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2-01-22金枝
金枝
统编教材在低年级安排了大量的儿童诗,就是充分利用儿童诗的特点,让学生在适宜、贴切的语境中学习语文。在教学中,低年级儿童诗教学发挥的作用与其他语言材料一样,成了识字、写字的简单载体,严重浪费了儿童诗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那么,让学生在适宜的年龄学习儿童诗有哪些有效策略呢?
朗读课文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内容,每课必练,教学儿童诗自然也要重视朗读。相比其他课文,儿童诗的语言带有明显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儿童读起来很顺口。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诗自身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读出儿童诗的停顿、节奏和韵脚。
比如,《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生动、活泼、有趣的儿童诗,诗中的小动物把自己的脚印印在雪地里,看上去就是一幅幅画,小动物们就成了一群小画家。这样的儿童诗,学生喜欢朗读,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节奏感很强,与小动物的活泼相匹配,这种节奏感由诗句间的长短句搭配形成,两个“下雪啦”短句后,跟着一个长句,四个并列的短句后再来一个逗号断开的长句,这样的诗句读起来错落有致,在鲜明的节奏感中表达出小动物们在雪地里欢乐的情景。二是音韵和谐、美妙,句末出现的字“啦、家、牙、画、加”都以韵母“ɑ”结束,这样的韵脚也能形象地表达一群小动物来到雪地里时发出的各种声音。通过朗读,把课文在节奏上、韵律上的这种内在美感用声音表达出来,就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儿童诗意趣的基础所在。
低年级学生学习儿童诗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诗歌所创造的形象、意境明显超出了他们的接受水平;但诗中所营造的童趣、诗中所充盈的丰富想象是适合儿童在朗读中学习的。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不可纠缠学生难以感知的对儿童来说很空泛的诗意,而要以儿童容易进入的想象世界为抓手,引导学生借助想象的翅膀飞翔在儿童诗的世界里。
比如,《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充满丰富想象的儿童诗,诗人抓住“祖先”和“摇篮”两个关键词开展想象。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这首诗,可以先从诗句中寻找想象“摇篮”的表达,“摇篮”是指什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人什么时候生活在摇篮里?由此想象生活在摇篮中的“祖先”是指什么?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进一步在诗句中想象:祖先在摇篮中的生活是怎样的?其中“摘野果”“掏鹊蛋”是学生容易理解的事情;“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就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了,实际上这是说,祖先们在打野兔时追逐野兔,到森林里采蘑菇时,看到冒出地面的蘑菇的樣子;后续的“孩子们”的表现“逗小松鼠”“捉红蜻蜓”“逮绿蝈蝈”,更需要想象力的帮助了,毕竟“祖先”容易被学生当成年纪很大的人,这里就需要想象祖先小时候就是“孩子们”,这样一来,诗中许多玩的活动就找到了理解的抓手了。另外,这首儿童诗的结尾出现了“风吹树叶”的表达,意在描绘树叶回忆原始森林曾经发生的一切,这更是一种神奇的想象,学生读这样的诗句,就会徜徉在想象的世界里。
儿童诗最宝贵的是在短小的篇幅中所营造的一种儿童能够感受的奇妙世界,这种奇妙的世界是藏在诗句中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童趣,拾级而上,在儿童诗的世界里感受诗句中跳跃的童心。
比如,在《彩色的梦》中,诗人想象小朋友用彩色铅笔描绘的梦境也是彩色的,小朋友喜欢做梦,喜欢描绘梦境,诗人巧妙地找到了彩色铅笔这一载体,让小朋友的梦变成彩色的读起来既显得自然,又十分有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铅笔在诗中的关键表现是“脚尖滑过的地方”,并感受表达上的巧妙所在。“脚尖”显然就是指彩笔的笔尖,这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滑过”表面上是写脚尖的动作,实际上是写笔尖的运用,通常表达彩笔的动作应该是“涂画”,那样写就太直白无味,更谈不上有趣了,而“滑过”不仅表达出作者画得很熟练,而且很轻盈、灵巧,达到了一种心随意动的传神境界,所以出现了草绿、花红、天蓝的生动画面。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诗,才能走进诗人创造的美不胜收的精美画卷中。
总之,在低年级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感受等策略,带领学生徜徉在儿童诗的奇妙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