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2022-01-20王路妤
王路妤
世界上有许多人生活在一片漆黑和寂静之中,就像《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可她没有屈服于命运,而是像贝多芬呐喊的那样,要反过来“扼住命运的咽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讲述了海伦·凯勒因为疾病而成为盲聋哑人,她在起初的绝望与愤怒之后,有幸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莎莉文。在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下,海伦·凯勒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终于凭着超越常人的毅力和难以想象的勇敢,实现了她的大学梦。最终,海伦·凯勒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作家和教育家。
读完这本书,海伦·凯勒与不幸抗争的坚强姿态如在眼前。我掩卷长叹,久久不能平复。
海伦·凯勒是灯塔,既照出了我的渺小,也指引着我前进的航向。我无法想象,如果我看不见、听不到也说不出,会是怎样的害怕。可她却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选择了顽强战斗,最终取得令人震撼的一个又一个胜利。而我呢?平时只是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比如完不成作业、跑不动八百米、班委竞选失败……就灰心丧气,自怨自艾,想哭泣、逃避、投降。我应该成长了,要像海伦·凯勒一样做一个勇敢的水手,在面对风浪时,也能临危不惧,从容应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会我的,又何止是坚强勇敢,更有珍惜与感恩。海伦·凯勒渴望三天光明,她要用这短暂的时间,去拥抱这个世界。但是对我而言,一切都轻而易举。海伦·凯勒对于残缺的世界仍然心存感恩,仍然为遇见善良的老师而觉得幸运,她获得爱,也向更多人赠予爱。可我,对拥有的一切常常熟视无睹,觉得那都是天经地义,而忘记了其实自己有多幸运。我是时候重新审视自己和身边的世界了,要懂得珍惜与感恩,也懂得让爱传递与延续。
著名作家史铁生在一次和盲童们聊天时说:“残疾是什么呢?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你们想看而不能看。我呢,(因为瘫痪)想走却不能走。那么健全人呢,他们想飞但不能飞……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
海伦·凯勒和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告诉我的,正是这样一种生命的意义:超越局限,并且因为超越而幸福着。感谢她,从自己漆黑的世界里,为我们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吴老师的话】
一开篇,小作者就以精练的语句,道出了海伦·凯勒的不幸;接着引用贝多芬的名言,一位与不幸抗争的强者形象仿佛就在读者眼前。
小作者详略得当地写清了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感想: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浓墨重彩地抒写了阅读后的感想。海伦·凯勒是“灯塔”,那份不屈服于命运的坚强,既照出了小作者的差距,又教会了她“珍惜與感恩”。
全文语句朴实,小作者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对自己的剖析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极富真情实感;视野开阔,恰到好处地引用著名作家史铁生和盲童聊天时的语句,领悟人生的哲理——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