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2022-01-17杨维海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杨维海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高度发展时期,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存在一定困难。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还要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运用,以此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基于此,以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现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尤其对于四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数学题,会下意识地逃避。比如对于数学题目中的应用题型,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一看到应用题就产生退缩和畏惧心态,这是万万不行的,所以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必要的一个层面。

一、小组化教学

通过小组教学,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小组教学制度在小学中年级的教学领域中特别常见,此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水平位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教学中,小组之间的教学不仅可以加强自己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还可以促进小组成员的发展。另外,小组教学使教师更容易管理和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鉴于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的特殊性,教师较少能够针对某位学生进行单个题目的解答教学,因此通过小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获取各种解决问题的技巧。

二、综合分析

要实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让学生能够正确的分析问题,既能够全面看待问题的诸多方面,又能够迅速把握关键。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建立起教学引导,逐步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条件或因素,促使学生能够完成对于问题的综合分析,进而有效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分数乘法”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对于问题中存在已知与未知进行分析,如“小明的身高比小红的身高矮1/8,小红的身高是165厘米,那么小红比小明实际高几厘米?”这一问题中,可得到的已知条件是小红的身高,以及小明的身高比小红矮1/8,而要完成解答,还需要知道小明的实际身高,因此,学生就需要利用已知,来求导未知,再通过得出的结论进行比较,完成最后问题的解答。通过这样的逐层引导,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先解决潜在的小问题,再利用已知解决大问题的有效策略,进一步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具体能力。综合分析不仅体现在对内容、对题目的分析,还体现在对于方法、思维方面的分析。依旧以上文中提到的题目为例,在这一题目中,学生首先要形成反向思维,即对于题目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小明比小红矮几厘米?”这个问题中,需要学生得出小红和小明分别的身高,然后回到题中,可以找到与小红和小明身高相关的已知条件,进而完成思维上的推导,利用能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三、竞赛化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竞争机制上表现出积极性、自主性。比如,在三位数乘一位数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回答问题,教师随机写出基于本堂教学知识的例题,要求学生进行抢答,教师总结每位同学的抢答成绩,最后在本节教学结束后选出得分最多的同学并给予奖励。一般而言,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而采取竞赛化的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在一种高压力的环境下,促进学生思考的动力,从而加深学生在数学专项问题的解决方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四、融入实际问题,强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进而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五、直觀性教学,弱化难点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学习问题。在日常课程中,对于学生会遇到的问题,教师要认真解决,认真倾听,这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尊重,而且对于数学问题本身也起着弱化作用。在授课过程中,要施行阶段性的反馈制度,通过边讲边评的方法做到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点。这是很重要的。教学要具有直观性,要让学生能够在上课之前明确教师所讲授的是哪一章节的内容,从而可以做好心理准备。对于学生的疑问点,最好的做法便是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如果做不到及时解决,也应该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有所侧重,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学生和教师互相沟通的过程,学生也能够从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从而对于其建立对本节科目的信心以及建立对数学的信心有着直接的影响。将小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就不会堆积成为大的难题,因此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的习惯,做好心态上的引领。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培养。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激发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并能够积极促进学生顺应社会的变革。通过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有效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的学习成绩和数学学科素养,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成孟婷.浅谈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21(29):79-80.

[2]苏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刍议[C]//2021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21:173-174.

[3]董文.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2):42-43.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