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筋纹僧帽”的工艺创新和佛教文化

2022-01-26范文俊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壶口器型茶具

范文俊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茶叶的国家之一。我们最早的贡茶,就是诞生于宜兴的“阳羡贡茶”,唐代诗人卢仝曾经有诗云到:“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在后来的岁月之中,虽然中国的茶叶中心逐渐南移,但是宜兴茶却延续了往日的繁华,至今在宜兴依然保留有茶局巷、茶亭等等古地名。伴随宜兴茶一路走来的还有古朴素雅的紫砂壶。紫砂良好的透气性和可塑性,在宜兴紫砂艺人的妙手生花之下,成为了一种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文人雅器,特别是在茶文化的逐渐普及和推波助澜之下,我们在茶座之上可以欣赏到千变万化的紫砂造型艺术,同时能够品味到其中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筋纹僧帽壶》采用了紫砂造型艺术之中比较常见的筋纹工艺,把一件传统的经典方器“僧帽”演绎成为非常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雅器,可以说是令人观之耳目一新,也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佛教韵味。此壶壶身婷婷玉立,筋纹密布,每一囊都是阴阳凹凸,具有张力。壶底平整,端庄稳重。壶嘴弯流,婉约隽永,出水非常的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圈卷自然,小飞把灵动飘逸,端握舒适,壶口位置的僧帽装饰虽然不似方器那样的有棱有角,但是在筋纹的处理之下,宛如莲花盛开,清雅脱俗。壶盖嵌入壶口,严丝合缝,上面点缀的壶钮如同莲花的花蕊一般,观之令人啧啧称赞。众所周知,紫砂筋纹器相较于一般的器型,其工艺的复杂难度更大,需要耗费的时间更多,通常也鲜有紫砂艺人专注于这种造型。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筋纹僧帽壶》,作者在充分学习和临摹传统经典的同时,把自己对紫砂艺术的理解和理念融入其中,自然而然地把佛教的文化赋予紫砂器,让我们能够通过筋纹和僧帽的结合,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工艺的艺术魅力,也能够在喝茶品茗的同时,参悟到其中的禅茶一味。

僧帽,顾名思义,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最开始是一种多民族融合的瓷器,特别是在元代的时候最为常见。而到了明代万历后期的时候,宜兴的紫砂茶具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时大彬,是供春的学生,传说中供春最开始做的器型,就是在金沙寺中的僧帽壶,后来时大彬继承其传统工艺,现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的僧帽壶,就是时大彬的杰作之一。僧帽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在佛教之中,古代的佛教仪式也多有僧帽形态的茶具参与其中,后来才逐渐演变为大众耳熟能详的器型,也非常符合茶禅一味的氛围。筋纹的运用,则是在重点表达某一特写的手法,比如莲花的纹理等等,同样也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筋纹和僧帽,这二者的完美融合,让紫砂艺术和佛教文化有了更加亲密的联系。宜兴本来在历史上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鼎盛时期有寺庙几百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盛景恰如其份地宛如昨日重现。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筋纹僧帽壶》从根本上来看是一件融合之作,也是佛教题材的典型紫砂茶具,更多地凸显出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紫砂技艺的精湛运用,最终呈现出一种精美绝伦的视觉盛宴,流畅的线条和富有节奏的旋律感,如同飘扬在空中的袅袅佛音,在一壶壶香茗的滋养之下,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洗涤。

结语:紫砂器从一种简单的实用器逐渐演变成为精神的寄托和文化的象征,让我们广大的壶友在其中能够找到心灵的共鸣,在每天的摩挲把玩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够体会到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折射出江南文脉的源远流长和紫砂匠人的情感体验。让器物之美在不断的传承和发扬之中得到永恒的升华,满足我们精神文化的更多需求。

猜你喜欢

壶口器型茶具
在壶口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品雅茶具
咏寺中井
忆秦娥·临壶口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冯可宾买茶具
小羊首圆炉
福州脱胎漆器器型创新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