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亚蓉:三星堆让世界向我们走来

2022-01-26巴蜀史志编辑部考拉看看

巴蜀史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

◎ 《巴蜀史志》编辑部 考拉看看

朱亚蓉,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德阳市人大代表。

作为第一批入职博物馆工作者,朱亚蓉的职业生涯几乎与三星堆博物馆建馆以来的发展同步。大学毕业后不久她就赶上博物馆团队组建,成为第一任文物保管员,接着见证2008年后博物馆改革,现如今又承担起领导博物馆事业的重任。她把最热情洋溢的青春时光留在这里,同时也拥有了充实自豪的人生经历。

第一任文物保管员

第一次接触三星堆文物是在1995年,那时的朱亚蓉刚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广汉市文物管理所工作。原本她的岗位职责与三星堆并没有交集。一天,文管所办公室主任丢给朱亚蓉几本三星堆学术论文集,让她“好好阅读学习”。当时三星堆遗址已发掘数年,对外公布的信息却很少,加上那时传媒手段有限,广汉本地人都对其知之甚少。朱亚蓉虽是历史系毕业,但也只听老师零星地描述过三星堆,对三星堆文物具体形貌、相关研究等一无所知。这些文集上的内容,为她打开了新世界大门,朱亚蓉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在自己家乡还有这样伟大的历史遗址。

1995年春节,为扩大三星堆影响力,更好地让公众了解三星堆,广汉市文管所特意举办了一场文物精品展。在两间简陋陈列室内,部分三星堆文物被展出。作为文管所工作人员,朱亚蓉十分幸运地参与到这次展出活动中,她第一次亲眼见到以往书中所见之物。造型奇特的面具、方口方尊上精美的纹饰,都让她大受震撼。朱亚蓉至今依旧记得当时在文物解说词上读到的那句话:“三星堆的发现,将四川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年,雄辩地证明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而形成。”正因初见三星堆文物被惊艳,1996年三星堆博物馆团队正式筹建时,朱亚蓉毅然决然地选择加入其中。

心之所向,1997年,朱亚蓉顺利成为三星堆博物馆第一批工作人员,担任博物馆第一任文物库房保管员。当时,博物馆运营可谓是十分小众的行业,国内大部分博物馆都处于亏损状态,甚至有的博物馆每天只有10多人入馆参观,入不敷出是常态。加之三星堆博物馆建馆之初还向银行贷款2000多万元,大家对开馆后的运营问题十分担忧,对能否收回成本也没有把握。朱亚蓉的这份工作可谓前途未卜。

但让所有人欣喜的是,开馆当天,三星堆博物馆便引起巨大轰动。媒体、游客和文博领域专业人士蜂拥而至,有的甚至不远万里从省外赶来参观,整个文博界出现难得的热闹场面。那时三星堆博物馆只有7个讲解员,因参观者太多,讲解员不够用,朱亚蓉和同事还临时充当过一阵讲解员工作。“我们共展出400多件文物,包括青铜神树、纵目大面具等国宝级展品,压箱底的珍品都陈列出来了。”朱亚蓉笑着说。

1999年,三星堆文物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除开馆当日场面火热,之后游客热情依旧不减。虽然馆址远离市区,交通不便,但每天来馆参观游客络绎不绝。第一年三星堆博物馆门票收入超过400万元,参观人次近40万,游客来自全国各地。此外,三星堆热不仅在祖国大陆持续,也飞越海峡,在中国台湾激情展出。1999年,台湾相关部门邀请三星堆博物馆赴台展出,并强烈要求展览文物数量要超越日本。“我们在前一年赴日展出时大受欢迎。台湾借展方负责人希望通过更大规模的文物数量扩大三星堆文明的影响力”,朱亚蓉说,“所以,那成了三星堆博物馆历次对外展出文物最多的一次。当时四川和台湾还没有实现通航,文物都是从北京机场直飞台北桃园机场”。三星堆文物在中国台湾展出3个月,16万台湾同胞参观展览,相关媒体予以专题报道。

虽然自己当时只是一名小小的库房保管员,但三星堆文物受到各界关注与喜爱,朱亚蓉由衷地为三星堆文明和中华文化感到骄傲。

打造公共文化空间

这场三星堆热一直持续了10年。2007年,三星堆博物馆的门票收入已经超过2000万元,每年有100多万名游客前来参观,直到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打断了参观者的热情。

2008年5月12日,广汉市天朗气清,是个游园的好日子。下午2点,不少游客正在博物馆内参观,朱亚蓉和同事也在处理馆内日常工作。突然天旋地转,馆内的青铜器嗡嗡作响,接着整个场馆便晃动起来,高大的文物左右摆动,眼看就要砸下来。

“不好!”朱亚蓉和同事们意识到,一场灾难性地震突袭广汉。他们不知道地震震中在哪里,也来不及细想自己处境是否危险,只下意识地抓紧抢救保护文物,数以千计的文物这才在短时间内被转移到安全地方。正因这群文保工作者坚持文物为先的抢救理念,震后在检查清点文物时发现,馆内文物损失较小。更幸运的是,在震前2个月,因2号馆装修升级,大型文物都被移置库房,没有展出。三星堆大部分文物就这样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这让当时专门负责文物保管和展陈工作的朱亚蓉感到万分幸运。

但这场灾难对博物馆的影响之大还是让所有人意外。“最大的问题是地震后来馆参观人数的锐减”,朱亚蓉说,“原本来四川旅游的游客,都会选择‘九环线’东进西出,走成都—三星堆—九寨沟—都江堰这条旅游路线,但由于九寨沟受灾严重,三星堆就成了孤立景点,即使我们博物馆以最快速度恢复了接待能力,但来馆人数还是大大减少”。

好在2008年全国博物馆迎来政策改革,开始逐步实行免费开放,博物馆考核标准也从门票收入转变为公共文化服务。虽然作为遗址类博物馆的三星堆博物馆依然有门票收入,但这已不再是主管部门最关注之事。

汶川特大地震后,虽然游览人数骤降,但考评指标的变化,也恰恰给了三星堆博物馆轻装上阵的机会,让博物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2008年5月18日,三星堆博物馆被评选为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正式跻身全国最顶尖博物馆之列。

对于朱亚蓉和同事而言,最重要的工作也发生转变,从关心门票收入变为如何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如何将博物馆打造成科教一体的文化空间。

朱亚蓉和同事做了许多尝试,他们从等游客变为主动走出去,再到后来寻求创新与突破。博物馆除开展三星堆进校园、进工厂、进社区活动,还举办青少年教育项目,如让青少年体验三星堆青铜器铸造原理、参与三星堆图案手工剪纸等。此外,文创产品的开发、以体验为中心的数字化场馆建设等逐步完善着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

正如朱亚蓉所言:“以前我们是相对比较弱势的行业,只能自己和自己玩;但自2008年以后,我们开始有了大量跨界合作,主动地参与到社会文化教育中去,在承担博物馆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为三星堆博物馆带来大放异彩的机会。”

走向世界的挑战

从1997年至今,朱亚蓉已在三星堆博物馆工作近24年。她对于三星堆的感受也日益深厚,从刚入职时的懵懂、震惊,到后来深入了解文物内涵、解读文物意义,现在的朱亚蓉早已把三星堆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2019年,三星堆文物在意大利罗马展出(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刚刚参加工作时,博物馆的前辈告诉我,在三星堆工作,是‘世界向你走来’。当时我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但现在我深刻理解了。”朱亚蓉说。她举了这么一个例子:2019年三星堆博物馆去意大利罗马展出,文物并不在罗马的某个独立展厅展出,而被陈列在罗马市中心的帝国广场。帝国广场从威尼斯广场向东南延伸至罗马斗兽场广场,沿路连缀起图拉真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和涅尔瓦广场等多个广场。整个帝国广场本身就是一处巨大历史遗址,是西方文化源头之一,而东方3000多年前的三星堆文物陈展其中却丝毫不显突兀,反而与古罗马建筑、雕塑、古迹交相辉映,仿佛东西方文化在此喃喃交流。

纵目大面具、青铜神树等大型国宝级文物的亮相,在意大利引起巨大轰动。那些富有视觉冲击力、艺术张力的三星堆文物,彻底征服了历史悠久的罗马城。朱亚蓉感到自己特别幸运与自豪,她认为在三星堆博物馆工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随着三星堆博物馆国际知名度的提高,世界级文化交流也逐渐增多,而朱亚蓉所做的保护三星堆文物、传播三星堆文化工作,正好深入诠释“世界向我们走来”。

当然,朱亚蓉及其团队也面临许多挑战与机遇。一方面是参观群体的变化。20年前只有少数知识分子喜欢逛博物馆,但现在博物馆的参观群体变为以年轻人为主,且许多年轻夫妻都喜欢带着孩子一起到博物馆郊游。这意味着受众越来越多元化,博物馆需要为更多年轻群体提供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同时,随着公众审美能力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博物馆也需不断推陈出新,更新展陈手段和知识储备。

另一方面,高新技术的推广为博物馆发展带来新契机。短视频、直播、VR/AR等技术,正在重构博物馆体验方式。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全国博物馆不得不闭馆谢客,对整个行业造成一定影响。当时三星堆博物馆刚完成综合馆陈列提升改造,为弥补观众无法亲到现场参观青铜神树、“祭山图”玉璋等“蜀宝”的遗憾,朱亚蓉和同事紧急策划综合馆线上开幕式和虚拟展览。

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让三星堆博物馆不仅在线直播红毯签到、入场就座、馆长讲话等现场感极强的活动环节,还兼有VR参观、语音导览、合影留念等沉浸式体验项目。线上开幕式仅过去1小时,就有约16万名观众点击观看云展览。这让朱亚蓉大开眼界。“线上展览一定是未来博物馆展览呈现方式之一”,朱亚蓉说,“当然,在线化也可能放大负面消息的传播。我们身上的责任将更加沉重,每一步都将‘如履薄冰’”。

线上展陈文物,需要更加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来呈现古人留下的遗迹。“我们希望将三星堆博物馆变成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以及世界文明的研究高地。”朱亚蓉坚信这一目标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到那时,“世界将真正向我们走来”。

猜你喜欢

文物博物馆
历史上最有趣的五件文物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我在故宫修文物》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