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2022-01-19高世楫

今日中国 2022年1期

文|高世楫 俞 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提出“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重大战略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已经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一定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分步实现“双碳”目标。

主动担责的大国担当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并推动中国发展进程中,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

1992 年,中国成为最早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克服自身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和行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推动发起建立了“基础四国”部长级会议和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等多边磋商机制,为维护发展中国家团结、捍卫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 年7 月27 日,江西吉安,永丰县上溪乡龙华山云雾弥漫,航拍青山与风力发电风机相映成景

2015 年,中国引导和推动了《巴黎协定》等重要成果文件的达成,为推动构建公平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力量。近年来,中国的风能、光伏和电动车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为全球提供了性价比最高的可再生能源产品,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高速增长,让人类看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的“未来已来”,从根本上提振了全球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世界自然基金会等18 个非政府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的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已超过其“公平份额”。

2019 年,中国提前完成2020 年气候行动目标,树立了信守承诺的大国形象。2020 年9 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的这一庄严承诺,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赢得国际社会广泛积极的评价。在2020年12 月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进一步宣布,到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 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 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 亿千瓦以上。

“双碳”目标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展现了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新努力和新贡献,体现了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为国际社会全面有效落实《巴黎协定》注入强大动力,重振全球气候行动的信心与希望,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坚定决心。《巴黎协定》的成果,在2021年的联合国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得到进一步巩固,使中国从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参与者、努力贡献者,逐步成为关键引领者。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中国共产党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现代化总体布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显著特征。习近平总书记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指出,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是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包括化石能源在内的物质资源基础上的。这种高碳增长模式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候环境,日益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开始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为了实现永续发展,人类必须节约资源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能置身事外。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现代化关键时期,为全球提供着大量工业品。但由于工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源利用效率偏低,中国传统污染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都处于高位,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率、影响了人民的健康福祉,这使得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变得尤为迫切。

2021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要求,体现了中国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内在逻辑。

中国历来重信守诺。在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双碳”目标后,中国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各项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将“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纳入中国2035 年远景目标中。2021 年,中共中央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中。

“双碳”目标对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具有引领性、系统性,可以带来环境质量改善和产业发展的多重效应。实现“双碳”目标,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对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双碳”目标对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具有引领性、系统性,可以带来环境质量改善和产业发展的多重效应。实现“双碳”目标,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对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2021 年12 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加快形成科学、合理、持续的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突出强调创新驱动的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是走向碳中和的终极解决方案。中共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相关产业政策的精准支持,中国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最近一篇报告,中国在全球清洁能源产品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太阳能光伏制造业中,中国拥有全球90%以上的晶圆产能、2/3 的多晶硅产能和72%的组件产能;在风力发电机的价值链中,中国拥有大约一半的产能;中国的锂电池制造业供应了全球3/4 的产品。这些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支撑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清洁能源系统、最大规模的绿色能源基础设施,拥有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相关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关键领域。中国已经具备了坚实的产业生态基础、较强的技术能力以及丰富的人力和科技资源,完全可以在中央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下,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务实的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快绿色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多点突破、系统集成,推动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产业技术系统向以绿色低碳智慧能源系统为基础的新生产系统转换,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纵观全球,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中国拥有市场优势、产业优势和制度优势,形成了“双碳”的国家目标,制定了战略规划并制定了行动计划。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通过创新驱动和绿色驱动,中国一定会在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同时实现“双碳”目标,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做出巨大贡献,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