龙头一捆竹”、“菊瓣”……这些经典的造型虽然历史久远,但是放置现在,依然受到喜爱,可谓经典永流传。现代壶艺在融古的基础上更通今,尤其是新一代的青年陶艺家,他们接受了现代教育的培养,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见识上都更加的开放,更乐于接受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在紫砂壶中展示。于是壶艺世界更加的丰富和宽广,也让欣赏者在其中看见了不一样的中国紫砂茶具,他们不仅仅是用来喝茶的,更可以欣赏、把玩、收藏。
紫砂壶《彪炳千秋》,壶如其名,其主题就是歌颂祖国,歌颂历史,歌颂民族的。其实纵观壶艺创作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这一类框架比较大的作品并不多见,且不提其制作难度,单单是表达这个主题就很困难,因为紫砂壶造型最为关键的是要以围绕泡茶倒水进行展开,为了保证功能可以实现,其造型必定会受到约束。在这个茶壶作品中,作者以“彪炳千秋”为题进行造型设计与演绎,并融入了紫砂雕塑这一特殊的技艺,使得作品既能完整的保留茶壶的使用功能,又能在造型上直观地传递主题思想。所以乍看这把紫砂壶,常常让人大吃一惊,因为这不像一把茶壶,而是一件经过精雕细琢后的艺术品,不过其实壶身、壶嘴、壶把、壶盖、壶钮这些茶器基本要素它全部涵盖,并经过高超的明针功夫,使得他们可以有机组合,不突兀,还能和谐统一。这让人不得不惊叹于作者的技艺高超,也再次证实了紫砂泥的可塑性之强。
紫砂的造型千姿百态,作者选用雕塑这一装饰技艺来诠释它。雕塑一直是行为艺术中的宠儿,而在紫砂艺术中,雕塑则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演绎着宜兴紫砂的神韵气质。紫砂雕塑不同于花器,它需要紫砂艺人有着极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美术功底,并通过立体视角来塑造形象和角度。
在《彪炳千秋》中作者借用动物的肢体和神态,表达人文意趣和情感,玲珑多巧,内蕴丰富,作者注重材质的运用色彩和效果,在紫砂的语言中注入雕塑作品的精和魂,作品精致而生动,内敛而实用。
作品的壶身有点像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鼎,形制为圆柱体,沉重而内敛,中间部位陡然四扩 ,仿佛举起了天地,圈足外翻,显得更加沉稳。这样整个壶身就形成了顶天立地的大气之势,有着舍我其谁的万丈豪气。此壶以鼎铸壶身,亦是有此功用,作者再在壶身上进行陶刻,“彪炳千秋”四个大字铿锵有力,跃然壶身,让人见之升起一股豪情。壶嘴、壶把与壶钮都是雕塑设计,嘴与把是神龙的造型。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甚至它本身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因此作者选用这一神话动物的形象来进行壶艺融合创作。威严霸气的龙首从壶身中伸出,大气凛然。在壶身另一侧,一条神龙蓄势在空中腾跃,龙首衔接壶盖,形成了一个圆形的圈,正好充当耳把。壶钮为一神兽伫立在盖面上,眺望远方,神态安详,仿佛对眼前河山秀丽、河清海晏的盛况十分满意。
作品中最精妙的就是作者对于神龙和神兽的塑造,精致而生动,将他们与紫砂壶十分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神兽身上凸凹有致的花纹逼真而精巧,相间的刻绘装饰更显尊贵。在传统中龙是吉祥尊贵之意,神兽一出,盛世来临。作品可谓是意义非凡,与壶身陶刻“彪炳千秋”不谋而合,共同向大家展示了我们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画面。
彪炳千秋,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指丰功伟绩流传千秋万代。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确立郡县制,修建抵达全国各地的直道,把百越地区纳入管辖范围等等。刘邦,历史上平民皇帝第一人,同时也是汉民族汉文化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汉高祖刘邦凭着强大的人格魅力与军事才能结束了秦末乱政,统一全国。李世民,既位后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至,并被草原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历史的齿轮一直向前滚动,但是那些彪炳千秋的伟业会一直流传,被传颂、被铭记。
幸运的是,生长在红旗下的新一代祖国的中坚力量,都铭记了历史,在建设祖国的大军中默默奉献。作为青年一代的陶艺家,大家也都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以手中的紫砂泥代替笔和纸,在传播着我们的优秀文化。如今紫砂壶已经走向国门,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紫砂创作更是责任重大,我们不仅要将壶做好,还要将我们的文化和壶艺结合,做一张能代表中国文化和中国民族精气神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