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老北京的王府
2022-01-20兵马司
兵马司
老北京城王府众多,现在明朝时期的王府全部消失,遗留下来的都是清朝时期的。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号称“中华第一街”,就是因为他沾了王府的光。恭王府的前身曾是清代权臣和珅的住宅,《嘉庆实录》对其住宅描绘说:“其园寓点缀,与蓬岛瑶台无异,”不过当时已是半岛,不再是水中岛了。
北京王府记录了明清两朝的历史痕迹,随着清王朝的灭亡,昔日风光无限的王府,也逐步走向衰落。如今有的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有的沦为大杂院,有的被改建寺庙、或者机关占用。尽管有的已经不复存在,但它们却真实地记录着那一段历史的风云变幻、人生的起起落落,是老北京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清朝的王府是封建社会等级最高的贵族府邸,是介于四合院和皇宫之间的一种古代建筑形式。除了称呼,在建造形制上也有严格的规定。《大清会典》中规定:亲王府制为正门5间,正殿7间,前夕护以石栏,店内设屏风和宝座。两侧翼楼各9间,神殿7间,后楼7间,覆盖绿琉璃瓦。正脊脊安吻兽、压脊7种,门钉9纵7横63颗,其余楼房旁均用筒瓦。郡王府制为正门5间,正殿、翼楼后楼各5间,正殿内不设平座,压脊5种,门钉45颗。与王府相比,贝勒府和贝子府的定制略低。
宁良郡王弘胶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怡亲王允祥的第四个儿子,雍正八年受封宁郡王,乾隆二十九年八月去世后谥曰良,宁郡王府现址在东单北极阁三条,它东临北极阁胡同,南界到现在的东单照相馆,西囊括东单大街一部分,府后是新开路胡同,花园建在东北方,宁郡王府在雍正年间红极一时,到乾隆年间开始走下坡路。乾隆八年清宁宫祭祖,第二代恰亲王弘晓因“失礼”,被痛斥后解除都统等职。
宁郡王府的势力也随之大有一蹶不振之势,宁郡王府爵位世降一等。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弘胶曾孙奕格袭贝子,咸丰八年(1858年)去世后,其子载敦袭镇国公。1861年两官皇太后第一次垂帘听政,赐死怡亲王载垣后,1864年,朝廷把怡亲王爵位赏给了载敦。因朝内的怡亲王府已赏给道光第九子孚敬郡王奕,从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起,宁郡王府改称恰亲王府。又因为这个王府规制较小,所以俗称“小怡王府”。
辛亥革命后,怡亲王为求生活奢华房陆续拆卖,把主要建筑押给了西什库教堂传教士包世杰,后因还不清债务,府前影壁等均被拆除,日伪统治时期后面的寝殿作过舞厅,日本投降后这里作过汽车公司修理厂,现在是青年艺术剧院宿舍和排练场地。宫门、银安殿和东西配殿楼完好。
清代郑亲王是清初八家“铁帽子王”之一,咸丰时期的端华和肃顺都是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的儿子,郑王府在西城二龙坑,东西为郑王府夹道。北边是辟才胡同,南临大木仓,《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京师园林,以各府为胜,如太平湖之旧醇王府、三转桥之恭王府、甘水桥北岸之新醇王府,尤以二龍坑之郑王府为最有名,其园甚巨丽,奥如旷如,各极其妙”。《殿园丛话》还记述说:“惠园在西单牌楼郑亲王府,引池迭石,饶有幽致,传是李笠翁手笔,园后为雏风楼,楼前有池,其后即内宫门楼,后有瀑布,高丈余,其声琅然可听”,惠园有碑一方,记述郑亲王用王俸建园始末。惠园的西府海棠誉满京城。
西太后第一次垂帘听政后,郑亲王端华被赐死,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郑王府一度归道光帝第八子钟郡王所有,约在同治十年郑王府又赏还那亲王庆至,1900年,郑亲王凯泰逃到固安病故,其弟乐泰抚养其幼子昭胞袭,是年,惠园于兵火,辛灰革命后,郑王府押给了西什库教堂,1925年王正廷资助昭煦还清了债务,将宋教仁、黄兴曾任校长的中国大学迁此,昭煦当了校董,五十年代,这里是高教部和教育部的所在地。如今,郑王府的宫门、银安殿和神殿的东西配殿仍旧完好。
北京政协礼堂一地,在20年代曾是张作霖的住所,俗称大帅府,后称少帅府,前身为清顺承郡王府。
顺承郡王和礼亲王、克勤郡王为清初八家“铁帽子王”中的三家,均出自清礼烈亲王代善位下,代善的大儿子岳还是第一代克勤郡王,代善的三儿子颖毅亲王萨哈璘,是清初一位有远见卓识的人物。萨哈琐的二儿子勒克德浑就是第一代顺承郡王。顺治二年(1645年)他任平南大将军,与南明的江浙遗臣作战,顺治九年(1645年)去世,第二位顺承郡王勒尔锦,曾任宁南靖寇大将军,带兵平定吴三桂族叛乱。顺承郡王府东临南沟沿,南边为烙铁胡同,西边到锦什坊街,北边是大麻线胡同,平常出入走东、西梢门,建筑有宫门、垂花门、东西配楼、银安殿、寝殿等,府内有四棵高大的揪树,每年5月开花,花白色,带有紫红色斑点远看呈淡紫红色。
1921年,顺承郡王文癸将王府租给皖系徐树铮居住,直奉战争后,奉系汤玉麟率先头部队进京,把顺承郡王府当成战利品进驻,尔后成了张作霖的住所,经交涉,张作霖出银洋7.5万元,算买了下来,银安殿在1900年毁于兵火,张作霖重建,解放后,王府宫门的位置盖了政协礼堂。
庄亲王府东邻皇城,南到太平仓胡同,跨有后毛家湾一部分,西到西四北大街,北到麻状元胡同。起初这里叫承泽亲王府,承泽亲王硕塞是清太宗第五子,以功封亲王,其子博果铎袭爵,改称庄亲王,《道咸以来朝野记》,博果铎重病时“了孙争立,致触圣祖之怒”,康熙驾临王府探视,耍了个手胞,说:“你身边怎么能没人待候?让阿哥允禄给你当儿子吧!”雍正元年,74岁的博果铎去世,允禄袭住进了庄亲王府,“其本支仍称二王府,则分移他处矣”,清末,庄亲王载勋因支持义和团被赐死,庄亲王府受到八国联军的破坏,太平仓胡同一直被庄亲王府的东、西梢门拦腰截为两段,过往行人到此需要绕王府倒座房的西豁子,毛家湾西段有一座亲王府小庙,占地24亩,10号院有两座土山子,一眼甜水井。20年代,北洋军阀李纯和其弟李馨因听说豫王府挖出了金窖,李馨以20万元从庄亲王溥绪手中购买了庄亲王府,把建筑物拆除,砖瓦木料运到天津建了李氏祠堂(现南开文化宫),这里改建为平安里、志兴里,设立了平安经租处,在今太平仓东口路北的一处门额上仍有平安里”字样。
在京西名刹戒台寺里,有一座幽雅秀丽的园林建筑一一牡丹院,它不仅是一处别具风格的寺中之园,而且还是恭亲王奕䜣久居的宅第。
奕䜣在成丰帝死后,为慈禧夺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事后,他被封官进爵,显赫一时,怎奈好景不长,他被猜忌成性的慈禧两次借故罢了官,第二次罢官的十年间,戒台寺里牡丹园就成了奕䜣“养疾避难”之所。
牡丹院位于寺内千佛阁遗址的北面,是清代作为“行宫”建置的,原称“北宫”,奕䜣居住时,又进行了整修,取名“彗聚堂”。系沿用唐初建寺时的“彗聚寺”之名。现该院内垂花门上还悬有仿制奕䜣手书的“彗聚堂”匾额。
牡丹院的建筑风格是以北京的四合院形式与江南园林艺术巧妙结合而成的。分里外两进院落。外院东南两面有曲尺形回廊房屋,西面借山势叠石造景,栽花植树,妙趣天成。院中古木参天,清静幽雅,系亲王侍从居室。里院四面房屋雕梁画栋,并有回廊转角的游廊相连。步入里院,恍若走进江南园林之中,古雅秀丽,幽淡恬静,假山湖石点缀其间,加之满园遍栽名贵的牡丹和三棵逾百年的丁香树,达到了举日皆景的艺术境地。
据清代昭链《啸亭杂录》记载:睿亲王多尔的府第“旧在明南宫,今为缎匹库,新府在石大人胡同,这说明容亲王府有新旧两个。
“明南宫”是指明代南内所建的洪庆官,是指紫禁城以东皇城南部而言,清初摄政王多尔寂的王府就建于此,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死,议罪革爵,王府也同时被废,康熙时改建为喇嘛寺院(吗噶喇庙)。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赐名普度寺,寺内左配殿是黑护法佛殿,当年殿内所藏铠甲弓矢还是多尔衮的遗物。
历史风云变幻,老北京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又恢复了睿亲王多尔衮的爵位,命配享太庙,由多尔衮五世孙淳颖袭爵,因此又建府第,这就是新王府。据吴长元《宸垣识略》记载:新府“容亲王府在石大人胡同东。”为今天外交部街124中学所在地。
清朝的王府都在内城,连外城也没有,可是理亲王府却在京郊昌平,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允礽讲起。允礽是康熙的第二子,曾立为太子,但由于他想作皇帝心切,过早地试着黄袍加身,因而失去了康熙的信任。康熙降逾说他“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废去太子位,将其禁锢在咸安宫。
1722年雍正即位后,封允扔一家去京郊昌平郑家庄建王府居住,有记载说,允扔本人并未去郑家庄,只是“命允礽子弘晰率领子弟于彼居住。”允礽死去,被追封为理亲王,六年后,其那王弘晰晋封为亲王,因此理亲王府就成了清朝少有的一处坐落在城郊的王府。
乾隆四年(1739年),弘晰等人谋逆事件发生后,弘晰被削爵,以允礽的第十子弘为袭郡王爵。这时的王府便迁进了城里的王大人胡同,即现在的东城区北新桥北三条胡同。
官园东侧的育幼街原称端王府夹道,官园前阔的街道和官园的一部分,就是清代的端王府。
端王府是清代最后一个多罗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的府第。载漪是道光皇帝的孙子,在咸豐和同治时代,乃属于近支皇亲,颇得慈禧的赏识。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成了慈禧的眼中钉,想废黜光绪,又慑于舆论,于是采纳了军机大臣荣禄等人主意,借口光绪“尚无皇子”,故将载漪的二子溥鎸选进宫中当了大阿哥(皇储),“子贵父荣”,载漪以皇父自居。
1900年秋,义和团失败,载漪因出于野心曾资助和支持过义和团,并把义和团人引见给禧,主张对八国联军宣战,载漪还在自己的王府里设义和团的神坛,凡此种种都引起了洋人的不满。为了取悦于洋人,载漪很自然地成了慈禧的替罪羊,溥鎸被夺去端王爵位,充军新疆,永世不得回朝。其子也相继被革职查办,大阿哥也被废黜。端王府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之后被烧毁。现在,端王府的遗迹只留下了“端王府夹道”这个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