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虎年”到来说“虎戏”

2022-01-19■文/施图/文

乡音 2022年1期
关键词:虎啸武松打虎三害

■文/施 玠 图/文 韦

从2022 年2 月1 日(农历大年初一)起进入壬寅年,即“虎年”。“虎年”到来说“虎戏”,别有一番情趣。

虎是人们熟悉的“兽中之王”,通称“老虎”。虎有两大特性,一是勇猛威武;二是凶残伤人,为害一方。

戏曲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在林林总总的传统戏中,与“虎”有关的剧目,据我有限的戏曲知识,也知有三四十出,剧名中嵌“虎”字者居多。这类剧目分为4 种情况:一是“虎”字嵌入剧名中作地名用,如《卧虎关》《虎牢山》《三江越虎城》《牧虎关》《恶虎村》《独虎营》《虎丘山》《虎啸山》《白虎关》《白虎堂》。二是作道具用,如《玉虎坠》《龙虎玉》《虎头牌》《虎狼弹》《虎符救赵》等。三是作人名或喻人,如《斩熊虎》《胭脂虎》《五虎平西》《龙虎斗》等。四是指真虎,如《飞虎山》《神虎报》《武松打虎》《虎乳飞仙传》《猎虎记》等。

地名、道具、人名中有“虎”字的“虎戏”,“虎”只是个“符号”。最有趣的当属剧中出现“真虎”(称“虎形”)。“真虎”(“虎形”)出现的剧目,一般都是将“虎”作为害兽。

观众最熟悉的《武松打虎》,是有名的宋代故事戏。剧演武松去阳谷县(今山东省阳谷县)寻兄,途经景阳岗,至店中饮酒。酒醉后欲上岗赶路,酒家告以岗上有虎,劝勿行。武松拒劝,上岗果遇虎,遂与之搏斗,打死猛虎,为民除了害,猎户带武松至官府领赏。这出戏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主要是看“打虎”时的武功表演。《水许传》第23 回写景阳岗武松打虎,写道:“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舞台上的武松“打虎”一节,都要按照小说中的描绘,将“虎形”的“一扑,一掀,一剪”准确地表现出来,武松按这3 个层次与之搏斗,相当精妙,并富有生活气息。

在这出戏中,一般都是短打武生扮武松。早年名伶张瑞云、陈桂宝扮武松很有名,随后的盖叫天、李万春扮武松更是红极一时。盖叫天(1888-1970)是河北省高阳县西演村人,自幼习艺,功深艺精,饮誉南北,他是京剧界有名的短打武生,以演“武松戏”著称。他演“打虎”,与“虎形”的翻打扑跌,精妙绝伦,成为《武松打虎》表演的经典。陈毅曾写诗赞誉盖叫天是“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

还有一种情况,虽然剧名中不带“虎”字,但剧情里有真虎(“虎形”)出现,如《除三害》《宝莲灯》等。

《除三害》中的周处(240-299),晋代江苏宜兴人,年轻时有勇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时人把他和南山虎、长桥蛟并称为“三害”。后在一老者(宜兴太守王浚乔装)的教诲下,他改邪归正。在剧中他唱道:“人而不仁是禽兽,好似那猛虎落陷坑。我本是男儿有血性,为何比禽兽就狠十分……”先除掉了自身一“害”。接着,他上山打虎、下海斩蛟,又除掉了两“害”。后来还做了大官。在这出戏中“虎”是不可缺少的“刷中人”。至于《宝莲灯》中沉香在劈山救母途中,顷闻虎啸山林,便勇敢机智地将从“山”上“滑”下的虎(“虎形”)捉而食之,更为真实有趣。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裴艳玲扮沉香,在剧坛独树一帜,捉食虎(“虎形”)时,用韵白一声呐喊:“我将它吞吃了吧!”令观众叫绝。

现代戏中也不乏“虎”的出现,同样将其喻为敌人、坏人。如反映抗战题材的《红灯记》之《接受任务》一场开始,李奶奶唱[西皮散板]转[原版]:“打鱼的人经得起狂风巨浪,打猎的人哪怕虎豹豺狼。看你昏天黑地能多久,革命的火焰一定要大放光芒!”这里的“虎豹豺狼”指的是日本侵略者和汉奸走狗。再如表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深山剿匪的《智取威虎山》之《定计》一场,参谋长开场从容地唱[二黄导板]“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转[回龙]“望飞雪漫天舞,巍巍丛山披银装,好一派北国风光”,继转[慢板]“山河壮丽,万千气象,怎容忍虎去狼来再受创伤!”这里的“虎”指日本侵略者,“狼”指美蒋反动派。同剧《打虎上山》一场,杨子荣唱完“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那段[导板]转多版式的唱腔后,倾闻远处虎啸,他勒马下场后旋又上场,拔枪,拧“旋子”,亮相,机警地观察虎的动向,转身隐蔽树下,瞄准时机,连发数枪,老虎顿时哀鸣死去。观众虽只闻虎啸而未见“虎形”,但这个场景为杨子荣不畏艰险只身捣匪作出了铺垫。

猜你喜欢

虎啸武松打虎三害
新“武松打虎”传
《世说新语》:周处除三害
中山“虎啸”?
学生习作
浅谈戏曲动画短片《武松打虎》的创作思路
周处除三害
The Alcohol Culture in Water Margin
观武警某部战术训练有感
武松打虎,他是英雄吗
周处勇除“三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