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城地区汉族和哈萨克族人群翼状胬肉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
2022-01-18李晓李国庆徐静汪京京王林洪何叶
李晓 李国庆 徐静 汪京京 王林洪 何叶
翼状胬肉是一种结膜组织良性增生的疾病,多发生在鼻侧结膜组织,颞侧较少见,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结膜弹性降低、结膜上皮基底细胞改变等。有研究认为,翼状胬肉是一种与遗传、环境、感染及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的疾病,在促炎因子的作用下促使血管形成及纤维细胞增殖[1]。已有的多项研究表明紫外线(Ultraviolet,UV)、阳光、粉尘、泪膜不稳定均是翼状胬肉患病的危险因素,现有的人口统计学调查显示民族、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因素和地域差异均是翼状胬肉的危险因素[1-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及额敏县均属于新疆塔城地区,该地区位于中国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时间长约2 833 h、年降水量约150 ml。据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常住人口约5万,主要以汉族为主;额敏县约有21.29万人,辖区内有4个镇、7个乡,6个农场、牧场;民族分布上依次是汉族111 317人、哈萨克族76 084人、维吾尔族8 080人。目前关于汉族和哈萨克族翼状胬肉患病率差异比较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分析了新疆塔城地区汉族和哈萨克族翼状胬肉的患病率,同时对该地区翼状胬肉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样本量计算:既往人口学资料[3]显示该区50岁及以上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2.60%,计算得出该区50岁及以上人口约54 240人,采用随机抽样计算公式n=Z2p(1-p)/B2计算出本次调查所需样本量,其中Z=1.96,取值于95%的可信区间,P为预期患病率,抽样误差为0.15,根据甘肃省[2]翼状胬肉的患病率将P定为0.1,B=0.15×0.1=0.015。计算得出样本量为1 536,以抽样系数为1.5来矫正样本量,计算出所需样本数为2 304人。据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该区约有24万人,按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分基本抽样单位(Basic sample unit,BSU),使每个BSU的人数为1 000人左右,若一个行政区有1 000人划分为1个BSU,超过1 500人的行政区划分为2个及以上个BSU,将该区分为240个BSU,随机抽选出12个BSU,可获取50岁及以上人口约2 400人。实际筛选出人数为2 163人,实际调查人数为2 114人,实际受检率为97.73%。
调查时间:于2015年10月到2018年6月对该地区进行调查
纳入对象:新疆塔城地区50岁以上的人群纳入标准:①年龄≥50岁;②民族为汉族或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在该区人口占4%);③调查人群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和额敏县居住时间超过半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汉族及哈萨克族人口,较中东部地区流动较少);④认同统一宣读的流行病学调查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年龄<50岁;②不愿意参加调查;③信息资料不全者。其中不能接受调查的原因:①认为自己视力良好没有必要接受调查;②从事农业生产没有时间调查;③初次调查不在家,电话不能联系上。本研究方案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伦理-SW-201501-04),所有调查者检查前告知本调查的目的、流程、意义等,所有的的调查者均知晓知情同意书并口头同意。
1.2 方法
调查队组成:调查队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每队由眼科医师2名,视光师1名及辅助人员1~2名组成。
调查的组织:在调查前,首先在2个非调查地点进行为期2周的培训工作,在正式调查前首先进行预实验,检测调查工具、规范调查流程、分析调查结果。调查前由当地卫生院联合当地村干部入户组织、广播宣传、微信群通知年龄50岁及以上的人群在约定时间、地点接受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调查开始前由队长统一对受检者宣读知情同意书。
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
问卷调查:记录受检者的姓名、性别、民族、既往病史(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青光眼、屈光不正、吸烟史、夏天紫外线照射时间、冬天紫外线照射时间等一般情况。
眼科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江苏苏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查5 m距离时的裸眼视力,若裸眼视力低于0.7者检查小孔视力,以小孔视力作为最佳矫正视力。视力不足0.02者记录手动和光感情况。采用裂隙灯显微镜(SL-2G,日本拓普康株式会社)对受检者进行眼前节检查。采用直接眼底镜(DM6,苏州苏迈医疗器械公司)和90D前置镜(德国蔡司公司)在暗室下进行眼底检查,必要时药物散瞳后检查眼底。
1.3 定义和分类标准
本研究中糖尿病定义为有明确的病史或空腹血糖大于7.0 mmol/L。高血压定义为有明确病史或连续3次非同日收缩压大于140 mmHg(1 mmHg=0.133 kPa)或者舒张压大于90 mm Hg。冠心病定义为具有冠心病病史者。吸烟史分从未吸烟和吸烟。紫外线照射时间根据户外活动时间而定,分为≤4 h、>4 h且≤8 h、>8 h。白内障定义为晶状体混浊,最佳矫正视力<0.7且除外眼底疾病。青光眼定义为有青光眼病史。屈光不正定义为有屈光不正病史或配戴眼镜(因当地居民近阅读需求少且健康知识有限,有配戴眼镜者均定义为屈光不正)。
1.4 翼状胬肉分级标准
翼状胬肉诊断标准为眼部可以看到增生的放射状纤维血管组织,或者既往有翼状胬肉切除史,排除假性胬肉、睑裂斑[2]。分级标准:1级在角膜缘,2级在角膜缘和瞳孔缘之间,3级接近瞳孔缘,4级超过瞳孔缘,3级和4级为严重翼状胬肉,翼状胬肉术后被记为3级[4]。
1.5 统计学方法
横断面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hapiro-Wilk检验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正态分布的数据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偏态分布的数据资料用中位数(Q1,Q3)进行描述。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翼状胬肉的影响因素与是否患有翼状胬肉进行差异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将12项因素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检验标准为α=0.05;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的纳入多因素分析,计算OR值及95%的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cal,CI),纳入和剔除标准分别为α=0.05和α=0.1[3]。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特征
2 114名受检者中患翼状胬肉者489人,患病率23.13%。其中汉族有1 862人,翼状胬肉患病率为22.56%,哈萨克族有252人,翼状胬肉患病率为27.38%;其中男629人,翼状胬肉患病率为20.51%,女1 485人,翼状胬肉患病率为24.24%;将所有患者按年龄段进行分类,分别对翼状胬肉患病率进行统计。见表1。
2.2 翼状胬肉危险因素分析
患有翼状胬肉者和未患者在性别(χ2=5.560,P=0.018)、吸烟(χ2=6.568,P=0.010)、紫外线照射(夏)(χ2=8.884,P<0.00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χ2=4.397,P=0.036)、屈光不正(χ2=8.273,P=0.004)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二者在年龄、民族、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紫外线照射(冬)、青光眼等7项危险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翼状胬肉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对性别、吸烟、紫外线照射(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屈光不正进行Logistic多项回归分析,OR值小于1为保护因素,OR值大于1为危险因素,其中性别(OR=0.725,95%CI:0.472~1.115,P=0.150)、年龄相关性白内障(OR=0.884,95%CI:0.662~1.613,P=0.167)、吸烟史(OR=0.463,95%CI:0.140~1.531,P=0.481)不是翼状胬肉发生的危险因素;紫外线照射(夏)(0~4 h:OR=2.184,95%CI:0.502~9.175,P<0.001;4~8 h:OR=1.651,95%CI:1.256~3.295,P<0.001)、屈光不正(OR=1.903,95%CI:1.425~2.248,P<0.001)为翼状胬肉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地点选取在新疆塔城地区的额敏县,辖区内有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因此本次主要调查额敏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的人群,调查前提前计算出样本量需要2 400人,实际筛选出人数为2 163人,49人被排除,最后实际纳入2 114人,受检率为97.73%,因本次调查设计中样本量有1.5倍的校正量来减少抽样误差,因此2 114人即可满足本次调查研究。该区患翼状胬肉者共489人,患病率为23.13%,明显高于同纬度的甘肃(9.7%)[2]、河北(7.1%)[5]地区,低于云南地区翼状胬肉的发病率(高达39.60%)[6]。新疆地区翼状胬肉患病率高于其他地区,可能与该地区高海拔、紫外线照射时间长、风沙较大有关[4],本研究中纳入的人群多为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占比较少,已有的研究表明城市翼状胬肉的患病率低于农村[6-7],因本研究纳入的人群多为长期进行户外劳动的人群,这也是导致翼状胬肉患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民族作为翼状胬肉的危险因素尚存争议,1项河北省汉族和满族不同民族的横断面调查发现,汉族和满族翼状胬肉患病率不具有差异性[8]。1项俄罗斯多民族人群为研究对象的调查发现,不同民族翼状胬肉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但也有研究表明汉族是翼状胬肉的保护因素[4,10]。但本研究中50岁及以上人群汉族(22.56%)和哈萨克族(27.38%)翼状胬肉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未发现民族是翼状胬肉患病的危险因素。部分学者们认为不同民族间存在导致翼状胬肉患病率不同的易感基因[4,11]。本研究中塔城地区2个民族翼状胬肉患病率不具有差异性,可能为这2个民族生活在同一环境所致。
表1.新疆塔城地区2 114名受检者中不同民族、性别、年龄翼状胬肉患病率Table 1.The prevalence of pterygium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genders and ages in 2 114 subjects in Tacheng,Xinjiang
表2.新疆塔城地区50岁及以上翼状胬肉不同危险因素的分析(n=2 114)Table 2.Analysis of different risk factors of pterygium aged 50 and over in the Tacheng,Xinjiang (n=2 114)
表3.翼状胬肉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3.Results of logistic analysis of pterygium related factors
年龄作为翼状胬肉的危险因素也存在争议,本研究发现年龄和翼状胬肉患病不具有相关性,这与云南地区[10]及北京地区的研究[12]结果一致。Rezvan等[13]和Lin等[14]认为纳入人群的年龄段差距较大对翼状胬肉的患病率具有一定影响[13-14]。对于翼状胬肉的患病率和年龄是否具有相关性尚存争议,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紫外线和翼状胬肉患病率具有正相关性[4,10]。本研究用平均户外活动时间来定义紫外线照射时间[15],由于该地区夏季(5~8月)、冬季(10~3月)所占时间较长而分开统计。本研究认为紫外线照射时间(夏)和翼状胬肉患病率有相关性,纳入人群中汉族多为生产建设兵团退休职工,退休前长期进行户外劳作;哈萨克族夏季多在草场进行游牧,户外活动时间也较长。同时该地区气候干燥风沙较大,当地居民户外活动时没有带墨镜、帽子等习惯,这也是导致该地翼状胬肉患病率高于其他地区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中紫外线照射时间(冬)和翼状胬肉患病率不具有相关性,主要是冬季时气候较寒冷、户外活动时间相对短。紫外线照射时间(夏)中的0~4 h和4~8 h均是翼状胬肉患病的危险因素,8~12 h时间段由于数据相对较少而无法用于统计。我们认为紫外线照射时间(夏)长是该地区翼状胬肉高发的原因之一,同时也受风沙较大、气候干燥等气候条件影响,但仍需要进一步证实。
翼状胬肉患病和屈光不正、眼球长度具有相关性。1项以医院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对521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翼状胬肉与短眼轴以及SDF-1/CXCR4信号相关[16]。同时Lim等[17]也认为翼状胬肉和近视具有相关性,但这一观点尚存争议。1项评论性报道认为在上述研究中,除了SDF-1/CXCR4信号有相关性,紫外线照射影响更多[18]。本研究显示翼状胬肉和屈光不正具有正相关性,可能的原因为翼状胬肉增加了周围视网膜的离焦机制,扁平型的角膜亦能“方便”翼状胬肉的发生[17,19]。
本研究中关于不同的性别对翼状胬肉的患病率不具有影响作用,我们认为不同性别对翼状胬肉患病率具有影响作用,主要是多数情况下男性的户外活动时间较女性更长,但因本次调查地区主要是新疆塔城地区,研究中男女人数差异大,这个原因可能是造成本研究中性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原因。同时本研究未发现翼状胬肉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吸烟与翼状胬肉患病具有相关性,这与以往的结果一致[11,13,20-22]。
本研究是第1项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及额敏县关于翼状胬肉患病率的调查研究,对当地翼状胬肉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该结果对当地的眼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样本中纳入的哈萨克族人数较少,主要原因是游牧民族多为分散,较难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②没有记录带墨镜、帽子这一生活习惯和翼状胬肉的关系;③本研究属于横断面的研究,不能证实相关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仍需要相关的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本研究纳入新疆第九师及额敏县地区2 114人,分析同一区域内汉族和哈萨克族翼状胬肉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发现紫外线照射(夏)是该地区翼状胬肉患病率较高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屈光不正可能是该地区翼状胬肉患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且汉族和哈萨克族的翼状胬肉患病率无明显差异。根据新疆塔城地区翼状胬肉发病的危险因素,针对性进行干预能减少该地区翼状胬肉的患病率,对当地眼科的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利益冲突申明本研究无任何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李晓、何叶:参与选题、设计及资料的分析和解释;撰写论文;根据编辑部意见进行修改。李国庆、徐静、汪京京:参与调查,分析和解释数据结果,修改论文中的关键性结果、结论。王林洪:参与选题、设计;指导论文中的关键性结果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