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时间交朋友
——《金华日报》深度报道《上山第一步 世界一大步》采访体会

2022-01-19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1期
关键词:浦江上山金华

李 艳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众所周知,记者要广交朋友,除了和人交朋友,还应该和时间交朋友。获得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的深度报道《上山第一步 世界一大步》就是和时间交朋友的馈赠。

坚持不懈 持续跟踪报道20年

时间像飞鸟,不知不觉,我写“万年上山”竟已20年。

2001年2月15日,浙江省考古队驻村发掘,2月21日我就在《金华日报》刊发了全国第一篇上山文化深度报道《浦江远古遗址发掘现场初探》。此后,一直跟踪报道到现在。

2001年是我当记者第八年,也是从《金华晚报》转岗至《金华日报》第五年,当时主要负责《浙中周末》的采编工作。《浙中周末》创刊于1996年11月6日,当时,纸媒出周末正盛。《南方日报》有《南方周末》,《浙江日报》有《钱塘周末》,现在被叫得满大街都是的“浙中”,缘起就在《金华日报》的《浙中周末》。

“新闻立版,民众视点,文化厚度,人文精神”,《浙中周末》以敏锐的视角、鲜明的观点、快速的反应,关注社会大事,聚焦新闻热点,成为《金华日报》最受欢迎的版面之一,受到省内外同行的关注。浙中周末的“杂文漫画”更是名盛一时,聚集了冯英子、何满子、牧惠、邵燕祥等全国名家、大家,源源不断给《金华日报》供稿,对《浙中周末》赞誉有加。

报道上山,正缘于《金华日报》一以贯之对热点的关注。持续20年的上山报道,大多也刊发于《浙中周末》(《浙中特刊》)版面。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点赞,著名考古学家、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题词“远古中华第一村”,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我从没有想过“万年上山”有如今这么大的影响。事实上,刚开始报道的时候,上山并没有万年的测年定论,从当时出土的文物看,推测仅为距今四千五六百年的良渚文化中期;我也从没有设计过上山报道要写几年,只不过就像泛舟江河,上山不断让人眼睛一亮的新发现,如强劲的水流,推动着我,欲罢不能。

2006 年11 月,“上山文化”命名。同年11 月22 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批示:要加强对“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这之后,“上山文化”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2007—2010年永康庙山遗址、庵山遗址、太婆山遗址、长田遗址、长城田、湖西遗址,金华市区山下周遗址、青阳山遗址,武义大公山遗址等差不多同一时期接二连三被发现,分属上山文化早、中、晚三个阶段。

上山由小到多、遍布全省的惊喜,出乎考古专家的意外,也让我始料不及,倒逼我持续跟踪报道至今,不断跳出浦江上山写万年上山,树立大上山的格局和视野,以手中的笔报道丰富的上山成果,彰显万年中国、万年浙江、万年金华的深厚文化底蕴。

厚积薄发 完整展现万年上山始末

2020年是上山遗址发现20年,2020年11月12日至14日,在浦江举行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中外专家联合公布最新研究结果:一万年前,上山遗址的稻谷遗存提供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驯化初始证据。上山文化万年水稻起源、发展的证据,是对世界农业起源认识的一次重要修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远古中华第一村!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为万年上山题词》《撒花!万年上山20岁生日,袁隆平发来贺信》《万年上山亮点来了!大咖论“稻” 头头是“稻”》……在第一时间对活动进行图文+视频全方位、立体呈现后,我心想:20年是个很好的新闻节点,应该做梳理总结,既是万年上山发现20年的精彩回眸,更是全新出发。

《上山第一步 世界一大步》经过反复修改,应运而生。报道充分发挥自己20年持续跟踪报道的丰厚积淀,完整展现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的始末,以及对世界稻作文化、农业文化和农业文明的重大意义。

怎么将枯燥的考古新闻写鲜活,娓娓道来;怎样将20年的纷繁复杂的素材条分缕析,拎出一条主线,我颇动了一番脑子。“我从哪里来?浙江的史前文明足足向前推了三四千年”“我到哪里去?世界农业起源认识的一次重要修订”“我来干什么?‘远古中华第一村’标志着一个历史阶段的开端”,三个小标题紧扣主题,循序递进,有问有答,生动展现了万年美好生活的瑰丽画卷。

报道刊发后,受到读者和专家好评。有专家点评:“报道内容丰富、翔实,谋篇布局很巧妙,从三个问题入手,综合阐述了上山文化的发展历程,单单看这一篇报道就明白万年上山是怎么回事了。”

意外之喜 中国记协原主席题词

“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是浙江历史的起点。

从“上山文化”发现之初,到此后每一处遗址的发现,我盯紧每一个重要节点,记录和呈现“上山文化”开枝散叶的全过程。《上山第一步 世界一大步》仿佛一部完整纪录片,浓缩了持续20年跟踪报道的点滴瞬间。

2007年4月8日,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浦江上山遗址未能上榜。从新华社看到这一消息后,我马上想办法联系上主办单位之一、《中国文物报》资深编辑李政,并多方采访了北京、杭州、浦江的专家,《浦江上山遗址缘何惜落“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答疑解惑,也是学习和反思。当时,正值金华两会期间,我至今仍记得,自己冲到时任浦江县博物馆馆长盛丹平入住的金华国贸宾馆,聊上山至深夜,展望上山的明天。当年还躺在设计图纸上的上山遗址陈列馆,很快就成为现实,并不断提档升级。

2020年5月,央视科教频道播出的《考古公开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开讲《寻根中华文明》,开头说的就是“万年上山”。无意中看到这新闻,我想着这是一个很好的上山报道切入点,从蒋乐平处要来王巍的手机号码,忐忑拨通了他的电话。没想到,正参加全国两会的王巍愉快接受记者的采访。正由于王巍的平易近人,才有《万年上山登上央视“考古公开课”》一文,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史实。

一桩桩、一件件,上山的故事浓缩在这篇特别报道中,我非常庆幸自己能作为一名亲历者、记录者,记录万年上山从籍籍无名到名震中外,从单打独斗到开枝散叶的全过程。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人民日报》原社长、中国记协原主席邵华泽亲笔题词“万年上山跟踪报道20年”,现任金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伟强更是批示肯定:“跟踪报道‘上山文化’20年,体现了一位新闻工作者对‘上山文化’的‘认知’,对新闻事业的执着追求,值得敬佩。”

这是鼓励,更是激励,在新闻路上,和时间交朋友,永远做个有心人。

猜你喜欢

浦江上山金华
即将上山的驱熊犬
浙江浦江梅花锁业集团有限公司
岁朝清供
寿鹤延年
连长帮我卖牛肉
红海遗珠:浦江清先生的《红楼梦》研究
流翔高钙功能性果品 深受浦江桃农欢迎
上山的路
红气球请客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