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辞职潮”下,美国人真的想躺平?

2022-01-24郑可

环球时报 2022-01-24
关键词:躺平高管环球时报

从2021年初开始,受新冠疫情影响,美国出现了一波“大辞职潮”,让交网络上的“反工作”话题组参与人数从最初的几百人猛增至百万人。当时主流媒体分析认为,美国人是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选择“躺平”。但《环球时报》记者调查发现,美国人对于真正的离职原因有着不同的解读。

来美打拼多年的赵华(化名)刚刚在去年圣诞节前辞职。他之前担任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的高管,由于看不惯公司内的派系争斗以及对员工的过度压榨,在与公宜其他管理人员产生分歧后,赵华决定辞职。而赵华遭遇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根据《麻省理工斯隆管理评论》对2021年4月至9月离职率高涨期间的调研结果,“有毒”的企业文化是行业调整、人员流失的最强动因。这一因素,比薪酬因素导致的离职要高出10倍。

凯希•古德曼所在的公司女性员工比例很低,在疫情出现之前她就感受到严重的性别歧视,为了保住工作,她选择忍气吞声。然而在疫情后,由于工作性质她还需要时常去办公室工作,而办公区域除了她以外只有几位男性员工,甚至曾有一次遭到男同事的骚扰,这让她决定尽快找—份新工作以摆脱这家“有毒”的公司。

还有受雇于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杰思敏,因为疫情期间航班熔断,她被公司从空乘岗位调至后勤,收入减少的同时还要承担更重的工作负荷和暴露在病毒中的威胁。她在得知调岗后没多久就提交了辞呈。杰思敏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疫情前景很难预测的情况下,航空业何时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还很难说,与其承受巨大压力做自己不喜欢的,不如辞职为自己找些新的机会,“结束是为了更好的开始”。

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大辞职潮”,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找到新的就业岗位。据统计,2021年12月美国失业率降至3.9%,达到22个月以来的低点,这意味着劳动力市场处于或接近最大就业。但面对疯狂上涨的物价,选择辞职的人们实际上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赵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尽管辞职前担任公司高管,薪水不菲,但他现在每周最多只能领900多美元,而且至多领26周,同时还要满足失业前工作时长达到18个月的要求。此外,申领失业保险期间,需要定期提交应聘证明,每个月至少要申请3次工作机会,如果不达标政府有权停止支付保险金。赵华说,辞职后他已经投出近10份简历,但只收到了3家公司的反馈,其中只有一家提供了面试机会,这让他十分焦虑。他觉得,就业市场并不像媒体渲染的那样有大量的岗位虚位以待,他身边辞职或是被辞退的朋友有很多人没找到工作,雇主的要求并没有放低,开出的薪资水平也不是很理想。面对养家糊口的压力,他已经开始考虑自己创业的可能性了。

与赵华的遭遇相反,之前靠给装修队做合同工赚钱的希瑟在疫情期间身价可谓水涨船高,时薪从过去的30美元翻了一倍以上。疫情期间,人们将政府发放的纾困金以及从股市中套现出的资金疯狂地投到房地产和家装市场,房屋交易量屡创新高,建材价格也一路飙涨。希瑟说,疫情初期是他最难的时候,装修订单因为封锁令受到极大影响,当时只能靠纾困金和救济金度日。没想到,到2021年初,业务突飞猛涨,活儿多到接不过来,基本要排队两个月以上才能约到他们团队。对于业务前景,他不确定这么好的行情能持续多久,所以希望趁现在市场好,多接活赚钱,以免再次遇到新冠疫情这样的打击。▲(郑可)

猜你喜欢

躺平高管环球时报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躺平 花香自来
躺平,都能更好的起飞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