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证研究

2022-01-20孟金环

中国储运 2022年1期
关键词:师资职业技能证书

文/孟金环

无论是职业院校,亦或是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育目标上,都倾向于技能型。“1+X”证书制度应运而生,其试点工作的递进式开展反映了国家教育部门对相关工作的重视以及谨慎的态度。与物流管理专业对应的“X”证书是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培训开展有专门的机构与院校对接。然而,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通过相关研究文献对比,我们依然看到了一些高校教学改革上的问题。

一、关于“1+X”证书制度。

(一)概述。“1”所代指的是院校发放的学历证书,而“X”所代指的是非定量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常规的高校教育下,学生们勤勉学习,紧跟住学校的课程推进,就能够顺利取得学历证书,获得能力上的肯定。而在“1”的后面加上“X”,说明高校培育人才的目标要发生改变,要与职业教育形成联动。“X”的加入,反映了社会和教育部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更高要求。自2019年6月起,我国的第一批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就如火如荼开展起来了。(二)“1+X”证书制度试点数据情况。至今,“1+X”证书制度已试点至第三批次,总共覆盖22949个院校,涉及92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三批试点是由少到多,渐进式推行的,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全国前三批1+X证书制度试点数量统计

二、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证研究样本确定。

为了能够将这几年来的“1+X”证书制度试点情况做全面了解和分析,笔者在万方数据库中广泛检索,具体操作是:在万方数据库中,选择“万方智搜”,检索词输入“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进行检索,共搜到期刊论文58篇。下面是把检索到的58篇研究文献作为基础样本,结合了笔者的实践观察进行的研究。

三、对研究样本的内容分析。

通过多篇对比,已有的研究中,论题方向大致可包括以下几类:1.人才培养方向,如王海玮等人的《“1+X”证书制度试点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考》,探讨了相关试点实践下如何转化人才培养教育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标准等的问题。2.课程改革方向,如周建军、张锦惠的《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的运行逻辑与实施探索》,探讨了怎样落实“1+X”专项培训和怎样有效融通物流管理课程的问题。3.证书规范方向,如姜波的《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践与思考——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了证书如何更加规范、有含金量,如何保持证书培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4.应用创新方向,如阮晓华、陈伊娜的《1+X证书制度试点应用创新研究——以物流管理职业技能证书为例》,探讨了相关制度落实的培训点优化建设、培训机制创新等问题。总体来看,有关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方向的研究太少。其中,李虹的《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证研究》一文与本文论题一致,是以实证研究方法开展的研究。但是,笔者也仅仅检索到一篇相关的实证研究论文。同时,关于“1+X”证书制度试点的物流专业教学改革论文研究成果仅有可数的几篇,除了李虹,还有齐晗、李静思、部峪佼,刘希全等研究者。可见,我们选择加大对现实试点情况的反思,研究当前困境以及探究有效的教学改革策略很有必要。

四、基于相关研究反思教学改革现实困境。

笔者所在院校也是“1+X”制度试点单位,整体的试点工作推进还算顺利,但是也遭遇了一些现实困境。结合现实经验以及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笔者总结出当前“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下,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高校师资跟不上证书制度的需求。1.教师负担的任务多。我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时,包括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试点,其师资培训需要从常规的任教活动中调配教师人手,使得教师的原有教学活动受到干扰或被打断,而为了维持培训要求,变得任务增多。校内参加培训的学生是递进式增多的,但是教师力量明显调配不开。2.符合“双师型”的师资力量不足。我校物流专业符合“双师型”要求的教师还不够多,几乎所有教师都有优秀的教育背景和执教经验,但是,他们很少有机会参与企业实践,所以对一些一线的、前沿的技术、发展态势缺乏全面了解,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和市场实际的脱节。为了能够在l+x证书制度实施之后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专任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1]。(二)考核标准与专业课程融合度不足。北京中物联物流采购培训中心是物流专业“X”证书发证单位,也负责规范相关技能的考核标准,如图1所示,是笔者截取的部分标准示例。但是对照这些标准反观校专业课程,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不融合之处。如,其中的编写项目分析报告要求,在专业课程中更多是教给学生宏观的方法理论,但是缺少实际演练。当专项培训以实际规范来要求学生时,理论与现实的冲突会有显现。而且院校的专业课程考核标准存在个体的差异,没能够统一、全面的对标相关培训中心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图1 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部分技能标准(高级)

(三)教学方法与评价和制度契合度低。相关试点工作还在摸索和逐渐积累经验的阶段,一些校内的物流专业教师在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上还没能完全转变,整体还相对单一。教师们力图在学习进步中向培训师转变,但是实际的操作中还是有重理论而轻技能实践的问题。这就使的院校的教学没能和“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实践形成完美契合,没能有效对接与联动。

五、基于实证研究的教学改革反思

(一)师资培训多元化。高校教师自身素质有一定的优势,向“双师型”转化的目标应该通过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实现。当前,针对物流管理的师资培训仍以基础面授为主,对教师的实操技能掌握和经验积累没有太大帮助,所以培训效率不高。高校不妨和当地物流企业搭建合作机制,通过企业来获取优秀的实践型的导师资源,从而切实能在培训中增进校师资力量的技能水平,也让他们深化理解等级证书的各项标准,将标准内化为能力,融入教学中。同时,开发和建立专业的网络培训渠道,也能够助力师资培训,在培训的时间、资金成本上更低,能够提高培训效率。此外,组织全国各个试点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集中进行培训和交流[2],也能够让师资利用、师资培训效果更好。(二)课证融通综合化。“1”与“X”应该是互为配合的、一体化的来为人才培养服务。因此,高校的课程内容、结构等都应该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要求相融合。高校可立足于对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的相关标准要求的深化分析,对自身的专业课程进行结构调整、内容重塑,让课程教学的基础知识、核心理念、专业技能等内容形成层层递进式的关系,并要规划好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搭配结构,让后续的理论考核、实操考核也都和职业技能证书等级标准相契合。而课证融通的综合化,要在做好课程的科学调整后,让相关证书标准成为高校课程整体体系的指导,让相关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各个环节。(三)产学对接常态化。为了形成良性的产学对接。高校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物流专业教师可以尝试应用思维导图法、项目实训、任务驱动式等方式来改善课堂教学质量,也要积极参与企业实践。企业方则可和高校建立联动机制,派技术型导师常驻校园做培训和指导。此外也可以多样化应用现代学徒制、厂中校等方式增加高校学生的锻炼机会,让他们的实训与学习合二为一。高校应该立足于市场对职业技能的需求来开展产学对接,让需求导向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常态化的践行。此外,高校还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完善对学生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其评价标准也要对接物流行业生产实际,以及对标职业技能等级要求。

结束语:

“1+X”证书制度突出了当代市场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是真正有益于人才培养的创新型制度。其相关试点工作自2019年开办起,以递进式、扩大式的势头推进着,将带动整个教育界教学上的重大改革。试点工作既是实践,同时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我们通过分析、反思所获得的教学改革上的启示,也将要再次拿回实践中去验证,去修正,最终引导高校教育走向完善,也让“1+X”证书制度的价值得以突显。

猜你喜欢

师资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收录证书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