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现代农机推动农业“三减量”
2022-01-25王送军
王送军
(祁阳市农机事务中心,湖南 祁阳 426100)
0 引言
湖南省是“九州粮仓”,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在我国均属前列,但长期以来,农户为了达到丰收高产,过度依赖和消耗资源,通过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水稻的产量。为了实现“农药、化肥、污染做减法,质量、效益、环保做加法”,利用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进行边插秧边施肥,做到了省时省工省力省肥料;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通过农用植保无人飞机进行植保作业,达到了作业速度快,农药损失少,防治效果好;在机收过程中,通过自走式秸秆捡拾打捆机对稻草打捆收集再利用,既增加收入,又减少焚烧稻草污染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1 基本现状
1.1 施肥环节现状
传统水稻种植模式,在施肥环节大部分是人工手撒施肥方法,不但肥料使用量大,撒施也不均匀,禾苗吸收还不好,导致禾苗长势差,高矮不齐,结穗大小差异大,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品质。
1.2 植保作业现状
目前,湖南省植保作业主要是手动施药机械、背负式机动机械,这些传统的植保机械在泥脚深浅不一、禾苗行垄不清的水田作业已明显不适用,手动施药机械和背负式机动机械的植保作业不仅施药不均匀,而且作业劳动强度大,同时由于施药人员与药雾近距离接触,容易导致施药人员中毒。
1.3 秸秆利用现状
农村耕牛大量减少,秸秆饲料功能降低;水稻秸秆产量达15 000~22 500 kg·hm-2,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致堆肥沤肥缺乏人手。秸秆在地里自然分解,早稻秸秆要18天左右,晚稻秸秆因气温较低甚至需要60 天之久,在不能耽误下季作物农时的情形下,“一烧了之”成了部分农民的选择,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 改善方法
为了更好地推进绿色发展,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要大力推广化肥同步深施机,减少化肥施用量;推广植保无人飞机,减少农药施用量;推广秸秆打捆机对稻草打捆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2.1 精量施肥助力减肥增产
当前,水稻种植过程在施肥环节中大多采用人工手撒施肥方式,用量大多在50 kg左右,不但肥料使用量大,撒施也不均匀,导致禾苗长势差,高矮不齐,结穗大小差异大,直接影响水稻产量,造成谷物品质差。人工施肥还容易导致肥料溶解不完全,造成水污染。针对上述问题,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很好解决这些问题,这款机器把精量施肥装置直接“嫁接”在插秧机上,不但能保证插秧机正常机插,还能用螺杆强推的方式把肥料“推送”至秧苗侧深4~5 cm处,大大减少了化肥融水流失,实现了“一蔸苗、一滴肥”的定量精准深施,有利于禾苗均匀获取营养,能增产15%~20%。2018—2020年三年间,共对肖家、白水、茅竹等7个示范区22个点进行了现场测产,同步精量施肥机插秧平均产量为8 245.5 kg·hm-2,人工栽插平均产量为7 408.5 kg·hm-2,平均增产237 kg·hm-2。增产效果显著,具体有效穗数、平均每穴有效穗、平均穗数及理论产量如表1。传统人工施肥,一般一季水稻要施3次,而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只在插秧时一次精量深施,不但肥料用量可减半,还能节省劳工1~2个。
表1 同步精量施肥机插秧与人工插秧产量对比
2.2 智能飞防助力减药增质
在种田大户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的现代农业新形式下,传统的人工喷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病虫害防治要求。如何借助更先进的农机具来高效抑制病虫害,是现代农业探索的现实课题。自从智能无人植保飞机纳入购机补贴范围,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施药机械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祁阳地区得到了快速推广和普及。智能无人植保飞机,顾名思义是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通过地面遥控或导航飞控,实现喷洒药剂、种子、粉剂等作业。与传统植保作业相比,无人飞机植保作业具有精准、高效、环保、智能等优点。由于植保无人飞机体积小、重量轻、运输方便、飞行操控灵活,对于不同地块、作物均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智能无人植保飞机喷施农药,不但下压力强,而且雾化程度高,过去难以杀死的二化螟、三化螟等也可有效杀灭。一架智能无人植保飞机每小时可以喷洒2.67~5.33 hm2,一天可喷洒26.7~53.3 hm2,是背负式喷药机的几十倍,用药量也由37.5 kg·hm-2,下降到2.4 kg·hm-2,减药效果明显,喷雾直径不到100 μm,防治效果好,同时也大大减少农药残留,提高稻谷品质。
2.3 秸秆利用助力减污增收
湖南是全国水稻生产第一大省,稻草和稻谷一样多,水稻秸秆达15 000~22 500 kg·hm-2,全年接近300 亿kg。全省约有60%的秸秆被焚烧,还田仅占10%~20%。近年来,焚烧比例逐年上升,为解决焚烧秸秆污染空气的问题,只有通过自走式秸秆捡拾打捆机把秸秆回收再利用。该机械不但操作简单,工作效率还高,且草捆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大大减少贮存占地面积、提高运输能力,减少火灾可能性。每台打捆机每天满载可以完成4~5.33 hm2的作业量,大概能打700~1 000个草捆,每吨秸秆大概可生产60个草捆,每个草捆15~20 kg,草捆最高售价20元·个-1。草捆还可经过深加工变成生物质颗粒,每公顷为农户增加收入1 200元左右。通过自走式秸秆捡拾打捆机对稻草打捆收集再利用不仅保护了环境,利用了资源,还提高了农户收益,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面临问题
3.1 农户购买意愿不高
一是小农思想重。目前大多数农民守旧心理比较严重,对新机具、新技术有怀疑和抵触等情绪,购买意愿不高。二是机具价格高。目前购置1台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单价为13 万元左右,每台补贴4万元左右,农户自筹资金9万元左右;购置1台智能无人植保飞机单价为7万元左右,每台补贴1.6 万元左右,农户自筹资金5.4万元左右;购置一台自走式秸秆捡拾打捆机10万元左右,目前还没有补贴政策。因此,用户反应机械价格太贵,一般农民难以筹资。三是信贷支持不够。目前,信贷部门不认可农业机械为抵押物,而不愿开展抵押贷款,尽管农机合作社想购机,但因投资太多,怕难回本,而放弃购机。
3.2 机具适用性不广
一方面机具适用性不够。目前,智能植保无人机、同步精量施肥机等厂商一味求大,忽视了各地作业特殊要求,致使一些机具不适应祁阳地区田块小、泥脚深、电杆(线)障碍物多的现状。对于一家一户种植小面积水稻的用户来说,只有租用,难以购置和推广。如植保无人飞机经常在操作中遭遇田间障碍物发生撞击,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深陷泥田无法作业多有发生。另一方面操作培训不同步。在购机后,除了生产厂家在现场实操培训外,很少开展系统性新机具操作培训。加上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有限,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农机化新技术、使用好新机械。
3.3 使用操作要求高
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由于施肥机和装肥桶是安装在高速插秧机上,整个机器重量增加,所以机器在上下田时,不是很方便,需要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才能进行使用操作。智能无人植保飞机是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主要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实现喷洒药剂作业。由于技术结构复杂,使用操作要求高,所以操作人员必须要通过无人机培训学校的培训,并要通过AOPA考试,才有资格操作。
4 改进建议
4.1 加大政策支持
推进现代农机应用,不是简单的推广农机具,而是推广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建议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并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省“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加大对农用植保飞机、化肥同步深施机、自走式秸秆捡拾打捆机等现代农机具实施地方财政累加补贴,并探索建立减肥、减药作业补贴和秸秆利用销量、价格补贴机制,以效促用,更好地实现现代农机推动农业“三减量”。同时对带头引进和推广“三减量”机具的合作社、种植户、农机手等组织,进行购机累加补贴,并对其当年的作业面积给予作业补贴,还可以在项目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
4.3 提升推广力度
如何利用各种机具进行农业作业“三减量”,一直是农机部门在推动,为了更好地推广,应将其部门推广提升为政府行为,各级政府要将农业作业“三减量”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并要将推广“三减量”机具作为“三农”工作考核的重要考核指标,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督查,年终有排名。并建立“三减量”推广行动方案,使各镇(办)能按照方案要求,有步骤地做好推广工作,实行推广进度月报制,做到月月有进度,推广有指标。
4.4 强化示范引领
目前,农业机械化的主力军为农业大户或合作社,积极推广“农机共享”,引导拓展对内对外作业范围,探索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服务”的发展模式,推进施肥用药、秸秆利用、技术服务、销售管理、品牌推广“五统一”,帮扶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规格的服务一体化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打造集团型服务服务合作社,发挥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排头兵”作用。同时,广泛开展现代农机具演示和效果对比宣传,让农民体验到实际效果,打消使用疑虑。
4.5 加强操作培训
组织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操作手赴生产企业培训学习,组建农机操作教练队伍,强化对新机具、新技术实际操作现场培训,确保操作与培训同步、理论与实操结合,同时,扎实开展农机质量安全监测,督促厂家履行保修承诺,维护农民权益,确保农机质量和使用安全。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