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满仪式感 开启新一年

2022-01-25

科教新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陈垣家书母亲

元旦至,方惊觉:流年岁月,白驹过隙。

让我们在惊艳了岁月的古诗词中、异彩纷呈的庆祝习俗里、饱含深情的家书里体味元旦韵味。

新年伊始,愿所有的美好从新开始。

正月初一古代称为“元旦”

“元旦”,每年阳历的一月一日。但在中国古代,“元旦”一词与今天有着很大的区别。

正月初一,我们现在称“春节”或“过年”,但在古代却称为“元旦”。

不過,不同朝代仍有不同的称呼:先秦时期叫“上元”“元日”“改岁”“献岁”等;两汉时期则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时期又叫做“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唐宋元明时期,称为“元旦”“元日”“岁日”“新正”“新元”等;而到了清朝,就一直叫“元旦”或“元日”了。

“元旦”是一个合成词,按单个字来讲,“元”,在甲骨文中就是人的“头”,有开始、第一之意。“元日”就是新年的头一天,《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相祖。”孔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还有唐朝孟浩然脍炙人口的《田家元日》和宋朝王安石家喻户晓的《元日》等,诗文中的“元日”都是我们如今的“春节”。

(据新华网)

古诗词中的元旦情 袁文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元日》是宋代著名散文家王安石的佳作。短短四句,再现了当时人们欢庆新年的浓烈氛围。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致力改革的坚定信心,读起来会感到一种宏大的气势。

唐朝著名诗人厉玄在朝廷为官时,亲眼所见达官贵人新年欢乐的情景,曾作得一首题为《元日观潮》的诗章:“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火连双阙晓,仗列五门春。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天颜不敢视,称庆拜空频。”全诗语句清新流畅,景物绚丽多彩,写尽迎新的气势和喜悦,向读者描绘了一幅典雅而隆重的宫廷贺年图。

诗人的处境、抱负不同,所写诗的意境自然也会各异。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年近四十仍应进士不第,只好于新年之时回到家乡,遂作得一首《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全诗没有明显的起伏,语调平和,而静味深长,既表露了诗人自己的打算,又道出了无禄在身的轻松心情。特别是尾句“共说此年丰”,表现出双重含义:一是指农田耕种的丰收,二是企盼新年过后再去长安赴试有一个好的结果。

元旦诗,若出自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手,其意境和情趣更是别开生面。1930年,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在行军途中度过了一个新年,不免回想起一路的艰辛,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如梦令·元旦》一词:“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全词淋漓酣畅,清新自然,描绘了红军行军的畅达和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火热场面,字里行间充满了乐观向上、斗志昂扬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元旦”始于民国 倪方六

“元旦”一词真正热起来,始于民国。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时代,也结束了唯用天干地支纪年的历史,进入了西历(阳历)与中历(阴历)并存的“二元”历法新时期。以西历公元为标准纪年,将1912年1月1日确定为民国元年的元旦。

1912年1月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令内务部编印新历书。1912年2月17日,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发布公告:“应自壬子年正月初一日起,所有内外文武官行用公文,一律改用阳历,署中华民国元年二月十八日,即壬子年正月初一日字样。”

民国三年(1914年)1月21日,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向大总统袁世凯提交了《定四季节假呈》,其中说道:“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

学者家书中的元旦 冯嘉美

陈垣与子弟(节选)

慌乱之时,最好读书。一可习静,一可忘忧,徒自惊扰无益。人必有一死,只争迟早。当求可以必传,则死亦无恨。

一月廿七及数日前均有新刻书一册寄转萝生丈,已收到交去未?二月三夕。

一九三八年二月三日往函

陈垣先生写这封书信时正值抗战时期,当时国内动荡,人心不安。陈垣先生身在北京,儿子陈约在广州,父子二人南北相隔。陈约去信汇报近况,陈垣先生给儿子的回信语言简约有古意,字里行间皆是劝勉之意。陈垣先生还很关心书籍的出版,有新书就给孩子购置并邮寄过去,时刻关注孩子精神养分的供给,是一位极其注重言传身教的好父亲。

胡适家书(节选)

第四号,元旦。

穈儿百拜,遥祝吾母大人新禧百福。

儿今日有大考一次。考毕无事,因执笔追记入学以来之事,以告吾母。想吾母新春无事,家人团聚之时,得此书以为家人笑语之资,当是一乐也。

外国大学有体育院,中有种种游戏,如杠子、木马、跳高、爬绳、云梯、赛跑、铁环、棍棒之类,皆为习体育之用。大学定章,每人每星期需入此院练习三次。儿初一无所能,颇以为耻。因竭力练习,三月以来,竟能赛跑十圈,爬绳至顶,云梯过尽,铁环亦能上去,棍棒能操四磅重者舞动如飞,现两臂气力增加。儿前手腕细如小儿,今虽未加粗,然全是筋肉,不复前此之皮包骨头矣。此事于体力上大有关系,如能照常练习,必可大见功效。

……

又举三事,拉杂书之,即以奉禀。顺寇金安。

家中长幼均此。

穈儿百拜辛亥元旦

这封家书是胡适先生在美国留学期间,辛亥年元旦时写给母亲的,信中主要是问好、交待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等。虽然多是琐事,但胡适先生写得颇有趣味,字里行间可见先生对母亲的深切情思。先生怕母亲为自己担忧,每一件事都说得很细致,而且多挑乐事、趣事跟母亲分享,也让母亲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让母亲放心。

鲁迅家书(节选)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去年十二月二十日的信早经收到。现在总算过了年三天了,上海情形一切如常,只倒了几家老店,阴历年关,恐怕是更不容易过的。男已复原,可请勿念。散那吐瑾未吃,因此药现已不甚通行,现在所吃的是麦精魚肝油之一种,亦尚有效。至于海婴所吃,系纯鱼肝油,颇腥气,但他毫不要紧。

……

上海天气仍不甚冷,今天已是阴历十二月初一了,有雨,而未下雪。今年一月,老三那里只放了两天假,昨天就又须办公了。害马亦好,并请放心。

专此布达,恭请金安。

男树叩上广平海婴同叩

一月四日(一九三六年)

这封家书是鲁迅先生在1936年元旦写给母亲的,这时先生病情已经比较严重,身体状况不容乐观,但他怕母亲担心,说自己“已复原,可请勿念”。寥寥几句话带过自己的情况后,就开始讲述孩子的近况,可见鲁迅先生处处为母亲着想,这片孝心读来令人感动。

异彩纷呈的元旦庆祝习俗

朝鲜:穿新衣,攀新高

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元旦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

巴基斯坦:让人“脸红”的元旦

在元旦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根廷:全家老少齐洗浴

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

法国:风向决定新年景

法国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 月3 日才终止。

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示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平安而炎热;刮西风,则是个捕鱼和挤奶的丰收年;刮东风,表示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欠收年。

瑞士:成群结队爬山去

瑞士人有元旦健身的习惯,他们有的成群结队去爬山,站在山顶面对冰天雪地,大声歌唱美好的生活;有的在山林中沿着长长的雪道滑雪,仿佛在寻找幸福之路;有的举行踩高跷比赛,男女老幼齐上阵,互祝身体健康。

苏格兰:开门见财的新年

苏格兰人在元旦前夕,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放着一些金钱,没人看守,盗贼和乞丐在这天晚上,看见了也不动分毫。

按当地风俗,新年前夕先把金钱放在门外,翌日新年来临,大清早打开门时,就看见门口有金钱,取其“开门见财”之意。

保加利亚:好运源自喷嚏

元旦用餐时,保加利亚人认为谁打喷嚏谁就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一家之主将第一只羊、牛或马驹许给他,以感谢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埃及:祈求丰收的新年

埃及的克鲁特人迎接新年,在门口放一张桌子,七八只碟子供着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还有多种绿色植物的小芽,这象征丰裕。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此埃及的农业生产是从秋季开始的。埃及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涨水新年”。

猜你喜欢

陈垣家书母亲
受益终身的三点“忠告”
陈垣与启功的师徒谊父子情
春节家书
一封家书
尊师风范
尊师风范
家书( 连载一)
给母亲的信
人小鬼大狄仁杰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