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心理干预对卵巢癌病人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2-01-18潘秀娟万慎娴周金华
潘秀娟,万慎娴,周金华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 215000
卵巢癌是女性第二大高发癌症,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1]。在我国,卵巢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迅速增长趋势,每年病死例数约5.2 万例,占全球病死例数的42%[2]。同时,卵巢癌的复发率高达70%,可出现一系列的后遗症[3],这些均加重了病人的身心负担。近年来,随着治疗技术的发展,卵巢癌病人的生命延长成为可能,手术联合化疗是目前卵巢癌的有效治疗方法,使此类病人的预后和生存率均有明显改善。然而,无论是癌症本身,还是手术或辅助治疗的副作用等,都不可避免地会给病人带来生理痛苦和心理变化,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4]。此外,除了上述因素外,在明确癌症诊断至诊断后的12 个月内,病人往往会遭受严重的心理困扰[5],包括临床显著的抑郁或焦虑障碍等心理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甚至引起术后不良结局事件的发生,值得深入关注[6]。生存质量亦可称为生活质量或生命质量。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生存状况的体验”,是相对生命数量而言的一个概念,是一种个体的主观评价[7]。国外将生存质量作为评估临床疗效、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8]。考虑到卵巢癌病人常有的焦虑抑郁情绪,从可控因素进行干预,采用相应的心理学治疗手段,对于改善此类病人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作用[9]。目前,心理学干预已被证明在减少癌症病人痛苦、焦虑和抑郁以及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10]。强化心理干预是在心理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大干预强度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已被证明能有效地帮助癌症病人改善情绪,减轻心理应激,提高生存质量[11]。我院自2019年引入强化心理干预方案,探讨这种干预方式对卵巢癌病人生存质量和心理状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 例卵巢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基线资料情况,评估病人的生存质量与心理状况。纳入标准:①符合卵巢癌临床诊断标准[9],且病理结果确诊为卵巢癌;②病人在我院接受卵巢癌化疗、手术等治疗;③病人积极配合治疗,资料完整,且随访时间大于半年;④病人或其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病人既往存在其他类型癌症病史或其他重大疾病史;②术后半年内肿瘤复发;③有认知障碍者,不能配合治疗以及调查;④随访不足半年或资料不全者;⑤1年内参与过心理干预相关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合格受试者,采用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根据病人纳入奇偶顺序分为试验组(45 例)和对照组(45 例)。
1.2 护理干预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干预方法,即病人在住院期间常规进行卵巢癌相关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等,病人出院后每周1 次电话回访,内容主要包括饮食及营养、休息与锻炼、服药注意事项等。
1.2.2 试验组 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用强化心理干预方案进行干预,该方案不仅在心理干预的深度与范围上有所加深和拓宽,还同时加强了干预的频率,具体措施如下:①通过调查,针对卵巢癌病人的切实需求编写《卵巢癌认知及应对手册》,该手册主要内容包括指导卵巢癌病人采用正向积极的态度、利用资源获得信息及社会支持的途径、发泄怒气的方式、放松技巧等。②护士在获取病人信任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充分评估病人对所患疾病的态度及心理状态,根据评估所得的个性化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与心理干预措施。③采用多元化的疏导方式进行干预,即采用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对病人进行干预,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及喜好等选取干预方式,引导病人树立信心,并提升其效能感。④加强与病人家属的沟通,并对病人家属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指导与培训,同时对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引起病人发病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然后将沟通获取的要素信息融入护理措施中,从而实现全方位干预以减少病人负性情绪的产生。⑤对病人进行放松训练指导,确保病人在卵巢癌化疗开始前掌握该方法;化疗开始后,护士督促病人进行每天练习,循序渐进。训练方式采取个别和集中相结合,保证病人均能掌握方法的要领,并准确向护士展示;鼓励病人治疗期间坚持每天练习1 次或2 次,每次1 遍或2 遍的训练;并每周进行1次或2 次集体咨询、辅导和讨论,要求病人将所学到的心理干预方法在疾病发现后全程运用,即运用到治疗前、治疗时、平时感到不适时以及出院后。
1.3 效果评价
1.3.1 生存质量 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对两组病人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4 个维度,共20 个因子、74 个条目,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提示病人生存质量越好。
1.3.2 焦虑、抑郁状态 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Depression Scale,HADS)评估病人焦虑、抑郁状态,包括焦虑分表(HADS-A)及抑郁分表(HADS-D),每个分量表包含7 个项目,采用4 级评分制,无计0 分,满分3 分,得分越高,说明病人焦虑、抑郁越严重。
1.3.3 心理健康水平 应用90 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90,SCL-90)来评估两组病人整体心理状态。SCL-90 评分量表共包含躯体化、强迫性、恐怖、偏执等9 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10 项内容,采用5 级评分制,1分为无,5 分为严重,得分越高,说明病人有某种心理症状的可能性越大。
1.4 质量控制 成立强化心理干预护理小组,组长由研究者本人担任,负责护理质量监督;由小组成员实施护理干预,实施强化心理干预的护士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5年以上卵巢癌病人护理经验;②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③通过心理医师专业的强化心理干预培训和考核,考核结果合格;④在调查开始前,由研究者对护士进行统一规范化培训指导,再由干预实施护士指导调查对象独立填写在线问卷。
1.5 资料收集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 个月、干预后6个月向两组病人发放GQOLI-74、HADS 和SCL-90电子问卷,以评价并比较病人的生存质量与心理状况。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前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者行t检验,方差不齐者进行秩和检验;定性资料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病人年龄、肿瘤分期、治疗方式、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病人生存质量评分情况 在干预3 个月后,对照组GQOLI-74 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在干预6 个月后,对照组病人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和总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总分较干预3 个月显著提高(P<0.05),而试验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和总分较干预前和干预后3 个月均有显著提高(P<0.05)。进一步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人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发现两组病人干预前和干预后3 个月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干预后6 个月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GQOLI-74 得分情况比较 单位:分
2.3 两组病人焦虑、抑郁水平比较 无论是试验组还是对照组,干预后3 个月、干预后6 个月病人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分别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6 个月病人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较干预后3 个月亦显著降低(P<0.05)。进一步比较两组病人焦虑、抑郁状态,发现干预前两组病人HA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干预后3 个月、干预后6 个月HADS-A、HADS-D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HADS-A、HADS-D 评分比较 单位:分
2.4 两组病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干预前及干预后3 个月两组病人SCL-90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 个月SCL-90 中各因子得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试验组除强迫性、敌对和人际关系外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SCL-90 评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3.1 强化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卵巢癌病人的生存质量 卵巢癌至今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由于其恶性程度高,病情发现时大多较为严重,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仅为20%~30%[12]。虽然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以及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出现,已经极大地提高了卵巢癌病人5年生存率,但疾病本身以及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却常被忽视[13]。目前,卵巢癌病人的生存质量已经与临床客观参数、致残率及死亡率一起成为评价卵巢癌疾病影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有研究指出卵巢癌病人的生存质量可以影响病人术后不良结局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病人GQOLI-74 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较低,说明卵巢癌病人的生存质量水平较低,这与廖洁容等[1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而干预后3个月和6 个月时,两组病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得分及生存质量总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原因可能与两组病人在离院后逐步接受了术后的躯体不适,回归日常生活,加上定期随访获得的相关疾病知识,从而建立起相应心理应对机制有关。而干预后6 个月试验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得分及生存质量总分的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表明强化性心理行为干预有助于提高卵巢癌病人生存质量。原因可能为干预实施前即成立护理小组,组内成员均为具有丰富经验和相关资质的护士,能快速评估病人身心现状并给予精准护理;同时,干预过程中所使用的《卵巢癌认知及应对手册》是研究者前期经过充分调查后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编写完成的,符合病人需求,也为病人提供了资源以帮助其应对处理疾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应激;此外,干预小组在病人住院期间时即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告知家属良好支持系统对病人术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不仅为干预措施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也使护士能对出院后病人病情转归进行及时的评估,更好地提升病人的生存质量。
3.2 强化性心理干预通过影响卵巢癌病人的心理状况而改善其生存质量 卵巢作为女性的生殖器官,不仅关乎着女性特征的维持,更与生育息息相关,这给卵巢癌病人造成了一种独特的压力,造成其生理或心理上的某些不适。而除了治疗带来的生理因素外,癌症作为一种强烈的心理应激,毫无疑问会给病人带来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心理问题,使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对生存质量产生消极影响。既往研究发现,心理因素对癌症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而卵巢癌病人化疗期间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且多呈持续性、进展性发展,容易影响病人的自我认知,甚至影响其机体免疫功能甚至化疗效果[16]。国内对卵巢癌病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结果也已经证明,焦虑及抑郁状况是影响卵巢癌生存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与整体生存质量呈负相关[9,17]。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病人SCL-90 和HADS 评分均较高,表明两组病人整体心理状况较差,且存在较高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而干预后3 个月和6 个月时,试验组病人SCL-90 中躯体化、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偏执和抑郁等因子评分,以及HADS 量表评分都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说明强化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卵巢癌病人的整体心理状态以及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其原因可能为强化性心理干预的过程也是促进病人内外环境和谐统一的过程,它突破了病人内在的心理障碍,调动其自我效能方面的潜能,鼓励病人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正向的角度看待周围事物,帮助其从困境中找到更多的出路;同时,卵巢癌病人常因生殖器官的手术切除而出现一系列身心障碍,而对于多数病人来说,这一创伤是难以独自承受的。因此,考虑到社会支持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以及家庭的调节动力作用[18],本干预方案努力为卵巢癌病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和家庭支持系统,通过社会和情感支持来帮助其应对这一强烈应激事件,减轻心理压力,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此外,多元化的手段不仅帮助卵巢癌病人释放了心中的负性情绪,更帮助其在释放内心压力的过程中,从根本上认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及积极生活的意义。研究人员通过评估,及时为病人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帮助调整改善其心理认知,从而消除她们思想上的压力和自卑,帮助其适应社会生活;同时,针对病人的疏导也通过多种媒介呈现,不仅符合病人需求,为病人提供资源以指导其应对处理疾病,也增强了其治病的信心及遵医行为,提高了其生存质量[19]。
3.3 倡导改善卵巢癌预后与强化性心理干预并举的干预模式 卵巢癌抑郁症的发生率高达36%~51%,且常导致病人出现自杀及社会破坏倾向[20]。对于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病人又容易因其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而降低治疗依从性和自控力,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而影响其生存质量,形成恶性循环[21]。因此,临床工作中,在积极调整控制卵巢癌治疗的并发症及复发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病人的生存质量与心理状态,以避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但是,既往临床医学多忽略了这部分需求,造成了卵巢癌病人不良情绪的产生甚至带来灾难性后果。本研究通过采用强化心理干预模式,加强对病人出院后的心理护理,让病人参与到护理中,缓解治疗对癌症病人造成的躯体副反应和心理负能量,极大改善了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此外,在强化性心理干预的过程中,除学习卵巢癌的各种知识,提高了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外,同伴病友间的相互交流,对疾病的体验的分享,以及对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的讨论,使其消除了不必要的担忧及恐惧,更有力量去正视疾病,也为病人提供了朋辈支持,增强了病人的自信心和互助感,从而改善了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了其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将强化心理干预应用于卵巢癌病人的治疗及预后过程中,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帮助改善其心理状态并降低不良心理情绪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