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学习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2022-01-22逄蕾
逄蕾
学习单就是教师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支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单的运用越来越被教师重视。学习支架常常由一些思维导图来充当,教师将学习单与思维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设计学习单引导学生探索那些具有挑战性、未知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中深度学习文本,促进思维发展。
小学生学习语文,容易出現碎片化、机械化的情形,思考问题只看到局部,把局部当成整体,得出的结果失之偏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学习单,引导学生全面梳理文本信息,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不要遗漏重要信息。
如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低年级学生比较容易受课文中出现的局部信息干扰,思维受到局限,因为用秤直接去称大象的重量就是一个局部的观点。如何突破这种局部思维呢?一位教师设计的学习单是将官员与曹冲提出的称象思路进行对比。官员:用秤直接称——没有结果;曹冲:先用船代替秤,找出船装上大象的吃水刻度;用石头代替大象,在船上装石头直到船吃水刻度与船装大象吃水刻度相同为止;最后称出船上那些石头的重量,这就是大象的重量。在这样的对比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曹冲的方法中包含着称出大象重量的工具不是只有秤这一种,突破了这个局限,学生的思维就能从局部走向整体了。
在学习中,小学生容易出现先入为主的习惯性思维,常常不愿意多想想,或者习惯性地认为结果只有一种。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习惯性思维,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获得多种被认可的结果,逐渐形成发散思维模式。
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时,贝多芬在夜色中散步时偶尔听到琴声,不仅走进皮鞋匠的茅屋,而且为他们弹了两首曲子,最后竟然是“早已离开了茅屋”。一位教师就此设计的学习单是:课文最后写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皮鞋匠兄妹都不知道,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学生不仅需要根据问题再读课文的相关内容,而且还需要联系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背景资料,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学生经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出了多种有价值的观点:从皮鞋匠兄妹爱音乐的角度考虑,贝多芬亲自即兴演奏的乐曲,让他们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中,兄妹俩都没注意到贝多芬的离开;从贝多芬是杰出艺术家的角度看,在创作灵感来袭时,作曲家径自走开也属于正常。
小学生天性好奇,导致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也喜欢追求那些具有挑战性、未知性的问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在学习单设计上,提出一些对学生来说具有难度的问题,促使他们去挑战自己,探索未知,走进文本的深度学习中,通过分析、综合、创新等学习活动,完成学习单赋予的学习任务,就能够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如教学《刷子李》一课时,课文最后有刷子李对曹小三说的一句话——好好学本事吧!一位教师据此设计的学习单是:刷子李会怎样教曹小三学习刷墙的本领呢?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学习课文来说,具有明显的挑战意味,学生难以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只能在课文中找出一些线索,再搜集与刷墙技术有关的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师傅教徒弟的一个方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分工负责,互相评价,以集体智慧呈现一个合理的方案。这样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高级思维活动发展的过程。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文本内容设计学习单,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