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肥胖

2022-01-23伊泽贝尔·汤普森

海外文摘 2022年1期
关键词:辛格加工食品

伊泽贝尔·汤普森

|“西欧最胖”|

2014年10月,戴尔·辛格离开了谢菲尔德的一家医院。他把一条毛巾叠成小方块,按在肚子上,以减轻路途颠簸带来的腹部疼痛,那里有六个子弹大小的术后伤口。抵达彼得伯勒的家后,辛格告诉母亲,他刚花1万英镑做了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把胃给缩小了。

如辛格所料,母亲失声痛哭。接下来的几周,他反复问自己是不是不该动手术,因为恢复期异常难熬,每晚妻子和孩子大快朵颐时,他只能喝几勺稀汤寡水。“我现在的感觉比以前节食时糟糕十倍。”他发电邮告诉医生,“一想到下半辈子只能畏惧美食,即使是很少的量,也不能尽情享用,我就很郁闷。”

58岁的辛格参加同学葬礼时,下定决心去动手术。那时,他盯着灵柩,脑海中回响起医生的叮嘱:如果再不减肥,可能会像这位同学一样,活不过六十。“葬礼上,我不是为他而哭,”辛格说,“我是为自己哭泣。”

超加工食品是经过工业精制和化学提炼的。

辛格从事IT行业,整天盯着屏幕,久坐不动,体重随之逐年增长。长到159公斤时,他被诊断为病态肥胖症。辛格这样的体型并不罕见。从1980年到2015年,73个国家的肥胖症患病率翻了一番,英国是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在,英国可谓“西欧最胖”:2/3的成年人超重,21%的10—11岁儿童被列入肥胖人群。到2035年,重度肥胖的成年人口将增加一倍。据估计,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每年要超重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健康风险——包括抑郁症、糖尿病和癌症——花费61亿英镑。

疫情当前,一项惊人的新数据也来凑热闹:肥胖人士感染新冠病毒后住进重症监护室的几率至少是体质指数正常的患者的两倍。2020年4月,首相感染新冠,与死神搏斗之际,他发现自己的体重超过了108公斤。鲍里斯·约翰逊离开重症监护室后,发起“增进健康”运动,敦促全民积极减肥。为起到带头作用,他晨跑、在公园锻炼,并对国家干预主义展现出了新的热情。

在首相的带领下,政府宣布将从2022年4月起禁止垃圾食品“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同时,大型连锁餐厅必须在菜单上注明菜品所含热量。去年6月,政府开展了一项打击垃圾食品广告的行动,说是到2023年底,全面清理快餐界和糖果业巨头的线上广告,晚上9点前的电视也禁播。

不过,“增进健康”运动背后的理念并不新奇,政府遵循的依旧是30年來比较相似却不太成功的办法。多年来,政要、专家和公众都清楚肥胖的风险,但问题在于,为何肥胖同我们的腰围一样,不受控制、只增不减?

| 致肥元凶 |

1895年,利昂和泽维尔·奇华顿在苏黎世开了家香料厂。当地面包店抱怨他们的香料让店里的面包染上了紫罗兰味,于是两兄弟把工厂搬到了日内瓦,逐步将之发展成如今香精香料界的行业翘楚——奇华顿。奇华顿的确是一位“味道制造师”:公司聘请调味师去构思和创造各种口味,这些产品尝起来像从草莓到柑橘再到水煮牛肉的任何东西。和其他香精香料企业一样,奇华顿把这些口味打包卖给大型食品和饮料公司,销售所得能占年销售额(49亿英镑)的一半以上。食品公司可以通过这些调味品增强自家产品的口感。

2009年,巴西教授卡洛斯·蒙泰罗提出“超加工食品”的概念。他认为,垃圾食品之所以损害健康,不仅是因为营养价值低,更由于加工程度太高。我们吃的大多数食物都经过了某种程度的加工,但超加工食品是经过工业精制和化学提炼的。它们是超市里的即食食品和包装花哨的零食,配料难以辨识。我们常常意识不到,口中食物早已被深度加工。2020年秋天,爱尔兰最高法院裁定赛百味三明治所用面包卷糖分过高,根本不算面包。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凯文·霍尔听说了蒙泰罗的理论。他对此表示怀疑,于是做了一项实验。霍尔首先设计出两套餐食,它们的营养成分大致相同,但其中一套的大部分热量来自未加工食品,另一套的则源于超加工食品。接着,他把受试志愿者分成两组,每组吃一套餐食两周,然后交换。最关键的是,他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结果惊人,”霍尔说,“如果他们吃的是超加工食品,平均每天会多摄入500卡路里。”也就是说,超加工食品会影响进食量,让人们吃得更多。霍尔的实验首次证实了超加工食品和体重之间的因果关系。

就在霍尔继续探究工业加工为何致肥的同时,大型食品集团继续想方设法抓牢死忠粉的味蕾,用可口可乐的话来说,这些人是“重度用户”。食品企业雇佣味道设计师、心理学家和神经营销学机构去探寻销量和口味的最佳组合,以摧毁人们的意志力。组合对了,即意味着找到了所谓的“极乐点”:独特的佐料配方会令消费者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将他们引向极乐之境。

在英国人的饮食中,有57%的卡路里来自超加工食品,英国家庭在熟食上的支出比意大利家庭高出178%。虽然肥胖意味着感染新冠后的死亡率更高,但讽刺的是,疫情其实加强了我们与大型食品公司的联系。丹麦奥尔胡斯大学主导的研究表明,隔离生活压力之下,英国人消耗的方便食品增长了29%,美味小吃增加了34%,是欧洲范围内涨幅最大的。

57% 英国人的饮食中有57%的卡路里来自超加工食品。

不过,垃圾食品并不是导致英国人变胖的唯一原因。整个英国范围内都存在肥胖问题,但最受困扰的主要是非裔群体和最穷地区的居民。英格兰公共卫生局的数据显示,英国17%的快餐店集中在最贫穷地区,而最富裕地区的这一比例仅为3%。

除了生活环境,体重还与基因有关。贾尔斯·亚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他深信,基因不仅会决定我们的体重,还会影响我们的饮食习惯,比如,有些人天生就爱吃垃圾食品。去年5月,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能影响食欲的特殊基因,进一步证明了基因与肥胖的深刻关系。据估计,大约有20万英国人携带缺陷基因MC4R,这意味着他们即使吃饱了,也会感觉饿。

| 肥胖干预 |

1992年,保守党政府发表了《国民健康白皮书》,承诺在2005年前将英国男性和女性的肥胖症患病率分别降至6%和8%。计划最后失败了,从那时起,至少有14项政府主导的策略和680多项政策绕不开肥胖问题。“30年来,我们的办法来来回回就那些,换汤不换药。”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的多利·泰斯说。

政府的许多减肥措施之所以失效,是因为措施本身设计得就很糟糕,它们要么缺少时间范围,要么没有后续政策支持。近一半的措施需要人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节食。根据泰斯的说法,出台法规来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可能更有效。她借用2007年的“禁烟令”来说明问题:“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允许室内吸烟的环境中,那光是叫你远离二手烟,你也远离不了。”

如今,大型食品公司面临的审查日趋严格。不少人认为,食品企业应该采用更健康的配料或减少食物的加工环节。他们还指出,可以改变超市的设计,避免人们在蔬果区买太少而在零食区买太多。随着监管要求不断加强,部分食品企业开始效仿过去大型烟草公司采取的策略,譬如推动行业自愿改革而非政府强制监管,或利用政治“旋转门”。

2018年,英国政府采取重大干预措施,引入了针对软饮料的“糖税”,并鼓励厂商调整配方。政策实施的头一年,软饮料的销量并无变化,但含糖量下降了10%。研究人员称这类举措在不损害行业利益的同时也让产品更为健康,实现了“双赢”。

与此同时,政府委托莱昂连锁快餐创始人亨利·丁布尔比指导完成《国家食品战略报告》。2020年7月,丁布尔比提交了首份报告,强调了肥胖、贫困和新冠死亡率之间的紧密关系。在丁布尔比和约翰逊看来,国家干预肥胖问题既是财政所需,更是道义所需。不过,英国要想成为首个成功遏制肥胖的国家,需要的是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改良食品、全民锻炼、开展营养宣教、重塑城市环境等。

2019年,利兹成为英国首个也是全球少数几个成功解决儿童肥胖问题的城市。它发布的有力数据证明了本土化方针的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最贫困地区的肥胖率降幅最大,过去八年里,那里的肥胖率下降了9%。

21% 英国21%的10—11岁儿童被列入肥胖人群。

利兹的成功离不开早期干预、政府支持、课程培训等措施多管齐下。2009年,政府引入“亨利疗法”,为贫困地区的6000多个家庭提供为期8周的培训,课程包括营养学、育儿方法和沟通技巧。为推广健康饮食和“亨利疗法”,从事学龄前儿童早期发展教育的1300多名工作人员也接受了培训。此外,學校将政府补贴用于发展舞蹈队和啦啦队。利兹市议会儿童与家庭公共卫生负责人珍妮丝·博柏利相信,在国家层面采取行动至关重要。

| 摘掉污名 |

不得不承认,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反感脂肪这个东西。在内心深处,我们并不关心肥胖的危害,只是简单地认为肥胖就是懒惰。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颇为流行:肥胖人士瘦不下来全怪自己,他们只要努力,就能减肥。这种个人主义的想法在英国尤其深入人心,研究表明,体重歧视是英国最常见的歧视。

现在,辛格的体重降到了95公斤,旁人不再对他指手画脚,他也不需要去“大码男士”服装店买衣服了。而且,他在同事面前吃东西,不会觉得难为情了。手术后,辛格跑过马拉松,在一部讲肥胖的纪录片中出过镜,还搭建了一个网站,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经验,为别人提供建议。

英国大约有360万人适合做胃旁路、胃绑带等减重手术,但真正躺上手术台的只有0.2%。部分原因是NHS缺少相关资源,然而实际上,有这个手术需求的患者也并不多。肥胖人士往往羞于向医疗机构寻求帮助。一些找辛格咨询的人其实已经动过手术了,只是因为担心家人和朋友说自己“走捷径”而不敢声张。

关于肥胖的负面形容从孩童时期便已开始散播。它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无论生理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肥胖污名都会造成许多严重后果,比如低自尊、暴食症甚至自杀。研究显示,体重歧视非但不会帮助人们减重,反而会进一步刺激他们长胖。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性说,她小时候就已经超重,她的体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10岁时,她63公斤,11岁时,她70公斤,加入了减重机构慧俪轻体,是一群成年肥胖人士中的唯一小孩。早期对身材的偏执令她对食物又爱又恨,常常陷入暴饮暴食的恶性循环中。去年10月,她做了减重手术。在此之前,对于一个人去咖啡店买份沙拉吃这么简单的事,她连想都不敢想。人们会觉得,这种人为什么还要吃东西?

致肥元凶:超加工食品

“至少在我看来,他们会这么想。”她说。这位女士干着不喜欢的工作,想要跳槽却过不了面试关。她的焦虑确有理由,就业研究所2020年的一份报告显示,肥胖女性的工资平均要低8%—10%。她们的求职成功率更低,晋升机会更少,被解雇的可能性更高。

不过,也有许多肥胖症患者目标坚定,经常严格控制饮食,比如西萨塞克斯郡的克莱尔·戈达德。她有四个不到五岁的孩子,日子越忙碌,她的饮食习惯就越糟糕。她吃掉孩子的剩饭剩菜,对碳酸饮料上瘾。她忍不住购买超市收银台旁的糖果和巧克力,之后又把它们藏起来。她的体重从70公斤增至114公斤,最重的时候达到159公斤,连浴缸也进不去。她不得不穿一脚蹬,因为她无法弯腰系鞋带。

最糟糕的是,每个人都来“关心”戈达德的肥胖,其他家庭成员会给她发减肥小贴士。“每个人都在帮我作决定,”她说,“我内心崩溃,我觉得我什么都不是,只是‘那个大胖子。”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戈达德瞥见自己的裸体时甚至会幻想拿电锯锯掉肚子。

幸运的是,56岁的戈达德现在减重成功,体重降至114公斤。虽然旁人依然觉得她是个胖子,但她内心深处十分坚定。她还没有完全接纳自己,不过自我接纳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事。她不想活成他人眼中的可怜虫和懒惰鬼,也不想屈服于垃圾食品随处可见的生活环境。

尽管戈达德穿不上潜水服,但她已经开始游野泳了。她还在运动软件上记录骑行轨迹。最近一次,她骑到山脚下时,一辆黑色宝马在她旁边减速,车窗摇下,司机开始破口大骂。戈达德目不斜视,牢牢盯着前方的路,她只听自己脑海中的那个声音:“向前走,不要停!”最后,她成功登顶。

减肥小贴士

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1 研究微生物群多年的英国流行病学家提姆·斯佩克托建议人们,饮食应该尽量多样化。斯佩克托发起了一项1.1万人参与的研究,致力于找出果蔬如何有益于我们体表和体内各种微生物的生长。斯佩克托说:“您的盘子里不应该永远只有您最爱吃的菠菜,请您每周吃20—30种不同的植物。”这听起来似乎很多,但每种坚果、每种香料(盐不算)、混合麦片中的每种谷物都算不同的植物。

2 请您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这样,我们的肠道细菌很快就能吃饱,并向我们的大脑传递“饱腹”的信号。这种饮食方式有利于益生菌的生长,能维持肠道菌群的健康平衡。兵豆、豌豆等豆类以及燕麦、坚果含有大量膳食纤维。

3 您应该尽量不吃加工食品。速冻披萨、速食汤和薯条可能损害肠道菌群。它们含有大量添加剂,我们并不清楚它们会在人体内触发怎样的反应。为改善加工食品的口感,制造商往往还添加了很多糖。方便食品大多十分油腻,热量很高。

4 避免摄入糖分。有些需要糖才能生存的细菌会促使早已吃饱的我们继续进食。甜味剂也并非优良替代品。研究表明,它们也会让肠道菌群失衡,增加我们的进食需求。

5 酸菜、泡菜等发酵食品能调节肠道菌群,而且很容易自制。您可以在网上找到制作方法。如果在超市购买发酵产品,应注意查看配料表,因为里面常常含有糖和防腐剂。

6 请您拉长进食间隔。禁食期间,由于得不到营养,喜糖细菌的规模会受到抑制,益生菌得以复原、增长。对此,专家推荐所谓的“间歇性禁食”。目前流行的类型是“16:8计划”,即禁食16小时,在其他8小时内正常摄入营养,比如不吃早餐,只在12点到20点之间进食。

改变行为习惯

1 如果您试图通过完全放弃甜食来减肥,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对被禁食物的渴望剧增,冲动进食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接着就是“见鬼去吧!”效应:“不管了,现在我就要吃一大块巧克力,明天再开始健康生活吧!”更加成功的策略是,为甜食找到一种更具吸引力的替代品。这种替代品要符合个人的口味偏好。比如,您可以在桌上摆放坚果、苹果或用水果增加甜味的天然酸奶,而不是饼干和巧克力。这样,每次拿取食物,您都在练习新的饮食习惯。

2 在新环境中,我们更容易摆脱旧习。研究证明,人们在搬家后很容易改掉坏习惯。哪怕只是小小的改变也行之有效,比如换家超市购物,而不是去平时常去的那家。这样,您更容易尝试新路线,最好是直奔果蔬区。

3 社会心理学家温蒂·伍德说,伴之以“奖賞”,习惯才更容易建立起来。比如,您决定晚餐时放弃吃肉,然后发现,用橄榄油煎制的辣味蘑菇撒上盐后闻起来也好香,这就是一种有助于形成新习惯的“奖赏”。

4 尽可能让不良习惯难以实现。比如,总想着吃饼干,就干脆别把饼干买回家。

5 您不仅想减肥,还想通过运动来改善健康?这是个好主意。要坚持下来,与其靠毅力,不如靠日常习惯。如果您想开始跑步,那么最好找个固定的时间,每天都把跑鞋摆在门口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运动服装也要触手可及。要比平时起得更早,最初当然不会让人开心,但当您越来越频繁地重复同样的日常安排,就会逐渐适应。跑完步之后的愉悦感是种“奖赏”,慢慢地,您就不会再盯着自己的跑步训练计划,而只是自然而然地跑起来。

[编译自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德国《明星》]

编辑:要媛

猜你喜欢

辛格加工食品
我的自由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山西省2018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危险食品
看电影
手机不通
“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