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绍福:飞航导弹事业带头人
2022-01-23幻棠
文/ 幻棠
法国研制的一种全天候两极飞航式空对舰导弹——飞鱼导弹,自1982年在福克兰战争中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之后,便声名大噪。而我国也有被称作“中国飞鱼”的导弹——鹰击八号。鹰击八号的研制成功,为我国飞航导弹事业开辟出了一条自主研制的发展道路。而研制这种导弹的带头人,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航导弹总体设计专家姚绍福。
起初,鹰击八号并没有被列入正式的计划。由于这种导弹个头小,且没有合法身份,当时还被戏称为“小二黑”。“小二黑”的成长之路有些曲折,第一次发射成功后,便接连两次“跌跤”。后来,姚绍福带领团队废寝忘食地查找原因,提出了多项改良措施,才把这个“小二黑”变成了“帅小伙”。这个“帅小伙”,创下了6发6 中的试验史上的光辉记录。
在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学习时,姚绍福学的是电气工程。留学归国后,他服从国家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导弹研究。从此,导弹研究便成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除担任“中国飞鱼”——鹰击八号的总设计师之外,姚绍福还参与了海鹰二号、鹰击一号、海鹰三号的研制,是鹰击一号、鹰击六号副总设计师,某型被誉为“强国弹”的总设计师,以及其他6 个重点型号的总设计师或副总设计师。每一次任务,姚绍福都倾心倾力;每一次任务,他都没有让国家和人民失望,均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 姚绍福院士(1932.10-2001.11)
在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学习时姚绍福与同学们的合影
1984 年国庆阅兵式上亮相的鹰击八号
姚绍福对飞航技术的发展十分敏感,对其方向的把握可谓快、准、稳。20 世纪70 年代初期,姚绍福就瞄准了较小型的固体发动机导弹研究。在海军提出研制这种小型导弹之前,姚绍福便主动组织了相关的方案调研,并且进行了关键技术的预研攻关,大大提高了导弹的研制速度。后来,姚绍福又抓住苏联解体的时机,成功引进了导弹技术发展迫切需要的,却一直遭到西方封禁的小涡扇发动机。之后,他带领研究人员做了各种研究,迅速摸清了发动机功效和关键性能,使我国新型导弹的“心脏”有了雏形,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姚绍福科学作风严谨,做事一丝不苟,撰写的鹰击八号相关考察报告洋洋洒洒达几万字,有理有据,提出了许多先进的“小弹”设计思想。擅观察、勤思考、爱学习、有能力让姚绍福遇事不乱,颇有“主意”。把一个型号的助推器的废壳体锯成两半,就变成了两个发动机壳体,解决了没有发动机壳体的困难;把发动机头朝下埋在土里做试验,就避开了没有试车台的尴尬……姚绍福总能想到各种方法来妥善解决让人眼花缭乱的难题。
有能力就有底气,在重大抉择时刻姚绍福也能顶住压力。导弹研制的道路是崎岖的,担任“强国弹”总设计师时,姚绍福和研究人员在“强国弹”试验发射失败时曾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当时,有人提议不要用国产发动机,改用进口发动机,但姚绍福强调说:“如果我们放弃多年研制的国产涡喷发动机,而以进口发动机取而代之,即便导弹研制成功了,我们也是这方面的二流、三流国家。现在我们的发动机研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试验中出了一点问题,要给研制单位一点时间,容许他们去查找原因,采取措施,继续努力下去,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打退堂鼓。”事实证明,姚绍福做的决定是很有远见的。不久,相关方面就开始使用“卡脖子”的招数,不再提供进口发动机。
有人说姚绍福是“福将”,但与其说他是“福将”,倒不如说这是他丰富的经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非凡的判断力的综合体现。有姚绍福坐阵,研究人员心里都特别有底;有姚绍福这样的先辈,乃后辈人的福气。
▲ 青年时期的姚绍福
工作中的姚绍福
海防导弹专家梁守槃(中)、路史光(右)和姚绍福(左)在一起
鹰击八号的总设计师姚绍福在介绍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