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应村民需求的村落景区规划研究初探
——以温州市大罗山景区瓯海片区为例

2022-01-25陈琪川陶一舟

园林 2022年1期
关键词:罗山宜居村落

陈琪川 程 晨 李 胜 陶一舟

CHEN Qichuan CHENG Chen LI Sheng* TAO Yizhou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杭州 311300)

(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1300 )

村落景区规划是发展乡村建设的新路径,其本质是破解乡村发展的瓶颈,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味促进景区旅游发展而脱离村民自主的现象。以温州市大罗山景区瓯海片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及访谈问卷等方式了解村落具体情况,结合层次分析法,聚焦村民实际需求,计算权重并对其需求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村民对于村落景区规划的需求由高到底依次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设施完善、乡风文明;景区生态发展与村民存在较多共通需求。以此为参考依据对村落景区规划提出相应策略,为更多村落景区规划提供参考,以期达到村落生产生活与景区生态保护和谐发展的目的。

村民需求;村落景区;层次分析法;风景园林

纵观历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的民生政策,农民需求经历了从最初的“满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到“提高生活水平”再到如今“对乡村生活品质和美好人居环境的需求、各项社会福利和基础设施”等转变。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部分村落逐渐实现了景区建设,并且乡村旅游的潜在需求市场不断扩大[1-2]。现阶段美丽乡村已有一定硕果,但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仍面临着许多问题,由此衍生出一种可以较好地结合并解决这两方面问题的新模式——村落景区。

村落景区将村落与景区通过乡村旅游的形式结合,借助景区建设的硬性要求,改善村落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保留并挖掘生态景观,开发旅游产品[3]。当前村落建设以政府主导居多,社会资本的作用发挥不全面,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欠缺,未能有效发挥其主体作用[4-6]。层次分析法(AHP)多运用于美丽乡村景观评价[7-9],文章采用此法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村民需求度进行分析研究,寻找景区保护与村落发展的共通点,秉持景区生态保护与村民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原则,以温州大罗山瓯海片区为例,梳理村落景区规划中的关键点,为其提供科学参考。

1 大罗山景区景中村现状

大罗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未来大都市区的核心,涉及瓯海、龙湾、瑞安二区一市,是温州市的重要生态屏障,古时被称为“天下第二十六洞天福地”;目前有瑶溪、茶山、仙岩、天柱等几个省、市级风景名胜区,古寺(塔)、摩崖石刻、遗址等众多。大罗山全域共11个行政村(图1),山地人口3 820人,分别属于瓯海区的茶山街道、仙岩街道和龙湾区的状元街道,主要村落及人口均集中于瓯海片区(占比68%),分布在大罗山的西侧背风面,村落的规模由几户至几十户不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明显低于市区平均水平。

图1 大罗山主要村落及旅游分布图Fig. 1 Map of the main villages and tourist destinations of Da Luoshan

瓯海片区与龙湾片区、瑞安片区两大片区相比,村落分布及人口更加密集,自然及人文资源更加丰富,更具研究价值,故以大罗山景区瓯海片区作为典型片区研究对象,主要涉及茶山街道罗胜村、罗丰村、京山村、罗山村、银山村、新民村等6个行政村及仙岩街道的罗中村。通过对大罗山瓯海片区内7个行政村的村民代表发放基本信息问卷和访谈,得到该片区主要优势及劣势如下:

环境方面。自然环境及生态基底较好,岩石风貌突出,水域风光显著,是温州的龙脊之山、文化之山、生态之山和风水之山。但在温州生态园发展过程中,对大罗山的发展实行了严格措施,建设用地及建筑修缮控制严格,村落内建筑质量差异较大,活动空间利用率不高,乡村体验内容不够丰富。

文化方面。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及廉孝文化的承载地和体验地。但村落特色文化未得到有效传承,村民对其一知半解。

产业方面。产品特色突出,瓯柑、杨梅、黄叶早等农产品丰富,但未形成品牌。且发展不平衡,部分村落区位条件较差,物质基础较为薄弱,青壮年人口不足,村民平均收入低下;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普遍为农民、建筑工人和工厂工人等(图2)。

图2 大罗山瓯海片区7个行政村村民基本情况Fig. 2 Basic situation of villagers in 7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in the Bohai Area of Da Luoshan

设施方面。整体设施建设具有基础,但部分村落存在公共服务设施欠缺,交通通达性不足,缺水,私拉管线电路,以及缺少垃圾点、路灯、公厕、停车场等现象。同时现存垃圾点及公厕缺乏管理,严重影响村民及游客的使用。

总体而言,大罗山景区瓯海片区具备独有的资源优势(图3),但是目前存在落后的村落风貌(图4)与优质的自然景观资源、人文历史资源不相宜的问题,整体景区前期规划以生态景观为核心,尤其是村落生产生活极大地受到景区生态保护及独立发展限制,未与景区形成良好的共赢关系,因此如何协调村民需求与生态文化的关系成为关键。

图3 景区风貌Fig. 3 Scenic landscape

图4 村落风貌Fig. 4 Village style

2 大罗山村民需求分析

2.1 村民需求层次构建

通过对村民需求[10-13]和村落景区规划[14-15]相关文献的研究与总结,结合大罗山村落景区特征和发展现状,适应新时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同时依据景区规划中主要涉及内容,不宜将政治性较强的“治理有效”纳入指标,选取规划能到达且与村民息息相关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及“生活富裕”所包含的“设施完善”作为协调村落景区规划与村民需求回应的4方面(准则层),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内涵因子(子准则层)。产业兴旺由乡村产业结构、村民就业情况两个内涵因子组成;生态宜居由自然环境宜居、人为环境宜居两个内涵因子组成;乡风文明由历史文化传承、物质文化保护两个因子组成;设施完善包含服务资源、区位优势、设施布置等,以此得到一个包含全面,各因子独立清晰的评价层次结构。构建出4个准则层、9个子准则层、28个方案层的村落景区规划中村民需求层次(图5)。

图5 村落景区中村民需求评价模型Fig. 5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villagers’ needs in the village scenic area

把村民需求引入规划过程,如经济需求下的产业规划、宜居需求下的生态建设规划、精神需求下的文化建设规划、民生需求下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其核心问题是在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关联机制,以求最大限度地满足需求,因地制宜地进行分区规划,分村发展[16]。实质上,其改善与实现将影响或催生其他需求满足程度的提升,进而推动乡村现阶段农村问题的整体改善。

2.2 权重计算

构建判断矩阵,对同一层次的不同方案进行两两比较,向村民代表(分别由各村支部书记与干部、从事相关单位的领导以及各村部分村民组成)发出问卷,发放70份,回收有效问卷59份。矩阵数据输入YAAHP(version10.3)软件对各村民代表打分进行数据集结,其结果显示:总体的一致性比例(C.R.)为0.0567,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需求的C.R.值均为0,设施完善需求一致性比例为0.0184,各准则层的C.R.值均小于0.1,说明该判断矩阵符合一致性要求。

2.3 村民需求调研分析

根据村落景区的特殊性,结合已建立的村民需求度评价模型和判断矩阵,通过YAAHP(10.3)软件求出评价指标体系中的4个准则层的权重值以及9个子准则层、28项方案层的全体权重值和准则层内权重值(表1)。准则层权重值从高到低依次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设施完善、乡风文明,说明在村民心目中,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最为重要,权重值分别为0.3998和0.3835。由于居住及经济条件发展受限,大量村民外迁至山下,改善居住环境与提供就业是吸引人群回迁的重要途径。评价因子层的对比进一步显示村民对于乡村产业、村民就业、自然环境宜居、人为环境宜居4项的需求较平均,表示村民生态意识逐渐提高,其中人为环境宜居的需求更大,可塑性也更强,村民急切需要村庄道路畅通、空间合理分布、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同时这也可促进景区生态保护。此外,村民收入的增加至关重要,产业发展及村民就业问题的解决是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村民最关注的两点,主要体现在旅游产业的发展并带动一产共同提升,提供村民就近就业和培训。

表1 权重分配Tab. 1 Weight allocation

相对于前两项,设施完善与乡风文明的权重仅为0.1159和0.1008,这可能与村落所处位置与村民对文明的不了解有关。在乡风文明中,村民对历史建筑等相对明显的文化存在较高的保护意识,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知度较低。此外,在设施完善需求中,村落依山分布,村民理解相关设施无法达到相对便利,其中医疗教育资源、生活物资采购便利性及停车位配置到位相对较为重要,与景区发展需求同步。村民需求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帮助相关从业者了解乡村规划中村民需求倾向,为大罗山村落景区规划策略构建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指标,也为村落景区规划提供方向。

3 回应村民需求的大罗山村落景区规划策略

项目规划拟营造温州市生态活力新核,结合村民需求与大罗山生态园总体规划,形成“景区村落—村落景区”的立足“山地游径”“无痕山林”模式,以生态为基础、乡村为关键、文化为特色、产业为动力,通过一带两核、三区多点的结构(图6)构建各种资源共享的弹性、循环、可持续村落景区集群。

图6 规划结构图Fig. 6 Planning structure map

3.1 保护生态基底,提升村民居住环境

从实现生态保护和满足村民宜居需求两个方面出发,依托现有自然资源,如龙脊(图7)、田螺背(图8)、石焰流霞(图9)等,协调村民生产生活需求并有效地保护、管理和展现大罗山的自然生态景观及人文资源,保护植被、水体、大气等不受污染。集约建设,确保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最小;节能环保,在保持原生态的基础上,适量发展太阳能、风能发电,对生产生活用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无害化处理,并对可利用垃圾进行沼气发电;开展野游径、自行车等绿色旅游路径,呼吁游客生态出行,保护环境。

图7 龙脊Fig. 7 Dragon ridge

图8 田螺背Fig. 8 Field nut back

图9 石焰流霞Fig. 9 Stone flames

3.2 传承特色文化,深化村落文明建设

借力罗山村孝廉文化、罗胜村禅修文化、罗丰村传统国学文化,利用村落闲置建筑空间,分别打造以孝廉传承、禅养修心、国学教育为主的文化宣传;利用好行政的组织框架和村落发展的弹性功能,因地制宜,明确各村的主题定位及发展方向(表2);重视宗教、民俗等文化品牌的树立,以重温历史、触摸文化体验为主,使村民、游客从文化中受到启发,进而充实内心、升华精神。

表2 村落定位及发展方向Tab. 2 Village pos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3.3 整合各类资源,优化村民产业结构

尊重生态基底的条件下,通过对第一产业保留传统农业精髓,关注村民生活习惯,从而发展生态农业,配套景区需要,就近提供就业岗位,引入新兴产业,拓宽乡村产业发展道路,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1)旅游产业。开展特色游线,带动沿线村落发展(图10)。自然休闲体验游径主要途经红枫古道所在的京山村与果蔬采摘丰富的新民村;生态环保野游径经过自然风貌突出的银山村与徒步路径较多的罗中村,打造无痕山林模式;历史宗教文化游径主要村落为孝廉文化的罗山村、香山寺所在的罗胜村与状元故里且古建保留较多的罗丰村;奇山异石探险游径主要依托突出的岩石开展活动,进而带动周边的罗胜村与罗中村。

图10 大罗山景区游线导览图Fig. 10 Grand Luoshan scenic area tour guide map

(2)生态农业。生态农业资源丰富的新民村与自然环境景观突出的银山村应重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不单纯着眼于当年产量,应向生态观光农业转化,提高产业附加值;应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如杨梅、瓯柑、桂花、黄叶早茶等,建立优良农产品认证制。

(3)新兴产业的引入。培育新型农民,培训现代技术,鼓励创新创业;引入生物技术产业、健康养生产业、观光农业等;依托温州高教园区的资源优势,建设青少年地质气象教育基地等。

3.4 完善村落建设,提升村民生活水平

借助村落景区建设,改善村落基础设施,从村落空间、道路、建筑立面、庭院、景观节点、垃圾处理、活动场所等方面,依据各村现状条件及特色提升村庄风貌、改善居民生活(图11)。新民村、银山村等各方面相对欠缺的村落实行全方面修缮;罗丰村虽未进行建设,但依据现存建筑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罗胜村、罗中村、京山村、罗山村等已完成部分建设项目的村落进行补充完善。

图11 村落建设分布图Fig. 11 Map of village construction

4 结语

本文以村落景区中村民需求作为切入点构建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村民需求,以温州大罗山瓯海片区为例,根据村落村民代表的需求权重,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设施完善、乡风文明的需求度排序为参考依据,考虑各方面的规划要求,结合大罗山7个村的规划实践,从生态保护、村落特色、游线导览、产业升级、环境优化等方面提出策略,探讨不同类型村落规划的具体举措,为其他地区村落景区提供借鉴,利于规划具体实施。

在村落景区规划中尊重村民意愿,挖掘景区生态保护与村民需求的共通点,对村落景区规划策略进行探索,具有现实性意义,但此方法存在主观性,可供参考,无法作为规划过程的主要依据。当前部分规划较少考虑村民意愿,以发展第一作为方向,无法切实解决村民与景区中存在的问题,且村落景区规划多涉及多个村落,村民需求复杂繁多,较难归纳分析。因此,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村民意愿调查,定性定量分析村民需求,以期提供更科学的参考依据。希望通过本次村落景区规划研究的探索,为景—村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其他地区村落景区前期调研及规划实施等过程提供路径。

猜你喜欢

罗山宜居村落
珍珠寺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守护“平安罗山” 人大代表在行动
北人食菱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观台湾有机农业,感亲子游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