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职业教育要高质量发展

2022-01-25宗国成吴楠楠

青春期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校企办学

文/宗国成 吴楠楠

(宗国成系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工学院高级工程师,吴楠楠系淮阴工学院助理工程师)

在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职业教育也不例外。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没有变,但三百六十行的具体内容,却在不停地变化着。有的行业进行了相互融合,产生了一批新的行业,同时也有一些行业在社会的发展潮流中,悄然地消失了。

这些传统概念中的行业,和我们现代的职业,有着基本一致的对应关系。其大多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而得以传承和发展,但在现代社会,传承与发展则多以职业教育为主要力量,为各行各业提供劳动者。可以说,国家的职业教育是以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力军,辅以社会的其他力量构成的。

自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来,职业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定位和主要目标。

强化职业学校高质量办学

《意见》指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职业中等教育的基础地位,高质量发展职业高等教育,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通过推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健全职普并行、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培养体系,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

《意见》在主要目标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

中等职业教育的不足

在政府加大投入和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中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都解决了生存问题,学校在软硬件方面,都能够保障基本的办学需求。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水平和能力,距离“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精力多是花在了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学校的各种评比、检查等方面。由于中职学生的特殊性(年龄、学习习惯等),中职教师要比其他教师的工作更加辛苦,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往往无暇顾及。

然而,在技能优秀的留校学生和技能大赛获奖学生加入中等职业学校以后,学校在技能方面确实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还应注意到,随着新老教师的交替,一方面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考编加入了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的成长相对缓慢;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回流的学生,则在专业建设方面又略显单薄,这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

当然,值得期待的是,随着一大批年轻人走上系部的管理岗位,中等职业教育将会获得长足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难点

无论在师资力量、硬件条件上,还是在专业建设的规范性上,高等职业学校都具有较强的实力,他们的眼界也是面向省内甚至于是面向全国的。普通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积淀,大多有对自己的清晰定位和办学特色。

尽管如此,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形势却不容乐观。高考扩招,本科院校的分数线下移,导致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下滑;而中职学生由于在高中课程方面的相对短板,在下一步的高职教育中,也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

《意见》中指出的,“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就着眼于这一点,为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做出了明示。同时也说明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量和全方位布局。

职业本科教育的痛点

《意见》首次提出职业本科教育。要求:“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职业本科教育。而职业本科教育正处在起步的关键阶段,必须坚持稳步发展,把握好发展节奏。唯有将理论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才能将职业教育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职业本科教育需要重点把握好3对关系。一是把握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一方面,要强化顶层设计,将职业本科教育纳入教育事业整体规划,明确定位、清晰路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落实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设置标准,严格依规依标、把好学校设置的第一关,推进试点,提升现有职业本科学校办学质量,打造示范,遴选优质高职学校举办职业本科教育,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切实做到稳中求质。二是把握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有序合理扩大职业本科教育规模,对于职业教育优化体系结构、补齐发展短板至关重要。三是把握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守正”就是要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创新”就是要率先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发挥引领作用。一方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育人模式不动摇,并不断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另一方面,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带动专业、课程、师资、条件和文化建设,推动形成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职业本科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能得到提升后再学两门理论课的问题,也不是普通本科教育再增加些技能课程的问题。二者不能分割开,只有职业技能和理论有机融合、无缝连接,才能将职业本科教育落实到位。

职业本科教育与高等本科教育可能还存在师资、研究方向,以及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执行职业教育的方法等多方面的差异,还有待提高、改变。这也说明,如何促使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鼓励大型企业兴办职业教育

《意见》明确提出,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虽然,企业是以产品生产、销售为主要工作内容,但企业想要长足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产品的研发。企业发展既需要一般的岗位工人,也需要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和管理人才。不同的人才需要,往往来自不同的渠道。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人才的需求量大,内部分工也比较细,所以国家鼓励大型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由企业内部有资格和技术能力的人员给学员讲课,能够确保培养的人才最大限度地贴近岗位,符合企业的需求。这样的人才培养会更有针对性,言之有物,教学效果自然能够得到保障。

除此之外,企业内部兴办职业教育,亦是企业升级和规范化的表现。贴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能够最大限度地推动企业向前发展,进而促使企业进步与技术改造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内的职业教育应当尽可能避免办成职工子弟学校。否则,会对人员的合理流动产生负面影响,也不利于企业与职业教育的发展。

校企合作高质量办好职业教育

《意见》中还提到:“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延伸职业学校办学空间。”学校有学校的特点,企业有企业的目标,校企合作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真正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因此,“丰富职业学校办学形态,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前提。

多年来,校企合作一直是很多职业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校企之间虽也尝试了多种多样的合作模式。成功的经验不少,失败的教训更多。

从合作前提来看,当社会总体经济发展状况良好时,企业的用人需求会增大,这时,校企合作框架下企业会更积极一些,也更愿意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当社会经济运行不畅或相对困难时,企业对人员的需求相对饱和,从供求关系讲,职业学校对合作会显得更加迫切。二者间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前景休戚相关的关系。

从实际合作过程来看,校企合作中企业人员进课堂是一种合作方法。首先,企业进学校,通常学校会给予企业授课人员超过普通教师的课时补贴,这对企业授课人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困难之处在于,一方面“会做能讲”的企业技术人员数量并不多,另一方面这类人员大多是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在时间安排与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制约性。

其次,教师进企业是另一种合作方法,也是学校一直在推进的工作。良好的出发点,加上一定的政策保障,确实提高了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对实际生产过程的了解。但是,也应当看到,许多教师虽走进了企业,但内心里其实并没有真正把自己当作一个技能人才,所以实际的学习效果是会打折扣的,有的甚至只是走走过场。

尽管,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在校企合力下,一定能够使职业教育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全社会共同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校企办学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