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报道要在“立地”中“顶天”
——以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建党百年融媒体报道为例

2022-01-19何运平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1期
关键词:革命史东江纵队东江

何运平

在2021年建党百年暨党史学习教育“同题新闻”竞赛中,不少地方媒体注重“立地”——立足本地,挖掘本土红色基因,讲述本地红色故事,使党史报道增强了贴近性,却忽略了“顶天”,使党史报道缺少了一些高度和深度。惠州报业传媒集团避免“脚重头轻”,坚持在“立地”中“顶天”,将挖掘到的本土红色题材放在中共党史的天平上称一称分量,放在中国红色史的坐标上找一找方位,从而使党史报道既有温度和可信度,又有高度和深度。

一、用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和重量级文化名人的点评提升本土红色题材的分量

为了做好建党百年暨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工作,惠报集团从采编人员中精挑出对文史较有兴趣和研究的人员,与集团东江智库专家委员会中的文史专家组成党史宣传报道小组,并组织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党史学习教育“四本书”——《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以下简称《简史》),研读广东及东江流域、原惠阳地区、惠州市党史,基本掌握中共党史和地方党史的脉络及坐标系,便于在采写中做到“心中有全局,手中抓典型”。

在报道地方党史题材时,如果只埋头讲述历史故事,不抬头“看天”,不站在中共党史的全局上审视,不放在中共党史的天平上称一称,是很难提升报道的高度和深度的,故事复盘完了就结束了,没有给受众留下深入思考的东西。惠报集团在推出“走读百年惠州”大型采访活动系列报道时,特别注重在“立地”中“顶天”,在走读发生在惠州的革命足迹、遗址遗迹和人物时,将它们放在中共党史和广东党史的天平上称一称。

一是用著名革命家、政治家的点评来提升分量。如走读坐落在罗浮山脚下的东江纵队纪念馆,讲述东江纵队抗战故事,用朱德的点评来点出东江纵队在中共党史的地位:东江纵队虽然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但他们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造性地把抗日游击战争从农村推进到敌占区的香港及沿海城市,成功创造了城市和沿海抗日游击战争的典型范例。以东江纵队为主力的华南抗日武装,与八路军、新四军一道,被朱德誉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东江纵队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也标志着东江地区革命运动进入了高潮。

二是用重量级文化名人的回忆和点评来提升分量。从1941 年12 月25 日香港沦陷,到1942 年夏基本结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后改编为东江纵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水路、陆路共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等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及其家属等800多人,行程2万余里,遍及十几个省市,没有一人遭遇意外,其中茅盾、廖沫沙、韩幽桐、胡绳、张友渔、邹韬奋等途经惠州,大部分人入住东湖旅店,再沿江而上抵达老隆、韶关等地,前往大后方。报道小组沿着粤港秘密大营救路线走读,讲述“乾坤大挪移”背后的艰辛与胆识,摘录亲历者茅盾的《脱险杂记》、张友渔的《我所经历的营救工作》、廖沫沙的《东江历险长留念》里面的精彩片段,用茅盾的点赞“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和邹韬奋的题字“保卫祖国,为民先锋”来点出粤港秘密大营救的历史意义:这场惊心动魄的大营救有力护卫了中国文化的血脉。报道最后写道:这些被营救出来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参与抗战后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文学、艺术、新闻等各个领域的工作,深刻影响和改变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艺术图谱,更加凸显这次大营救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价值。

《惠州日报》2021年5月7日特02—03版面

《惠州日报》2021年5月10日A04—A05版面

二、将惠州革命史放在广东及中国革命史坐标上找出自己的方位,提出重要历史论断

从广东及中国革命史中挖掘出丰富的惠州红色资源后,又要将其放在广东及中国革命史坐标中找出自己的方位:即惠州革命在东江地区、广东省乃至中国革命史中占什么地位、作出过什么贡献?如果找准了方位,提出历史新论断,将会使惠州党史宣传报道的政治站位大大提高,使“立地”的宣传报道更能“顶天”,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报道小组在研读大量党史的基础上,与集团智库文史专家们深入探讨,反复修改打磨,形成1万字的“雄文”《东江浩气壮山河 慨当以慷建新猷——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2021 年6 月28 日在《惠州日报》以A01 转A02版推出。

该述评提出重要历史论断:广东革命史,半部在东江;东江革命史,重心在惠州。东江人民富有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就其时间存续而言,可谓贯穿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整个历史时期;东江革命无役不予,斗争始终,堪称是中国革命史的典型缩影。述评通过大量的党史事例来论证,比如,1927年春,东江地区的党员人数已达4000多人,占广东全省党员人数的一半,是大革命时期全国党员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再比如,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有两次武装起义与东江地区发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1927年,南昌起义军余部、广州起义军余部先后到达惠州休整和改编。在中国革命遭遇严重挫折的时候,东江地区为革命保留了火种。

述评通过对百年风云的透析,提炼出惠州城市风骨:敢打革命“第一枪”,敢教日月换新天。述评指出,惠州人秉承“岭东雄郡”雄武基因,敢打“第一枪”精神在中国革命史中尤为显著,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发扬光大。从惠州三洲田起义打响反清革命“第一枪”,到担任前敌总指挥的惠州人叶挺率南昌起义部队打响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再到惠州军民打响华南抗日“第一枪”,等等,一枪先声,激荡惠州儿女的热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融入古城肌理。述评最后指出,敢打“第一枪”的红色惠州,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气质,是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惠州头条”App根据“雄文”制作4分43秒的短视频《三个历史关头,惠州人打响“第一枪”,彰显城市风骨》,在视觉画面上,有效运用剪辑手法,精选体现“第一枪”精神、具有高辨识度的惠州革命历史人物和事件老照片以及影视画面;再配上由惠报集团党委书记、总裁、总编辑蒋勤国作词,国家一级作曲家刘青作曲,国家一级演员韩磊倾情演绎的《新时代的掌舵人》MV音乐,使解说、画面、音乐融为一体,从而使该短视频富于质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重要历史论断的提出和城市风骨的提炼,让惠州受众增强了自豪感,更加坚定惠州红色文化自信和城市自信。

三、从《简史》找出惠州元素,展开报道,推出特刊,以此证明惠州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地位和影响

报道小组深入学习研究《简史》时,发现惜墨如金的《简史》中共有近20处论及与惠州有关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简史》是经党中央批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出版发行的,是为配合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编写的党史简明读本,如果从《简史》中挖掘出惠州元素,浓墨重彩进行宣传报道,足以证明惠州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地位和影响,是很好的“顶天立地”宣传报道。5月7日,《惠州日报》推出四个版的特刊——《〈中国共产党简史〉之惠州元素》,用10个关键词进行统揽,即农民运动、两次东征、叶挺、东江革命根据地、东江纵队、秘密大营救、《白毛女》、重庆谈判、“五一口号”、特区建设,采取《简史》摘录、品读方式,对《简史》中关涉惠州的党史事件、党史人物、历史论述等作背景延伸和适当解读,凸显它们在中共党史上的特殊意义和影响。如惠东县高潭镇革命老区,过去媒体做过不少宣传报道,只知道它是东江革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首批区级苏维埃政权之一,但是不知道它在中共党史、全国革命史中有什么地位和影响。《简史》第46页“革命形势的恢复和好转”章节在讲“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时,提到了“广东的东江”,通过“品读”,得出历史结论: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是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第一批区级苏维埃政权,是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组织第一次创建工农革命政权的勇敢尝试,为中国革命史增添了辉煌一页。这样,它在中共党史、全国革命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就凸显出来了。

特刊出街后,惠报集团陆续推出形式新颖、适合在互联网传播的H5 《解码〈中国共产党简史〉中的“惠州红”》。特刊和融媒体产品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今日头条、南方+、腾讯网等主流媒体或大型门户网站纷纷转发,各平台阅读量超 200万。市直机关工委与惠报集团联合将特刊编印成内部学习资料,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本土教材”发放给市直机关党员学习。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建文在5 月12 日全省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电视电话会议上给予表扬,认为非常接地气,拉近距离、贴近群众,是很好的创新做法。

猜你喜欢

革命史东江纵队东江
成都七中远程教学“革命史”
沿岸而生
关于革命史的形成、建构与转向的历史思考
——兼论“新革命史”问题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新闻传播策略
东江纵队(红色上义)作品简介
原因
东江纵队纪念馆(罗浮山)
述往事 思来者
谈革命史陈列馆的动态陈列理念
不能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