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墨从胸襟里来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写作任务

2022-01-21朱昌元张乐

中学生天地(C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写景景物散文

朱昌元 张乐

【任务导引】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本单元选入《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赤壁赋》《登泰山记》等五篇写景抒情的名作,意在引导学生立足文学作品对自然的描写反观自然,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悟力,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体味作者隐藏在景物描写背后的审美趣味和人生境界,以及折射出的民族审美心理。

熟悉的场所里,也可能“藏”着一块你未曾留意的天地;同一处景物,你也未必观察到它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本单元的写作任务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或由情而景,或由景而情,将景物转化为情思寄托的载体,让写景为情感表达服务,做到情景交融。

写作注意事项:第一,基于个性化的情感表达;第二,选择情感指向明确的景物;第三,展现人生境界,融入民族审美趣味。

【案例呈现】

情境创设:“古典之殇”

今天的少年真够不幸的。父辈把祖先的文学遗产交其手上,却没法把诞生那些佳句的空间和现场一并予之,当孩子动情地吟哦时,还能找到多少相配的物境和诗意……

古典场景的缺席,不仅意味着风物之夭折,更意味着众多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的流逝。不久,对原版大自然丧失想象力的孩子,将对古籍中那些伟大的美学华章和人文体验——彻底不明就里,如坠雾中。

——王开岭《古典之殇》

当今的“古典之殇”,是因为大自然生活的缺失、古典场景的缺席,还是人文情怀的离场,抑或仅是少了情与景的交融碰撞?

提示一:景物上投射的情感

卡尔·荣格说:“我珍视这样一种渴望,即有意义的成分将居主导,并取得胜利……有这么多东西满溢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白昼与黑夜,还有人内心的永恒。我越对自己感到不确信,即越有一种想跟万物亲近的感觉。”

人们生活在自然之中,大自然也融入人类的精神世界,成为人类心灵的寄托。文人的情趣似乎与游走在他们笔下的自然有一种微妙的牵系,这些景物天赋灵性,可以承载他们的情感诉求,于是,文人们将自己的专属印记烙在了这些景物上,正如屈原的香草、刘禹锡的陋室、苏轼的赤壁、朱自清的荷塘、史铁生的地坛……

平时你是否也留意过身边的自然景物?哪些景物曾经激起了你心灵的涟漪,引发你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当你感到高兴或烦恼,轻松或沉重,热烈或悲凉时,你会将这些情感投射到哪些景物之上?

点拨:基于个性化的情感表达

“情”是统帅,是灵魂,因情才能写景。每一篇写景抒情散文的背后,都站着一个敏感、多情的人。如果没有独特的情怀和心事,那么,大地上的花草树石,就不会和人建立起任何对话关系,自然也就如同冰冷之物,毫无情感可言。可以说,没有人的情,便没有文字中的景。

这里的自然,既可以指泰山风雪、赤壁水月这样纯粹的自然风光,也可以是皇城城墙、地坛古园这样的人文景观,还可以指老树、秋蝉、虫蚁、驯鸽等寻常景物。

组一:猫、猪、狗、鸟、树、蝉、骆驼、蚊子、苍蝇

组二:秋月、虹、雷、秋雨、早寒、荷花池畔、小河、小花、山杜鹃

组三:东安市场、北平年景、台北家居、冬天的北平、北平的街道

组四:动物园、华清池、尼亚加拉瀑布、拔卓特花园、福特故居

组五:女人、男人、孩子、老年、中年、乞丐、诗人、医生、警察

组六:电话、门铃、牙签、麻将、沙发、钱、信用卡、手杖、钥匙

六组词语分别指向动物、天气、景物、景点、人物、事物等方面,单看起来并无太多情感意义。而这其中的每个词,梁实秋先生都演绎成了一篇以此为题的散文。作品所涉题材广泛,所取大多是寻常之物,但却写得清新隽永、趣味盎然,投射出作者的情趣与胸怀,透出文士的风雅、气度与智慧。你的身边也一定不乏自然景物,试着去那些景物里获得生命的感悟与思考。

提示二:情感观照下的景物

在《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等文学作品里,都写到了“叶”,请分析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思考。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塘月色》

2.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故都的秋》

3.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我与地坛》

点拨:选择情感指向明确的景物

“一切景语皆情语。”散文中的景物始终和人的“性情”相联结,有什么样的情就会有什么样的景,可以说,景物就是作者的性情。

荷塘上,叶子临风摇曳,宁静优美,让人心生淡淡的喜悦;院子里,槐树叶底漏下的日光让人感到“秋意”,表达了对秋天到来的快乐;地坛中,草木竞相生长,生命如那露水滚动、聚集,到一定程度就能摔开“万道金光”,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表现对生命逝去的平静与安详。

“情景交融”,重在“交融”二字。能让景物与情感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就是一篇好的写景抒情散文。写景并不是将所见之景全部进行描绘,而是根据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思考,选择那些与情感契合度高、个性特征鲜明的景物。文字中的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带有作者浓郁主观色彩的景物。即使是面对同样的景象,作者的境遇不同,生命的状态不同,其感受也会很不一样。

观察景物时,我们既要观其形,又要听其音、嗅其味,也要关注上下、远近、前后等空间各方位的转换。在描写时,兼用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技巧来状摹景物,做到充分展示景物的特点,以便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考和情感。

提示三:散文背后的审美心理

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节律,每个季节都有它的特点。“立春”“夏至”“立秋”“冬至”,这些字眼会引发回忆和遐想。选择一个节气,观察此时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写一篇散文。

点拨:展现人生境界,融入民族审美趣味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散文即诗,诗如散文。观察特定的节气,要突出当时的气候与景物特征,也应记录下特定节气中人们的特定活动,挖掘出这一节气的文化内涵、民族审美趣味与人生感悟。

《夏至避暑北池》一诗,夏至赤日炎炎,偷得浮生半日闲,一个小园林、一亩小方塘,可以观荷、可以饮酒,韦应物却心系顶着酷暑在地里干活的农夫,在诗歌中平添了一份人文关怀。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一诗中,白居易回忆起他在苏州的日子,有佳肴、美酒与吴音,还有往昔那段美好时光。“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心中不觉泛起对江南的美以及梅雨时节淡淡的思念之愁。

没有人文思考的散文是没有“灵魂”的,景色描写和人文思考应该相得益彰,“尽力使自己的生命与一个更雄伟的存在对接起来”,通过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来获得民族文化的厚重感。

图/视觉中国

猜你喜欢

写景景物散文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四时景物皆成趣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写冬天的景物
写景的妙招
小学生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