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泽宗:在古籍中“看星星”
2022-01-19毛梦囡
科学导报 2022年2期
毛梦囡
席泽宗成长于抗日战争的烽火之中,颠沛流离的艰苦环境没有阻碍他对知识的热忱追求。1951年从中山大学天文系毕业后,他来到中国科学院,面对的是一项难度空前而又意义重大的任务:在古籍中“看星星”。
我国古代的天文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代的甲骨文记载,包括很多西方没有记载的天象记录,对现代天文研究也有巨大价值。
1955年发表的《古新星新表》和1965年与同事薄树人合作发表的补充修订表,堪称席泽宗人生事业中最耀眼的成就。这一成果系统分析了自公元前14世纪至1700年以来古文献中的新星、超新星爆炸记录,成为20世纪下半叶研究宇宙射电源、脉冲星、中子星、γ射线源和X射线源的重要参考文献,六十余年来被全世界科学家引用了上千次。很多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都利用这两份星表寻找射线源与星云的对应关系,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1054年北宋时期记录的“天关客星”,被证实是一次超新星爆发,其留下的遺迹正是今天的蟹状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