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守真 创新出新

2022-01-20陆婧

曲艺 2022年1期
关键词:滴水福州曲艺

陆婧

2021年12月,由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2021年度倾力打造的精品大作——福州曲艺《滴水人家》在乌塔会馆上演。老中青三代齐刷刷亮相,在场者能同一时间总览从事曲艺四十余年的资深老派的沉稳韵味,从事曲艺十几年的中坚力量的风华正茂,还有刚刚踏入曲艺殿堂的新生代的青春质朴。时长一个半小时的节目,很精彩、很感人、很震撼。无论是文本的内涵、演员的表演、舞台的呈现,都是一次值得称道的成功。

庄重典雅、清新质朴的观感令人难忘。在笔者看来,《滴水人家》的优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文本创作是解码艺术作品成功的最大关键,是艺术生产的核心环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创作的源泉。

《滴水人家》作品的雏形来自于一则1992年发表在《福州晚报》上的短新闻,讲的是党和政府快速解决藤山弄居民用水问题。如此有限的素材,如何以小见大,做成曲艺呢?接到任务的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副书记林楠,争分夺秒,第一时间深入相关的社区以及自来水公司了解情况,找到8位与事件直接相关的人员(他们中最年轻的都70岁了),并迅速成立专家团队,花了一周时间完成摸底和采访,召开了多次创作攻关会议。在与老人的攀谈采访中,听闻藤山弄居民如何节约每一滴水,无奈去借水、偷水的实例;船上人家感嘆“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酸楚;领导进船舱被篷罩磕到,翻起桌盖看到两块萝卜干,等等。在获悉大量生动的细节之后,最终打开创作思路,围绕20世纪90年代初福州市委领导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解决福州南台藤山弄上百户居民的缺水难题、将福州帮洲104户船上人家搬迁上岸的两大真实事件展开创作,塑造了张益飞和藤花两个不被时代洪流裹挟,坚守初心的逆行者形象。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亲自倡导和践行的优良作风,是福建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真挚为民情怀。文艺是党领导下的文艺,通过艺术表达,凸显我们党执政为公、勤政爱民的优良作风,让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现实题材的主旋律故事是最难写的,写得太直白,难免概念化、政治化、表面化,观众不爱看。攻克这个难关的关键点,在于跳脱出空洞的说教,做到以情动人。剧作家陈欣欣以细腻的笔触结合采访到的丰富素材进行巧妙构思,将亲情、爱情、邻里情、官民情巧妙融合成一个有情有趣有人物有生活的曲艺故事。福州曲艺作家黄宗沂糅合大量福州市井气息,通过口头语、俚语俗谚和特殊语法表达为节目蓝本增色。两位作家的珠联璧合,使得整个文本洋洋洒洒,为作品的出彩奠定坚实基础。

岁历绵暧,根柢槃深,枝叶峻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孕育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是艺术灵感的不竭源泉。善用丰厚的文化资源,使之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实现文艺“高峰”的重要前提。通过艺术塑造正确的价值观,用艺术实现审美引领,是艺术创作的题中之义。

《滴水人家》的创作者设计了几个核心的矛盾点,也是人人都要直面的几个选择题——选择在外拼搏,还是选择扎根故土;选择追寻远方的幸福,还是选择陪伴父母跟前;选择安逸,还是选择艰辛;选择自私,还是选择奉献……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作品在润物细无声中阐述了正面的价值导向。我们看到,张益飞基于孝心,生发出大爱,毅然放弃大城市的似锦前程,选择回到缺水的老家,做一名普通教师,亲自照顾患病的母亲,帮助一群留守老人;藤花面对心上人的贫困和艰难处境,主动选择加盟共同改变疍民的命运。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大多数人的现实选择,面对饮水困难的生活环境,选择放弃和离开;张益飞女友面对坚持回乡的爱人,选择分手……每个观众心中或许也跟随故事在默默揣摩着自己的选择,如果我是他/她,我会怎么选?

福州南台藤山弄因供水管道小、地势高,长期缺水,居民每天要通宵接水,接来的水还要反复利用多次。在水如金子般珍贵的情况下,张益飞同意借水给他人,并主动提出为村民接水,这一温情的举动令人动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留守老人们因为水而相聚在一起,互帮互助,苦中作乐,最终在困顿的境遇中尝到了最浓的人情味。人情味恰恰是这个时代最为难能可贵的东西。水是生命之源,张益飞用自己生命的源泉去滋养他人,引来一群生命的汇聚,奏响命运凯歌。

就在舞台的方寸之间,道尽人情冷暖、遍览世间百态。我们体会着留守老人的孤单,现代爱情的纠结,当代人的压力,子女陪伴赡养父母与去远方追求理想之间的矛盾……作品关注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在司空见惯的生活琐碎中提炼出动人的价值内核,孝老爱亲、忠贞不渝、坚守信义、牺牲奉献等品质在作品中熠熠闪光,激荡着艺术滋养和精神力量。

新时代曲艺创新,是广大曲艺工作者面对的一大课题,尝试融入姊妹艺术特色成为一个捷径,但弊端是若把握不好分寸就容易落入歌舞化、戏剧化的窠臼。曲艺的本体该如何固守,《滴水人家》用实际行动做了一个示范。主创团队从始至终都坚持福州曲艺的特色,在创排过程中着力曲艺表达,始终坚持曲艺讲故事特质,演员一人多角,时而是说书先生,以第三者身份讲述故事,时而以书中人身份演绎故事进程,时而主角甲,时而路人乙,跳进跳出,挥洒自如,明显区别于戏曲戏剧的一人一角表演;乐队不隐藏幕后,同时加入伴唱帮腔;服装化妆衬托彰显演员气质,绝不按照戏剧戏曲扮演人物,不按照故事人物角色设计服装化妆。同时,扬长避短,坚持曲艺说唱特点,杜绝歌舞化的调度和设计,方方面面的执着坚守使《滴水人家》移步不换形,呈现了充满曲艺人文化自信的曲艺特色。

福州评话源于唐宋俗讲,以说为主,韵散结合,夹说夹吟,被誉为“人文活化石”;福州伬艺一树多枝,自弹自唱,说说唱唱,略有表演。作为福建曲艺“五大曲种”中的两个大项,如何有机结合,在不失本位的前提下,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合力表现重大现实题材的长篇曲艺作品,是一大挑战,更是一个创新尝试。4名福州评话演员风格各异,轮番上场;15个福州伬艺演员,自弹自唱,形式鲜活。从开场评话老将刘宜威以特有烟嗓诉说一个沉重故事背景,拉开序幕,到最后九〇后姑娘邓萍萍以俏丽洒脱的风格带故事走向明朗结局。福州评话中的铙钹、呤诵、诉牌,福州伬艺中的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在该节目中都有淋漓尽致的展现。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当代人的审美需求,避免因节目时间长带来的观感疲劳,评话演员通过人员变换、台位变换,伬艺演员通过丰富的乐器表演和肢体语言,最大限度增加表现力,让视觉不再单一,舞台更显灵动。一个半小时的故事,张弛有度,紧扣人心。

文艺创作融合观念和手段、内容与形式,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滴水人家》在精神赓续中争取价值点亮与审美赋彩,在严肃认真中寻找新鲜活泼,创“新”出“新”。

时下的艺术创造都在讲求达到“沉浸式艺术美感体验”,对于曲艺作品来说,一方面故事要吸引人,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舞美灯光等的气氛营造。在舞台正中位置有一块不太显眼的LED屏,简洁的设计使它没有喧宾夺主,而是恰到好处地烘托着舞台,直至故事最后主人公提笔写下《天净沙·甘霖》,背景出现他笔下的文字时,才让人明显觉察到LED屏的存在,有种浑然天成的自然。灯光设计方面,从一开始颇具凝重质感的昏暗,逐渐跟随剧情发展而转入明朗,到最后白炽光和台下喷溅的水花点亮舞台,掀起故事最大的高潮。演员的情绪达到饱和,观众也顿时亢奋起来,作品的主题得到完美彰显。

笔者认为,主创团队在使用曲艺之外元素时,是颇为慎重的,区别于时下很多喊着创新口号,大量借助外力(诸如LED屏、MIDI音效、戏曲道具等)来包装作品的做法。《滴水人家》的“适可而止”,使得这些新手段的加盟,没有反客为主,反而成了点睛之笔。

综上所述,福州曲艺《滴水人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进步,为时下曲艺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做出了新尝试。当然,作品的雕琢是永无止境的,《滴水人家》还可以更好,其文本结构、情节衔接、演员表演、舞美设计等方面仍有提高空间。目前的综合表现或存在一些瑕疵,但是瑕不掩瑜,作品总体可圈可点。

在观摩感想交流会上,笔者落泪了,被故事感动的同时,更是为曲艺的发展百感交集。作为福建省曲艺家协会长达8年的工作人员,笔者深深知道曲艺发展的艰难以及从事这门艺术的不易。曲艺相较于音乐、舞蹈、书法、美术等门类,相对冷门,加之欠缺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链条,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曲艺专业院团设有编制岗位可以吸引人才入行,大多数曲艺爱好者们只能作为业余人士,自谋出路。现实中,许多老一辈艺术家逐渐年迈,却找不到衷心坚守的接班人,即便有一些年轻的苗子,想从事曲艺,却苦于无法凭此在社会上立足。传统艺术的复兴,面临太多实际困难。随着社会的飞速演进,曲艺在新时代的阔步前行,亟需找到一个新方向,这要靠广大曲艺工作者去积极探索,而作为曲艺家协会这样一个行业引领者的角色,更应该有所思考与谋划。笔者一直在问自己:我能为曲艺做什么?看了《滴水人家》之后,笔者深受鼓舞,坚定了自己要做一名不被时代洪流裹挟的逆行者,立足岗位,为曲艺在新时代的发展问计寻策,竭尽所能,让福建曲艺之花开得更灿烂。

(作者:福建省曲协干部)

(责任编辑/邓科)

猜你喜欢

滴水福州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滴水藏海
《曲艺泉城》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福州暫扣超標電動車2.2萬輛 場面震撼
小水滴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