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雨水花园海绵化景观设计分析
2022-01-20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1100
潘 雨(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1100)
海绵城市建设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韧性城市形成的重要工作,是绿色、低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重要的“细胞体”。作为一种有效的雨水净化与处置技术,雨水花园在处理城市地表径流、收集雨水、净化雨水、促进雨水下渗以及水循环再利用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优势。同时,雨水花园还能与景观节点相结合,增强场地功能的多样性,形成良好的雨水景观效果。
国外对雨水花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方程和软件的模拟土壤水文渗透能力、对污染物的滞留能力、植物对土壤水文影响的差异性以及雨水花园建造及其应用研究上。国内对雨水花园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雨水花园的起源与发展研究、国外优秀案例介绍、雨水花园设计营造、场地试验及模型构建以及雨水花园实践研究。近几年的工程实践发现,目前国内雨水花园及海绵城市的设计在规划上存在系统性意识不强,在建设上存在建造次序混乱、施工水平不到位,在后期运行管理上存在着资金投入缺乏、专业维护人员不足、验收和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且,海绵城市建设策略大多聚焦于大尺度、跨流域的生态保护区,国家级或区域级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上,中小尺度的城市空间场所(如建筑与小区)对雨洪管理所起到的作用并未得到重视。
因此,本文聚焦于小尺度的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以雨水花园为海绵化景观设计的载体,在总结工程实践的基础上,针对 4 种不同布局的住宅小区提出雨水花园全流程景观设计策略,涵盖雨水花园的布局设计、边界设计、构造设计以及植物设计等内容,从而为更好地指导住宅小区雨水花园的景观化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1 雨水花园设计原则
雨水花园的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规划。雨水花园的设计应遵循系统规划的原则,以径流总量及径流污染控制为目标的前提下,统筹场地对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案及排水系统规划进行整体性设计。
(2)因地制宜。雨水花园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域特征,综合当地的气候、降雨、水文、土壤等情况,结合场地的面积、形状、朝向、水资源可利用条件、乡土材料及植物选用等要素,创造性利用雨水资源进行雨水花园的灵活设计。
(3)安全为重。在雨水花园设计实践中,应确保雨水花园的布局安全、构造安全及场地与周边环境的安全,并考虑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在使用雨水花园时的人身安全。
(4)功能性与景观性相结合。雨水花园在具备雨水滞留、净化、渗透、收集等功能的前提下,还应融入地形、植物、材料等景观美学元素,结合多样的造景手法增加雨水花园的趣味性,并通过适宜的植物配植设计,营造层次丰富的雨水景观。
2 雨水花园景观设计策略
2.1 布局设计
2.1.1 场地下垫面分析及汇水区划分
对住宅小区进行海绵化景观设计时,首先应对整个场地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微地形设计引导雨水排放方向。按照建筑布局、绿地分布、场地竖向、道路排水方向等条件进行汇水区划分,并分析各汇水分区下垫面特性,根据各汇水分区实际需要控制雨水径流量及雨水径流路径进行雨水花园的合理设置。当场地较为平整、排水坡度单一时,应适当增加坡向和汇水点,灵活设置雨水花园以分散大量雨水径流压力;当场地坡度、坡向较复杂时,应整合场地竖向,集中布局雨水花园以提高其径流控制能力。雨水花园的地形坡度适宜控制在 1%~5%。
2.1.2 雨水花园布局形式及规模
各汇水分区内雨水花园的布局应根据场地现状及功能需求,利用微地形设计,协调考虑周边环境适宜性,尽量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向阳、雨水易汇集、土壤渗透性高、植物生长环境好、观赏条件优越的位置。雨水花园的规模主要与其有效容量、处理的雨水径流量及其渗透性有关。
考虑我国大部分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70%~80% 的目标,以及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范围为 20~30 mm,针对不同汇水分区下垫面特征,按照单位面积雨水花园的调蓄容积为 0.20 m3进行估算。单个雨水花园的规模宜为 30~40 m2,则相应的汇水分区应控制在 300~1 300 m2范围内。基于下垫面特征的雨水花园建设规模分析如表 1 所示。
表1 基于下垫面特征的雨水花园建设规模分析表
2.1.3 雨水花园景观设计效果
以雨水花园为载体的住宅小区海绵化景观,应根据不同的建筑和绿地布局形式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本文针对片块式布局、围合式布局、轴线式布局和集约式布局的住宅小区分别提出雨水花园景观设计策略。住宅小区雨水花园景观化设计示意如图 1 所示。
图1 住宅小区雨水花园景观化设计示意图
(1)片块式布局—线状雨水花园。此布局是针对绿地均匀分布于建筑宅间的片块式布局,宜根据建筑及道路排水方向设置线状雨水花园,形成多个景观组团节点。针对道路双坡排水,宜结合绿地形式设计“串珠式雨水花园”,并让这些雨水花园分散布置于道路绿化两侧。针对道路单坡排水,宜考虑设计“链式雨水花园”,结合其他景观手法形成连续式雨水景观。雨水花园设置间距宜根据雨水口间距设置为 25~30 m。
(2)围合式布局—面状雨水花园。此布局是针对绿地集中位于场地中央的围合式布局,宜根据四周建筑及道路排水方向设置面状雨水花园,引导形成主要的雨水景观节点。宜通过微地形设计引导周边道路雨水汇入绿地内海绵设施消纳,在集中绿地的四个边角设计肾型、马蹄形、新月形、椭圆形等非直线型雨水花园,有机融入集中绿地的景观组团设计。
(3)轴线式布局—带状雨水花园。此布局是针对绿地集中、成片式位于建筑宅间的轴线式布局,宜根据建筑及道路排水方向设置带状雨水花园,构建轴线式集中化雨水景观。宜结合建筑屋面雨水断接设计,在集中绿地内设计马蹄形、椭圆形、肾型等多种雨水花园,引导屋面及道路雨水径流汇入集中雨水花园中进行消纳和净化。设计时可融入其他的景观元素如小品、亭台和坐凳等,增加集中绿地的景观价值和休憩作用。
(4)集约式布局—点状雨水花园。此布局是针对绿地零星分布于建筑宅间的集约式布局,宜根据建筑及道路排水方向设置形式灵活的点状雨水花园,镶嵌式融入景观绿化中。根据景观轴线和视线引导,结合其他景观手法打造间隔式雨水花园,亮化雨水景观的视觉焦点。
2.2 边界设计
适宜的边界设计不仅能够限定和保护雨水花园的空间格局,对雨水花园滞留雨水的时间、土壤的含水量和渗透性等也尤为重要。
雨水花园与周边场地衔接时不宜采用生硬的边界处理形式,应根据周边绿地空间是否充足选择合适的形式进行边界设计,以保证边界稳固并与周边场地顺利衔接,确保雨水花园的布局安全、场地与周边环境的安全。周边绿地空间充足时,宜设计自然放坡式边界;周边绿地空间不足时,宜根据场地现状条件,灵活应用钢板护坡式、石笼护坡式、杉木桩护坡式等多种边界设计形式。具体的边界设计要点如表 2 所示。
表2 雨水花园边界设计要点
2.3 构造设计
净化调蓄型雨水花园主要由 5 部分组成,从上至下依次是蓄水层、覆盖层、种植土层、过渡层及排水层。雨水花园结构层设计要点如表 3 所示。针对滨海盐碱化地区,可增设隔盐层形成隔盐型雨水花园。隔盐层主要采用沸石、河沙等材料,可增设于种植土层与排水层之间,厚度宜设计为100~150 mm。
表3 雨水花园结构层设计要点
净化调蓄型雨水花园适用于大部分地区,通常设置于建筑宅间、公共绿地以及轻荷载型人行道、园路绿地内,主要用于消纳径流污染较轻的建筑屋面、道路及绿地雨水径流。隔盐型雨水花园适用于雨水径流量大且污染较严重的中、重度盐碱地区,通常设置于车流密度较高的硬质铺装场地、停车场及道路周边绿地内,主要用于消纳径流污染较严重的道路雨水径流。
雨水花园的结构剖面如图 2 所示。
图2 雨水花园的结构剖面图
2.4 植物设计
(1)植物选择。植物的合理选择与配置是长期维持雨水花园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植物选择应结合雨水花园的不同分区合理设计。边缘区无蓄水能力,一般选择耐旱植物;中心蓄水区选择耐淹、耐旱、抗污能力强的植物,在蓄水和边缘的缓冲区选择具有一定耐淹、耐旱、耐雨水冲刷的植物。
(2)植物配置。雨水花园的植物配置应充分考虑场地坡度、坡向、水文、边界、尺寸等条件,从色彩、形态、花期、植株大小及季节观赏效果等方面对植物进行平立面布局和配置,既满足雨水花园对土壤结构的要求,又确保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和观赏性。植物配置宜采用组团式种植方式,多选用植株高度较高、观赏性较好的草本及灌木植物,避免大面积种植低矮地被植物,并在常规植物种植密度的基础上提高 20%,保证土壤不裸露。同时植物配置应具有层次感,局部可选用灌木球、亚乔木、景石等进行点缀,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植物品种,增加常绿植物比例,保证冬季景观效果,点缀开花植物或色叶植物。此外,针对卵石、石笼等边界以及溢流口周边,宜种植植株茂盛的草本、灌木植物进行遮挡,柔化边界过渡。雨水花园的植物配置主要分为乔木+草本、灌木+草本、乔木+灌木+草本以及乔木+灌木+草本+水生植物 4 种配置模式。植物配置效果如图 3 所示。应根据雨水花园的布局位置及功能选择适合的植物配置模式。
图3 雨水花园的植物配置效果图
(1)用于消纳径流污染较轻的建筑屋面、道路及绿地雨水径流的调蓄净化型雨水花园,植物配置可选择乔木+草本、灌木+草本或乔木+灌木+草本形式,如建筑宅间雨水花园宜选择模式 1 (乔木+草本)或模式 2 (灌木+草本),园路绿地内雨水花园宜选择模式 3 (乔木+灌木+草本)。
(2)用于消纳雨水径流量大且污染较严重的道路雨水径流的隔盐型雨水花园,其植物配置宜选择模式 4(乔木+灌木+草本+水生植物);如集中绿地内雨水花园或停车场周边雨水花园。
3 结 语
从低影响开发的视角研究了兼具生态和景观价值的雨水花园设计策略。通过雨水花园的布局设计、边界设计、构造设计以及植物设计的全流程设计策略,融入实际的工程实践经验,以期为住宅小区海绵化景观设计提供具体的参考和指导。在今后的海绵化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中,可参考本文提出的雨水花园设计策略进一步拓展,使海绵化雨水景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雨水花园作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的源头控制技术措施,在加强城市雨水径流控制及面源污染削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海绵设施功能性与景观性的有机融合,提升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的建设质量,打造高品质的低碳景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