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城水暖寸心知:济南法治营商环境涌现制度红利

2022-01-18

中国商人 2022年1期
关键词:法治化营商济南

“真没想到,我们当天就领到了所需证照!”日前,济南斯威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两位外籍办事人员来到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为其在济南开办的科技公司办理手续。

两人本已做好语言不通、政策不懂的心理准备,但通过济南市企业服务中心帮办团队的全程英文帮办导办,他们当天就顺利领取了营业执照和企业公章,高效便捷的惠企服务令他们印象深刻。

作为省会城市中率先成立的市级企业服务机构,济南市企业服务中心成立两个多月来,让广大企业和群众感受到了济南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和干劲。

近年来,济南市始终以法治思维推动城市建设,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来抓,持续深化“一次办成”改革,全力打造“在泉城·全办成”服务品牌,得到了众多企业的肯定和好评。

在中外企业家们眼里,济南这座独具魅力的历史名城正在法治精神的烛照下加速崛起。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当前,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城市竞争的核心点、区域比拼的关键点。

如今的济南,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接近1000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速位居全国20强城市第1位,在黄河流域属于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具备了在更高层级承担国家使命的能力,以及更强的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潜力。

立足良好的“硬环境”、着力打造更优的“软环境”,济南大胆创新,主动谋划推出一批具有首创性、引领性的制度创新成果,提高制度供给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大力推进“网上办、掌上办、马上办”以及涉企事项实现100%容缺办理,不断擦亮“在泉城·全办成”服务品牌,济南先后出台《深化“一次办成”改革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推进制度创新、加快流程再造,实现“在泉城·全办成”的实施意见》,推出《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和改善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全面推进涉企服务“一口办理”、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面打造“24小时不打烊”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打造宜居便捷高效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积极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与此同时,济南也在着力打造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全市各区县积极探索实践,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惠企利民措施,厚植营商环境沃土,诞生了不少“全省第一”“全国第一”。

其中,市中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一人一链一次办成”,在全省首推“智惠导航”政务服务地图,首创ABC分类踏勘,率先成立“省会经济圈商事登记互认联盟”;济阳区主动对接德州、淄博、泰安等6个市的多个区县,成立全国首个省会经济圈审批服务联盟;济南高新区与粤、沪、苏、鲁、冀五省(市)30个开发区互签“跨域通办”框架合作协议,山东省内191项、省外140项高频事项实现异地办理;平阴县推行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其中经营场所面积无限制,在全国首开先河。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021年5月,2020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各指标领域标杆城市名单公布,济南在政府采购、办理建筑许可等14个指标领域成为全国标杆。其中,政府采购、登记财产、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获得电力、包容普惠创新、招标投标等6个指标进入全国前10名。

“华熙生物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济南一流营商环境的滋养。”公司董事长赵燕说,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济南“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契合度越来越高,随着“在泉城·全办成”“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企业理念和服务企业长效机制落地生根,产业政策、产业生态持续优化提升,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华熙生物是济南首家独角兽企业和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也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受益者。

济南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唯有健全制度、保护权益、加强监管,才能打造出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节点,市场主体活跃、国际经贸活动频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形势下,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尤为重要。

为此,济南出台了《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在提高司法保障能力、健全法律服务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优化执法监管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出“法治会诊”、公证金融调解、企业合规改革试点等一批创新性改革举措,着力打造创新引领、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放眼全市,济南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完善制度环境方面,健全法规制度、标准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普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织密織牢市场运行的制度规范。聚焦市场经济和企业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在全国首推行政处罚“四张清单”,为企业提供近900项法治惠企红利;建成全国首个衔接审批制度改革的信用监管系统。

一系列举措的制定出台,成为济南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更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互惠共赢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让济南成为广大企业投资兴业的“沃土”。

在营商环境的构成要素中,提供良好的要素保障服务是推进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关键。

在《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若干政策措施》中,“要素保障”成为该项政策内容中的重中之重。济南着力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从用地、用房、金融、人才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例如,在全国率先提出对工业标准厂房和新型产业用地(M0)首次分割转让视同为新建商品房交易,有效降低企业落地用房成本;在全国首次提出对龙头骨干企业参与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支持政策,积极探索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2020年,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项目克服疫情、气候等各种不利影响,夜以继日地奋战,利用有效施工时间175天,实现了项目正式投产和首台整车下线。

“像当年支持莱芜战役一样,支持重工项目建设。”项目所在的莱芜区坚持把企业需求作为服务方向,分析梳理项目建设各环节的难点堵点,形成政府、企业“两个清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为项目投产营造了良好环境。

营商环境的优化不断释放制度红利,给市场主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进一步增强了资源要素集聚能力,让济南成为“强力磁场”。数据是最好的指标:2021年上半年,济南新增市场主体145889户;人才加速聚集,全市人才总量突破200万,在全国100个大中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中跃居全国第8,稳居全省第一。

优化营商环境本身是一场自我革命。

在不久前出台的《济南市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十条措施》中,济南围绕当前企业和群众反应最强烈、最为关注的营商环境重点领域,从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提升投资吸引力、优化监管与服务等维度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

围绕“简”审批,济南率先提出开办企业时间压缩为1个环节、“半日办结”,拓展黄河流域“跨省通办”事项,全国首创智能审批系统。

围绕“优”监管,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机制,推行类案速裁快审机制。

围绕“强”服务,深化集成式流程再造,全面推进“一业一证”改革。

首创“独任审批师”制度。在全省率先推进“无证明城市”创建。

围绕“降”成本,2020年,全市税务部门累计落实新增减税降费137.5亿元。

如果说“看得见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听得见泉水叮咚”是近年来市民游客对济南生态环境改善的直观感受,那么“推開窗户,畅快呼吸清新空气”就是近年来济南市域内外企业家对济南营商环境提升的第一印象和普遍感受。

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济南已经吸引了包括BP、微软、博世、住友等近百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济投资兴业。

据了解,济南近期对接央企也频频传来好消息——国家电投集团与济南就构建现代能源体系达成初步合作,正在推进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落户起步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山东区域性总部拟落户济南;中国华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拟与济南全面合作;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今后在重大展会举办、乡村振兴、金融业态创新等领域与济南深化合作……

“这里的政府不仅是服务的政府,更是积极主动、讲诚信、负责任且追求高效能的金牌政府。”旺旺集团中国旺基金会总经理赵宏利对这座城市的营商环境评价说。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历史上享有盛誉的泉城济南,如今一跃成为各界向往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地。

猜你喜欢

法治化营商济南
渝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激活母城发展新气象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全面推进全省地方志事业法治化高质量转型升级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提高民生建设法治化水平
Paving Memory Lane
“椰风护理在行动”团队暑期“三下乡”送健康活动总结
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程序的完善
徒步·丈量济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