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再次胆总管探查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2-01-18司亚卿陈博文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胆总管复发性胆道

王 怡,司亚卿,陈博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河南 郑州,450052)

胆总管结石是最常见的消化疾病之一,其形成最常见的原因是结石经胆囊进入胆总管;此外,胆总管结石可来源于胆总管本身[1],研究显示,10%~18%的胆囊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总管结石[2],4%~24%的患者在首次手术取石后仍会复发[3],甚至有的患者在经历过多次取石手术后仍会复发,这些病例的处理具有挑战性。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一直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选择[4]。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已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更具成本效益[5]。然而,目前国内外对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行LCBDE的报道仍较少,尤其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本研究从多方面分析LCBDE治疗老年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265例老年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首次手术后明确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复发;(2)再手术方法为LCBDE、EST;(3)再次手术后随访时间≥24个月;(4)年龄≥60岁。排除标准:(1)首次手术后结石残留;(2)肝内胆管结石;(3)合并急性胰腺炎、化脓性或坏死性胆管炎;(4)不能耐受LCBDE、EST;(5)合并其他胆道疾病,如胆道狭窄、胆道息肉及恶性肿瘤等;(6)再次手术后随访时间<24个月。术后残余结石定义为初始治疗后3个月内确定的胆总管结石。首次治疗后3个月以上的胆总管结石定义为复发性胆总管结石。

1.2 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 采用PSM控制数据偏差与混杂因素后,探讨LCBDE与EST治疗老年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有效性。对基线资料进行PSM,卡钳值取0.02,采用l:1最邻近匹配法,将每例LCBDE患者与EST患者单独匹配,LCBDE组66例,EST组66例。

1.3 手术方法

1.3.1 EST组 患者均行利多卡因咽喉部麻醉,插入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到达十二指肠乳头,插入成功后注入造影剂,显示出胆管解剖结构及胆总管结石大小、数量、位置。沿造影管插入导丝、乳头切开刀,于11~12点方向切开乳头约1.5 cm,根据结石大小用网篮碎石、取石及球囊扩张并排石,取石后常规行ERCP,以确定结石是否取净,用取石球囊清理胆道,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留置鼻胆管引流。

1.3.2 LCBDE组 常规四孔法建立操作通道,二次胆道手术患者胆管周围正常解剖结构消失,分离胆总管周围粘连,探查胆总管位置(图1),细针穿刺证实为胆总管(图2),内切刀切开前壁(图3),经主操作孔放置纤维胆道镜/电子胆道镜,观察结石大小、位置、数量等,将冲洗器置入胆总管切口内用生理盐水冲洗,取物袋取出结石。最后检查左右肝管、Oddi括约肌收缩功能,根据胆总管炎症情况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或放置T管引流(图4)。

图1 二次胆道手术患者胆管周围正常解剖结构消失,分离 图2 细针穿刺证实为胆总管胆总管周围粘连

图3 内切刀切开胆总管前壁 图4 放置T管引流

1.4 观察指标及随访 (1)术中情况:比较两组残余结石率及中转手术率;(2)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3)并发症:比较两组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出院后门诊及电话随访24~60个月,无死亡及失访病例。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不符合正态分布,以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PSM前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U检验,PSM后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PSM前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SM后组间比较采用MacNemar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PSM前两组男性患者比例、患心血管疾病患者比例、术前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手术史比例、术前最大结石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SM前后基线资料的比较

2.2 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 LCBDE组与EST组中转手术率、结石残余率、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及术后3 d复查的TBIL、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复查直接胆红素、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

2.3 两组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的比较 两组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中,远期并发症中结石复发率及胆管炎、胆管狭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BDE组短期胆漏2例,延迟拔除腹腔引流管充分引流后痊愈。EST组1例因十二指肠穿孔,紧急外科手术修补后放置引流管,术后予以禁饮食、胃肠减压,后期复查上腹部CT无异常后拔管出院;急性胰腺炎3例(包括重症急性胰腺炎1例),予以禁饮食、抑酸、抑酶药物、抗炎及补液治疗后治愈;术后迟发性胆道出血3例,其中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止血成功,2例在内镜下止血成功;胆管炎1例予以抗生素合理治疗后好转;胆管狭窄1例经内镜下置入胆道支架后改善。两组术后结石复发患者根据具体病情再次行LCBDE或EST取石成功。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近期与远期并发症的比较[n(%)]

3 讨 论

老年患者的手术安全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选择疗效显著、耐受性好、并发症少的术式,对老年患者术后恢复非常重要[6]。EST、LCBDE均已被证明可安全、有效地清除胆总管结石。然而,关于LCBDE治疗老年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信息很少。本研究首次描述了老年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预后,并在多方面对比了两种术式对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及近、远期疗效。

我们体会:(1)LCBDE与EST均具有较低的中转手术率、结石残余率。本研究中,LCBDE组中转手术率为3.0%、结石清除率为90.9%,与EST(12.1%、90.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LCBDE组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住院时间更短。对于有多次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由于腹腔粘连造成胃肠及胆道行径的改变,EST时内镜及导丝通过胃幽门、十二指肠球部、胆道末端困难,强行通过会造成不可预知的胆道损伤,导致术后肝功能恢复速度慢;严重时,可造成胃肠道穿孔及胆道出血,需进一步手术治疗,致使术后住院时间增加[7-8]。随着胆道镜在LCBDE术中的应用,即使二次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观察胆管内无残留结石及胆管下端开口通畅,也可一期缝合胆总管,可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避免EST切开Oddi括约肌及术后放置T管带来的弊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9]。(3)两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T组与LCBDE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1%与18.2%,与文献报道[10]相当。本研究中,EST组发生胆道出血3例,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止血成功,2例内镜下止血成功;肠穿孔1例,腹腔镜下治愈。LCBDE组并发症较轻微,经保守治疗治愈。(4)LCBDE组术后长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本研究中两组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为1.5%、16.7%,LCBDE组低于EST组。LCBDE组无胆管狭窄发生。一项138例LCBDE患者术后平均随访72.3个月的研究发现[11],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为3.6%,无胆道狭窄发生。

近年国内外发表了多项将LCBDE与EST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手术策略进行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12-13]。在大多数试验研究中对比了LCBDE+LC与EST+LC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仅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对比了LCBDE与EST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与预后。Wang等[14]的研究纳入141例患者,87例行EST, 54例行LCBDE,两组手术成功率、近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些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但在我们的研究中,LCDBE组术后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EST组,Wang等[14]的研究中纳入的患者年龄偏小,EST组平均(57.3±15.4)岁,LCBDE组平均(59.5±13.3)岁。文献报道[15],老年患者经内镜治疗后的结石复发率约为20%,较年轻患者高出5倍。Park等[16]发现,年龄是唯一独立的危险因素,其中86.4%的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在65岁以上。这可能与老年患者缺乏体力活动、饮食油腻有关,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下降,胆管壁张力及胆管运动性不足,胆汁引流不良。虽然我们的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但我们仅仅纳入了年龄>60岁以上的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而且,我们对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PSM,排除了可能因两组患者术前病情、基础疾病、上腹部手术史等带来差异,使研究更具可比性。

EST与LCBDE均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分离精细、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但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其中EST利用自然腔道,可清楚地看到结石位置、大小、数量及与胆管壁的关系,切开乳头括约肌后可使其开口扩大,方便结石排出;但同时EST永久破坏了Oddi括约肌功能,Al-Habbal等[17]认为,Oddi括约肌功能受破坏,肠内容物及胰液反流可能引起胆管炎,胆道感染反复发作又是胆石形成的重要致病与促发因素。本研究中,EST组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为16.7%,明显高于LCBDE组;而且LCBDE组术前胆总管直径有大于EST组的趋势。文献报道,扩张的胆总管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18-19]。本研究随访结果显示,LCBDE组未发生胆管炎、胆总管狭窄,结石复发为1.5%,EST组胆管炎发生率为1.5%,胆总管狭窄率为1.5%,结石复发率为16.7%,更说明了LCBDE的优越性。LCBDE保护了Oddi括约肌功能,保留了胆总管的完整性,未改变胆道内环境,可能是LCBDE远期疗效较好的原因。LCBDE对于Oddi括约肌功能下降的老年患者尤为适用。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这是PSM的回顾性分析,PSM极大地降低了在患者选择上的偏倚,但仍会有相关影响因素存在。前瞻性对照研究是更理想的,但如果尚未进行足够数量的相关前瞻性对照研究,具有PSM的回顾性研究是可以接受的。第二,我们的研究仅涉及单中心的患者,未来需要大样本的前瞻性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LCBDE与EST治疗老年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LCBDE术后肝功能指标、远期并发症、结石复发率优于EST。在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面,LCBDE与EST各有利弊,很难评判哪一个是更好的治疗方式,一般而言,如果年龄偏大,可选择EST。但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临床治疗应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所在地区的医疗水平等因素选择最优的治疗方式。

猜你喜欢

胆总管复发性胆道
腹腔镜胆道术后医源性胆总管异物6例报告
早期护理对腹腔镜胆总管患者术后炎症应激的改善探讨
复发性口腔溃疡和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性分析
胆道出血6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胆总管结石,也许就是定时炸弹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预防和治疗
胆道癌如何早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