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发展的学习活动设计策略
2022-01-22张可可
张可可
语用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语用与思维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必然要提升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认真设计指向思维提升的学习活动,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使语言符号在学生的大脑中处于一种积极运转状态,助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思考一定有具体的对象,否则就是空想。小学生学习语文,最合适的思考对象就是问题。在传统的课堂上,经常出现的是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学生显然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思维也不积极。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提问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站在主体的位置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能力也会随之获得提升。
如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教学伊始,教师就以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恐龙是远古时期的一种走兽,怎么会飞向蓝天呢?大家初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接着,教师让学生继续读初读时没有读懂的内容,深入思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形式提出具体的问题,并做好批注;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把多个问题以问题清单的形式加以整理,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各小组将组员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交给全班同学讨论。教师肯定学生发现和提出的多个问题,最后选择教学主问题组织学生进一步学习。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核心,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提问的话音刚落,学生就纷纷举起小手要求回答的情形,但学生的回答往往很零碎,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思考教师的问题,更没有形成有条理地回答问题的习惯。对此,教师在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活动时,需要提醒学生先思考怎样回答,并用笔把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
如教学《琥珀》一课,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是:梳理课文前8个自然段的内容,找出形成琥珀的特殊松脂球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教师解释说:“条件很好找,但‘满足’一词怎样才能体现,大家不要随便想一想就回答,要将相关条件有条理地写出来。”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条件方面的内容后,还得先思考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些条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再用语言记录下来。在学生交流思考的结果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表述有没有包含特殊松脂球形成的全部条件,如课文中松脂滴下来出现在后面,有些学生直接写苍蝇和蜘蛛出现在松树上,就把课文开始交代的时间(夏日炎热)和地点(松树林)忽略了;经过讨论,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清晰,学生明白这种时间、地点方面的隐性条件,在回答问题时要变成明显的条件,还要出现在开始的表达中,才能使自己的表达显得条理清楚。
在教学中,教师过多地要求学生模仿文本进行写作,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很大。对此,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与众不同的内容、表达,领略作者的语言风格及主题意蕴,形成自己的有創意的表达。
如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一课,课文中“我”变成一棵树后,集中表达的是树上长出了各种形状的鸟窝,满足了“我”自由自在地玩还不被打扰的愿望。一位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是:如果你变成一棵树后,希望树上长出哪些东西来满足你与别人不一样的愿望?这一学习活动,看上去虽然也是想象,但强调的是学生走出习惯的想法,追求“不一样”。有的学生喜欢魔法,希望树上长出具有不同功用的魔法棒;有的学生喜欢太空旅行,希望树上长出的果实是能够送自己上各种星球的火箭……在这个学习活动中,学生追求求异思维,就是创意表达的体现。
总之,在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教师在设计多种学习活动时,要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用笔思考、有创意的表达等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