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后局部脑血流量与脑灌注压变化的相关性

2022-01-19张煜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半球差值血肿

张煜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河南 洛阳 471000

高血压脑出血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血压升高,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预后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1]。脑出血后常在血肿周围、相邻部位出现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下降,不仅会引起持续缺血性损害,也可导致病情恶化,严重者可致死,即使通过手术或及时清除血肿也难以避免这一变化[2]。研究显示,导致rCBF下降的原因较为复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血肿部位及出血量等均可能导致rCBF下降[3,4]。高血压脑出血后监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是重症监护室的重要监测内容。但近年研究显示,因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大多存在原发性高血压,故在常规监测ICP的基础上,监测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变化也至关重要[5]。ICP升高引发的CPP降低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增加病死率,不利于预后[6],故及时掌握高血压脑出血患者CPP变化至关重要。有研究发现,CPP在60~80mmHg可维持较好的脑血流量及氧供,且CPP和rCBF下降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预后不佳的重要因素[7]。故而推测高血压脑出血后rCBF与CPP的变化有一定联系,但目前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后CPP的变化情况,进而分析CPP的变化与rCBF的相关性,以指导未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早期干预。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高血压脑出血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及颅内压监测;另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8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其中对照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48~73岁,平均(59.52±6.65)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8~24.6kg/m2,平均(22.15±1.34)kg/m2;收缩压145~161mmHg,平均(155.21±5.79)mmHg;舒张压80~96mmHg,平均(90.09±3.57)mmHg。高血压脑出血组男51例,女34例;年龄49~75岁,平均(59.62±6.51)岁;BMI 17.7~24.9kg/m2,平均(22.20±1.38)kg/m2;收缩压147~165mmHg,平均(155.75±5.85)mmHg;舒张压80~97mmHg,平均(90.12±3.54)mmHg。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经病史、临床症状、CT等检查确诊;单纯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8]中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均为急诊入院,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脑疝;④于发病后12h内接受常规药物、控制血压等治疗;⑤无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依从性较好,可配合完成研究。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②既往存在眼科或影响视觉传导功能的其他疾病者;③外伤、动脉畸形、动脉瘤破裂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脑出血者;④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免疫系统疾病者;⑤合并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1.3.1 高血压脑出血常规治疗及CPP监测 根据患者基础疾病给予降压、控制脑水肿、胃黏膜保护剂干预,并给予持续吸氧、控制惊厥、脱水降颅压、止血药及凝血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如常规接受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西安利君康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61023441,规格:250ml:50g)治疗,5ml/min,1次/d。采用基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原理的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型号:JYH-ICP-3C-S,厂家:美国惠普公司)监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入院后每小时进行1次监测,将双眼闪光刺激得到的潜伏期值相加取平均值作为此波潜伏期,根据闪光诱发电位叠加原理,将多次测得值叠加后,得出ICP值,同时通过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型号:HPM-1205A型,厂家:美国惠普公司)记录患者血压,计算出CPP,CPP=舒张压+1/3(收缩压-舒张压)-ICP。检查时间:于患者入院当天,入院24h、48h进行检查。参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中风协会保健专业人员脑出血治疗指南(2015年)[9]标准,当CPP >106.6mmHg持续48h后即可停止监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治疗后,以CPP=106.6mmHg作为界限,将CPP >106.6mmHg者设为A组,CPP≤106.6mmHg者设为B组。

1.3.2 rCBF计算 患者在入院当天,入院24h、48h均接受CT(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 Hispeed Dual CT机)平扫检查,降压治疗后,应用静脉注射碘对比剂进行CT灌注成像;选择厚度为30~80cm的区域对灌注进行评估,对所有图像进行预处理。采用PerfScape软件对原始CT灌注图像分析,灌注参数体积采用Analyze11.0软件分析,均由南京比邻软件有限公司提供;通过灌注CT计算出大脑同侧、对侧脑半球rCBF。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和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内单个指标的多时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时点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高血压脑出血后rCBF与CPP变化的相关性采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高血压脑出血后rCBF水平变化对CPP变化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rCBF、CPP比较高血压脑出血组患者大脑同侧、对侧脑半球rCBF、CP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rCBF、CPP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rCBF、CPP比较(±s)

组别同侧脑半球rCBF(ml·100g-1·min-1)对侧脑半球rCBF(ml·100g-1·min-1)CPP(mmHg)对照组(n=80)60.93±8.7461.58±9.2198.58±5.43高血压脑出血组(n=85)50.25±10.0652.31±10.0375.56±6.69 t 7.2606.17224.179 P<0.001<0.001<0.001

2.2 高血压脑出血组患者不同时间点rCBF、CPP比较入院24h、48h高血压脑出血组患者大脑同侧、对侧脑半球rCBF、CPP均高于入院当天,且入院48h同侧、对侧脑半球rCBF、CPP均高于入院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高血压脑出血组患者不同时间点rCBF、CPP比较(x—±s)

2.3 高血压脑出血组患者入院当天与入院48h rCBF、CPP差值的相关性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同侧、对侧脑半球rCBF差值与CPP差值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43、0.999,P<0.05)。见表3。

表3 高血压脑出血组患者入院当天与入院48h rCBF、CPP差值的相关性

2.4 不同CPP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rCBF水平比较高血压脑出血组患者经常规治疗及干预后,A组有70例,占82.35%;B组有15例,占17.65%;两组患者入院当天同侧、对侧脑半球rC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h、48h后,两组患者同侧、对侧脑半球rCBF均较入院当天有所提高,且A组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同侧、对侧脑半球rCBF的入院当天与入院48h差值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CPP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rCBF水平比较(±s,ml·100g-1·min-1)

表4 不同CPP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rCBF水平比较(±s,ml·100g-1·min-1)

注:与同组入院当天比较,aP<0.05;与同组入院24h比较,bP<0.05

组别入院当天入院24h入院48h 入院当天与入院48h差值同侧脑半球rCBF对侧脑半球rCBF同侧脑半球rCBF对侧脑半球rCBF同侧脑半球rCBF对侧脑半球rCBF同侧脑半球rCBF对侧脑半球rCBF A组48.11±6.2550.11±7.0254.36±5.57a56.23±5.85a59.03±6.12ab61.12±5.89ab9.92±2.0310.01±2.01 B组48.59±7.0250.32±7.1050.20±6.03a52.03±6.23a55.36±6.75ab57.00±5.23ab6.77±1.896.68±1.80 t 0.2640.1052.5882.4952.0702.5045.5165.923 P 0.7920.9170.0110.0150.0420.014<0.001<0.001

2.5 同侧、对侧脑半球rCBF水平对CPP变化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CPP恢复情况作为因变量(CPP≤106.6mmHg赋值为1,CPP >106.6mmHg赋值为0),将同侧、对侧脑半球rCBF差值作为协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侧、对侧脑半球rCBF水平变化会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CPP的恢复(OR>1,P<0.05)。见表5。

表5 同侧、对侧脑半球rCBF水平对CPP变化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脑出血后患者常出现rCBF下降,不仅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也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10]。rCBF下降的机制较复杂,有研究显示,血肿挤压导致微循环结构及功能受损,脑水肿、颅内高压等导致脑血流量自动调节功能障碍等均可能导致rCBF下降[11]。因此,通过合理的方式及时监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rCBF,对提高患者生存率、促进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存在ICP、CPP异常,导致患者出现脑移位、脑膨出等情况,也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12],因此及时掌握CPP、ICP的变化是危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研究显示,脑出血患者神经系统损伤后,血肿对周围组织有一定压迫,使得ICP升高,进而导致rCBF、CPP下降[13]。故推测高血压脑出血后rCBF与CPP变化具有内在联系,但目前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较少,尚未被明确指出与说明。正常人rCBF可经压力感受器、血管收缩功能等血管自主调节能力维持动态平衡,使静脉血回流[14]。高血压脑出血一旦发生,因受血肿占位效应及脑水肿等因素影响,患者ICP异常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rCBF,加之患者需长期卧床,血液调节能力有限,且受到机械通气等影响,进一步增加血流动力学维持的难度,不利于患者预后[15]。研究显示,脑出血后rCBF下降的最直接原因是血肿压迫导致病灶周围脑组织缺血及缺氧;此外,神经传导纤维破坏导致血管调节功能障碍也是rCBF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16]。因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变化快,所以实时监测患者颅内病情变化至关重要。既往主要通过监测ICP判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情,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单纯监测脑出血患者ICP效果不佳,联合监测CPP变化更有助于判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情[17]。监测高血压脑出血后的CPP变化不仅可掌握患者脑供血状况,也可评估脑组织内氧含量,利于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脑损伤程度及血肿动态变化[18]。高血压脑出血后易形成颅内血肿,导致ICP升高,血肿同时会累及蛛网膜下腔,导致脑血管调节功能紊乱,最终导致CPP、rCBF下降[19]。动物试验研究显示,当rCBF较少,ICP增高有限时,机体可通过扩张脑血管、增加rCBF以保持CPP处于正常水平;此外,当出现脑水肿、ICP显著升高等病理变化时,CPP过低易导致rCBF不足,造成神经元细胞损伤[20]。故可推测,高血压脑出血后rCBF与CPP变化具有一定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脑出血组患者大脑同侧、对侧脑半球rCBF、CPP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脑出血组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点同侧、对侧脑半球rCBF、CPP均呈升高趋势,结果提示,较单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rCBF、CPP水平均有异常变化,在通过常规降压治疗后,rCBF、CPP有所升高,可见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降压治疗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当天与入院48h的rCBF、CPP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能反映rCBF、CPP变化及改善情况和动态变化过程,旨在更好地体现脑出血后rCBF变化与CPP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同侧、对侧脑半球rCBF差值与CPP差值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43、0.999,P<0.001),提示高血压脑出血后rCBF变化与CPP变化有一定内在联系,初步揭示高血压脑出血后rCBF变化与CPP变化的关系。本研究根据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后CPP升高结果分组后发现A组患者入院后同侧、对侧脑半球rCBF均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升高,且A组治疗期间变化差值高于B组,提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常规治疗后,CPP水平较高的患者,rCBF恢复更佳,进一步提示高血压脑出血后rCBF与CPP变化的关系;后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侧、对侧脑半球rCBF水平变化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CPP恢复的影响因素,故推测高血压脑出血后rCBF与CPP变化存在一定联系,临床可考虑通过监测二者变化情况来指导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干预。但rCBF与CPP变化的具体机制尚不可知,且无较多循证医学依据可作为理论支持,加之本研究纳入样本量少,所得结果也可能存在一定偏差,研究仍有局限,还需要开展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的研究加以验证。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后rCBF与CPP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临床可通过监测患者rCBF与CPP变化情况指导治疗干预,对促进脑出血患者预后可能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半球差值血肿
一种改进PSO-ARMA半球谐振陀螺温度误差建模方法
1例新生儿小脑半球出血并破入脑室手术案例
数字日照计和暗筒式日照计资料对比分析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关注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硬膜外血肿“T”管引流效果临床观察
奇特国家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