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的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探究

2022-01-22白云

时代金融 2022年1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转型数字化

白云

近年来,银行步入4.0时代,各商业银行也纷纷将数字化转型纳入核心战略范畴,并以此为切入点结合重点业务领域、渠道载体以及应用场景大力推进金融科技赋能模式创新,积极探索“第二发展曲线”。经研究,金融科技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困境,有效助力各商业银行适应时代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金融科技助力“零接触”服务,有效降低物理场所经营风险;助力贷款审核、发放模式创新,有效提高普惠业务精准滴灌;助力预警信息分析精细化,有效增强内外部风险管控水平等多个方面。后疫情时代,各商业银行应该继续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变革,借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与支撑,不断夯实技术中台、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适配能力,持续丰富金融产品与服务矩阵,构建起连接C端、B端、G端的全生命周期智慧生态,才能进一步促进数字化转型。

一、疫情危机与银行数字化的内在逻辑

(一)疫情吹响了银行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号角

金融机构的传统服务模式主要通过客户经理或柜台人员借助实体网点的营销来开展。新冠疫情困境下,最有效的应对策略就是在物理空间内相互隔离,从根本上降低疫情传播的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服务模式。传统的“面对面”服务渠道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金融业务需求,远程办公、线上预约等多种线上化金融服务由原来的锦上添花,变成了现在的迫在眉睫,成为这一特殊时期的金融“刚需”。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运营模式、成本管理、风险控制等多方改革,线下业务线上化,既能防范新冠疫情扩散,又能为客户提供“零接触”金融服务,有效突破了传统固定物理网点的空间、时间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众对科技、数字技术的认同感得以提高,同时也使得各商业银行对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感得以产生。在新冠疫情“加速剂”的催化下,数字化经济形势倒逼银行不断增强金融科技力量,进而开展各项线上服务的能力,吹响了银行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号角。

(二)银行数字化转型是有效应对疫情危机的有力武器

近年来,金融科技进入3.0①时代,已经成为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9月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内容涵盖金融科技部署、应用、监管、基础支撑、风险技防能力,同时强调金融科技应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各商业银行也紧跟转型浪潮,将数字化转型纳入核心战略范畴,充分借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赋能业务发展和创新改革,这不仅有利于各商业银行积极探索“第二发展曲线”,也成为有效应对疫情危机的有力武器。各商业银行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赋能数字化金融服务,有效缓冲了本次疫情带来的冲击。

二、金融科技在助力银行业应对疫情中的积极作用

(一)金融科技助力“零接触”服务,有效降低物理场所经营风险

为应对疫情期间的“零接触”要求,各商业银行一是快速升级企业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客户端应用APP和银企直联平台等数字化工具,加快产品开发,满足人们支付结算、投资理财等日常金融需求及生活缴费、社保余额、公积金明细等多项便民服务。比如,疫情期间推出的“建行云工作室”“建行线上菜篮子”等多项基于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的服务功能,客户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线上工作室与专属客户经理进行线上沟通交流,咨询理财、基金等多项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获取定制金融服务;二是围绕与疫情紧密相关的医疗、社区、民生、政务等重点领域,输出金融科技方案,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例如农行、浦发针对城乡社区疫情综合治理需求,打造涵盖体温在线登记、电子出入证在线申请、疫情信息上报、微信扫码出行等诸多功能的社区防疫平台,助力疫情防控。

(二)金融科技助力贷款审核、发放模式创新,有效提高普惠业务精准滴灌

疫情期间,中、小、微实体企业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农民工工资无法得到保障,为了助力复工复产,纾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各商业银行借力金融科技创新,优化运营流程,提供多样化线上融资服务。主要体现在:以线上信贷业务为抓手,通过线上化、智能化、自动化手段,将信贷资料审查、贷款發放等环节从线下迁移至线上,着力为医药制品、医疗卫生等重点抗疫企业发放线上贷款,助力中小微企业恢复经营;同时,通过信贷流程优化、审批手续简化、优惠利率实施等方式,给予信贷政策倾斜。以建行“惠懂你”APP为例,该应用以金融科技为支撑,在线测额、自助申请,为客户提供7*24小时全线上化“小微快贷”“裕农快贷”“个体工商户经营快贷”“交易快贷”等多种信贷融资,短短几分钟即可放款,最高贷款额达300万元,提高了普惠金融业务的精准滴灌成效,有效纾解、支持疫情防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资金周转压力,促复工保生产。

(三)金融科技助力预警信息分析精细化,有效增强内外部风险管控水平

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以内控合规原则作为经营底线。而商业银行的内控合规,一般是指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建立和实施一系列自我约束制度和控制方法,对各个部门、人员及其金融、非金融业务活动进行督查和管控,以减少潜在风险的管理制度。非疫情情况下,内控合规标准的执行,可以借助人员实地走访、调查、检查等动作予以实现,疫情的暴发使得商业银行内控合规的现场监管出现“错位”和“缺失”。为积极应对以上问题,各商业银行借助金融科技新技术,依托远程监控系统及后台数据收集、分析,进一步提升了内部风险管控水平。同时,各商业银行在疫情期间积极推进跨行业、跨部门协同合作,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科技力量有效增强外部风险管控水平。例如建行为当地监管部门建设的“重点企业流动性风险监测系统”,借力大数据分析功能,实现了对重点企业流动性、可持续经营和履约风险的实时监测及前瞻性研判,预警信息准确率达95%,提高了外部风险管控水平。

三、后疫情时代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议

后疫情时代,各商业银行正面临更加激烈的入口“流量”和“留量”竞争,唯有继续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变革,借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与支撑,不断夯实技术中台、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适配能力,持续丰富金融产品与服务矩阵,构建起连接C端、B端、G端的全生命周期智慧生态,才能进一步促进数字化转型。

(一)不断夯实技术中台、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适配能力

面对数字化时代下的作业模式,互联网公司率先提出中台概念,阿里巴巴将中台定义为:由一系列標准规范、运营服务团队、流程机制、需求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平台组成的支撑体系,具备提供各业务方能够快速且低成本创新能力。麦肯锡将中台定义为:组合多种可复用能力的集成化解决方案,也是一种组织管理形式,解决的是多领域的复杂协同问题。后疫情时代,面对资源要素变迁、客户关系重构、全面跨界竞争所带来的挑战,各商业银行应持续推进涵盖技术、数据、业务的数字化中台建设,夯实大中台适配能力。

1.技术中台。如果将金融比作水,一系列重量级数字技术的聚合演进和合力布局,能够重构新金融“水利工程”,夯实技术中台底层基础能力。其中,5G通信技术助力客户与商业银行之间搭建更迅速、更直接的互联互通,类似于构筑一张密密实实的水网;借力大数据分析技术,我们能够掌控各个用水节点的实时用水情况和真实需求;通过云计算,可以实现水资源的跨区域调用,并且灵活高效;人工智能能够在供水能力方面实现自动判断和智能调节;区块链能够通过优化改造水网的分布模式,确保供水链条上所有节点和终端信息的对称和一致。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构建标准化技术组件,实现敏捷响应和技术共享才能打造技术中台,重构数字化转型新基础。

2.数据中台。后疫情时代,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能够为客户和员工提供更加敏捷的金融与非金融服务,需要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更需要强大的“数据与分析”能力。而数据中台就是由一系列数据治理规范、工作方法和机制、数据资产经营与服务团队以及特定系统平台组成的通用数据能力载体,是可信安全、随处可用、即时赋能的全域数据供应网核心部件,是企业级“数据与分析”的智能中枢。

3.业务中台。业务中台由统一且有前瞻性的通用业务逻辑、聚合系统解决方案以及支撑前两者持续迭代的组织和机制保障组成的闭环体系,具备提供各业务方能够快速、低成本创新和拓展业务的企业级共享能力。在技术聚合和数据打通的前提下,业务中台能够对外提供整合的能力和资源。

(二)持续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矩阵

长久以来,各商业银行对包括农村企业、农村农户、中小微企业、个体商户等在内的长尾客户服务明显不足,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下的“二八定律”已经失效。后疫情时代,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重构金融逻辑、转变服务方式和服务流程。具体来说,一是借力金融科技,研发更多可供选择的金融、非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期符合新居民新时代新消费特质,不断满足客户个性化、差异化的新需求;二是通过金融直播、“账户出海”,业务场景化及开放银行②布局,不断拓宽服务矩阵,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在于信息化社会的每个角落,借力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学习为客户提供“千人千面”服务,不断提升客户黏性、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三是利用新技术进一步缩短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半径,持续推动数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下乡”,用数字化方式下沉金融中心,以金融科技手段能够触达的供销社、小卖部、医务室等场所为支点,撬动农村金融市场。

(三)构建连接C端、B端、G端的全生命周期智慧生态

随着数字化经济的持续推进,商业银行在金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逐渐重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本源,进一步下沉金融属性,进一步凸显社会属性,而抢抓社会痛点、难点也成了各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后疫情时代,数字化银行建设依然是银行业蓬勃发展的核心战略方针,这也意味着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将继续影响银行现有业务模式、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构建连接C端、B端、G端的全生命周期智慧生态,消除断点、打造闭环迫在眉睫。

B端赋能,即营造共生共荣生态,做企业全生命周期伙伴。现代金融有六大功能,分别是支付清算、融通资金、金融资源配置、防范和化解风险、改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而后三项功能,并没有完全提供给客户。各商业银行应着力搭建开放平台,构建共生共荣生态,通过银行“公有云”的开放建设、风险管理技术的共享等,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高生产和运管效率,有效管理风险;通过搭建满足智能适配、智能撮合的综合服务平台,帮助供应链上下游各企业满足金融业务需求,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成为供应链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咨询顾问。

C端突围,即高效服务个人客户,做百姓身边有温度的银行。后疫情时代,各商业银行唯有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打造生态场景经营平台、开放性数字支付平台、互联网化产品创新能力和数字化营销体系,使得银行服务直达,才能洞悉C端客户的消费特征和真实诉求,不断拓宽金融服务矩阵,敏锐触达服务底层。

G端连接,即助力社会治理,成为国家信赖的金融重器。后疫情时代,各商业银行可以借助金融科技力量,纵深推进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在提供公共产品、优化公共服务上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构建智慧政务生态、医疗生态、农村农业生态等G端生态系统,加速银行自身服务转型和数字转型。

(四)加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与支撑

1.加强科技人才引入。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急迫性与核心技术人才供养不足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矛盾,各商业银行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园招聘,吸纳科技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扩充行内科技人员队伍,逐步提升科技岗位人才占比;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外包服务、高薪聘请、设立顾问等多种高效灵活的方式,吸引招用一批资深的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和数字化转型优势人才,对行内数据和技术研究能力进行补充,助力数字化转型。

2.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更“高阶”的银行数字化转型不仅要求各商业银行具备相当的技术人才,更要求建立既懂金融产品、金融业务,又懂数字技术、应用架构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各商业银行应该在全行范围内加强数字化转型培训力度,着力提升全员数字化转型意识,不断丰富全员数字化知识结构体系;同时在行内持续优化岗位配置和人员组织架构,将技术分析环节予以前置,真正实现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的协同交互、数字人才与业务人才的高效融合,真正发挥金融科技与数字技术对业务发展的驱动赋能。

3.加强开发者联盟建设。商业银行可以加强与金融科技优质头部公司合作,建设开发者联盟,在协同合作中提高和带动行内研发力量,同时有助于积极探索金融业务与前沿科技的结合点,充分利用开发者联盟的技术优势和创新项目实施经验,将区块链、5G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引流至各业务场景,使前沿科技真正成为业务发展的助推动力。

新冠疫情终将过去,但后疫情时代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仍在继续。因此,我们研究新冠疫情困境与商业银行的内在逻辑,探寻金融科技在应对疫情中的积极作用,并提出转型建议,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后疫情时代商业银行如何继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和思路。

注释:

①金融科技3.0:参见IOSCO(国际证监会组织)于2017年2月发布的《金融科技研究报告》,金融科技3.0的标志是IT新技术,例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与金融紧密结合,在信息采集、投资决策、风控等方面带来传统金融的变革。

②开放银行是通过 API 技术,在银行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将银行的金融服务全面融入到各种第三方服务场景中,从而提升客户体验的平台合作金融业态。

参考文献:

[1]肖宇,李诗林,梁博.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银行业金融科技应用:理论逻辑、实践特征与变革路径[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0(3),90-103.

[2]曾刚,李重阳.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难点与路径[J].银行家杂志,2020(1).

[3]戴立强.商业银行经营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田国立.以数字技术重修金融“水利工程”[Z].建行大学数字金融系列大讲堂,2020(1).

[5]晓慧.疫情之下 银行应加速数字化转型[J].中国城乡金融报,2020(2).

[6]陈薇贺.从疫情应对看银行数字化转型路径[J].中国城乡金融报,2020(3).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转型数字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数字化制胜
沣芝转型记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