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心,让教育回归本色
2022-01-19娄武卫
娄武卫
人吃五谷杂粮,身体难免会出点儿状况。这时,就需要医生给我们诊治,或做心理疏导,或推拿按捏,或吃药打针,必要时还要动手术修补、矫正或割除。这叫医身,人们对此已习以为常。同样,人生活在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环境中,成长、发展难免会偏离健康轨道,此时就需要有人劝导、批评,甚至惩处。这是医心,又叫教育。
在教育问题上,劝导这种方式最能为家长和受教育者所接受,教育者也更愿意用劝导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对于受教育者身上存在的问题,如果能通过劝导的方式加以解决,那就再好不过。当然,在实施劝导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如态度、语言、语气等,否则也可能被受教育者及家长诟病。
对于受教育者来讲,有些问题会稍微严重一点。就像生病,有些病已经不是疏导一下就可以解决的,这时或许按捏一下、吃点药效果会更好。因此对于教育问题,劝导不能解决时就需要对受教育者进行批评,有些时候甚至需要进行严厉的批评。这种批评不仅要伤及受教育者的面子,更要触及受教育者的心灵。如果受教育者及家长不能正确理解和接受这种批评,双方就很可能会产生分歧和嫌隙,甚至发生矛盾与冲突。一旦情况变得严重,教育者的行为就有可能会被上纲上线。这时,教育者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就会停“药”,其结果是“病灶”留存,甚至会进一步恶化。
由于受教育者的成长环境不同,他们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同。有些孩子身上的问题比较严重,如经常不做作业、迟到早退、有意扰乱课堂秩序、吸烟、考试作弊、使用违禁电器造成安全隐患等,这些问题具有顽固性,影响很坏,单靠劝导和批评难以解决。假如把这些问题比作人身上的疾病,这时候单纯靠按捏、吃药已经不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输液,即强制性地将药输进病人的肌体,杀死病菌,遏制病情蔓延。这在治疗疾病时是为人们所接受的。而对于教育问题,出现这种情况时就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惩处,如校纪处分、停课反省等。这些强制措施促使孩子反省自我、努力改正,使他的成长轨迹纠偏归正。这个时候,家长的态度好坏直接关乎这些措施能否顺利执行,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多次作弊屡教不改、主动攻击伤害他人、逃课上网夜不归宿、欺凌同学拒不改正等更加严重的问题,不仅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还严重破坏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并且有些行为极易给受伤害的学生造成心理阴影,不严厉惩处后患无穷。就像有些疾病,吃药打针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此时外科手术就成为重要选择。对存在问题的学生采取断然措施十分必要。可惜的是,这种措施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很难被接受,即便学校顶着压力做了决定,学生和家长也比较抵触。
生活中处处有教育。从治病联想到教育,治病救人,育心救人,道理相通。但愿人们能从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得到啟发,改进目前教育活动中的一些不恰当的做法,让教育回归理性、回归现实、回归本色,让教育再次焕发活力。
(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