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煤窑破坏区回采巷道补强支护设计及应用

2022-01-17崔瑞军

同煤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煤窑锚索采空区

崔瑞军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 介休 032000】

我国煤炭行业开始实施兼并重组的政策以来,上万座小煤矿被兼并重组。由于前期小煤窑开采缺乏资金及技术支持,不同程度的存在开采技术落后、勘探资料缺乏、管理混乱等问题,对完整的煤层形成了破坏,给整合后的大型煤矿采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增加了安全生产的风险系数。汾西矿业集团柳湾煤矿周边曾有多个小煤窑进行过采掘行为,造成了大量纵横交错的采空区及老空巷道,存在老空水威胁,且无序采掘行为对煤层及顶板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对整合后煤矿的采掘工作带来很大困扰[1-3]。本文以汾西矿业集团柳湾煤矿61115工作面材料巷为工程背景,对该工作范围内的采空区及老空巷道进行探测,在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设计小煤窑破坏区影响范围内的巷道围岩补强支护方案,并进行现场工业性试验。

1 工程概况

柳湾煤矿是汾西矿业集团的主力生产矿井之一,井田属于霍西煤田的北端部分,井田面积75.333 km2,现开采太原组10#、11#煤层。矿井设计能力30万吨/年,后经过三次大技改,现核定生产能力300万吨,公告产能为276万吨。柳湾煤矿61115工作面主采11#煤层,煤层厚度平均5 m,煤层倾角平均5°,采煤工作面为单一走向长壁后退式放顶煤采煤法,掘进工作面全部为综合机械化掘进。61115工作面材料巷,设计为回采时的进风、行人及材料运输巷,巷道埋深约90 m,属于浅埋煤层,巷道沿煤层底板施工。巷道煤质松软、硬度小,普氏系数为1,夹层较多,巷道顶板为煤层,直接顶为平均厚度2.7 m的黑色泥岩,老顶为K2灰岩,平均厚度为5.34 m,节理裂隙发育,为富含水层,巷道底板为铅质泥岩,遇水发生软化、膨胀。

工作面西南分布有曾采9#、10#、11#煤的胡家凹村南和贺家庄村北、贺家庄村南小煤窑,工作面东北分布有曾采9#煤的井沟矿小煤窑,且可能采动过10#、11#煤。大多数小煤窑都属于短期开采行为,基本上没有合理的规划,开采图纸及地质资料等缺失,矿井实际掌握的数据都极不准确,在后期开采时很难合理使用。

2 61115工作面材料巷支护难点分析

由于61115工作面处于小煤窑采掘破坏区,原始煤层及围岩结构遭受破坏,给工作面及巷道支护带来诸多困扰,分析61115工作面材料巷的支护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小煤窑无序开采造成了大量纵横交错的老采空区老巷道,采空区内部会聚集很多地下水,有可能还聚集了大量瓦斯,没有相关水文地质资料,回采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揭露采空区积水,易造成矿井突水灾害,给整合后的大型煤矿布置工作面和回采带来很大困难。

(2)小煤窑开采技术相对落后,大多采用短壁式和房柱式等效率低下的开采方式,再加上开采后对采空区的不处理,导致很多小煤窑采空区存在顶板不易垮落的问题,如果不提前做好勘探工作,对于矿井的安全生产威胁较大[4-5]。

(3)由于小煤窑的无序开采,围岩的原始平衡状态被破坏,围岩长期暴露,裂隙发育,且巷道顶板及两帮均为强度较低的煤体,煤质松软、硬度小,夹层较多,煤层上为黑色泥岩,巷道底板为铅质泥岩,遇水发生软化、膨胀,整体围岩强度较低,再次受到采掘应力扰动及支承压力影响后,破坏区在复杂应力环境下进一步发育,围岩难易形成稳定的承载结构。

(4)支护方式不合理。在不受小煤窑采空区影响区域,现有支护方案支护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但在小煤窑破坏区,巷道围岩破碎度高,自稳能力差,巷道易发生顶板下沉、片帮、底鼓,原有支护方案不能适应巷道围岩条件,支护效果极差。

3 巷道补强支护方案设计

针对此次补强支护,矿方高度重视,基于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对巷道补强方案进行合理化设计。

3.1 现有巷道支护方案存在的问题

61115工作面材料巷规格为4 700×2 800 mm,原支护方案为普通锚杆索联合支护,顶板为20#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筋锚杆,长2 200 m,间排距850×1 000 mm,每排6根锚杆,W钢带宽度设计为280 mm,长度设计为4.45 m,采用直径为ϕ120 mm托板;锚索为单股钢绞线,直径17.8 mm,长3 500 mm,间排距1 200×2 000 mm,托板设计规格为300×300×16 mm。巷道帮部使用同规格锚杆,间排距1 000×1 000 mm,同时,由于煤体松软,煤柱支护强度差,为加强煤柱侧支护,巷道右帮每2 m布置一根锚索,规格为ϕ17.8×3 500 mm钢绞线,配以600 mm长的12#槽钢及配套锚具。具体支护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巷道原支护方案示意图

常规情况下,现有支护方案支护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但在小煤窑采空区及老巷影响区域,由于原采掘活动影响及本次采掘工作的反复扰动,在小窑的存在及采动影响下,巷道围岩支护变得极为困难,主要表现为两帮鼓帮严重、巷道底鼓、顶板离层下沉,严重区域顶板下沉达0.6 m,底鼓超过1 m,两帮移近量超过1.5 m,且发生过数次严重的冒顶事故,处理难度较大,工作面一侧的巷道变形尤为明显,同时,顶板离层较为明显,说明顶板锚索支护强度不足,应针对性补强。

3.2 巷道补强支护方案及参数设计

针对小煤窑与材料巷的具体关系及参数,当采空区位于巷道上方时,使用FLAC3D软件对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塑性破坏区进行模拟,并针对性设计补强措施。当巷道上方两侧均有小煤窑采空区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如图2所示),巷道围岩破坏范围大,受采动影响后破坏范围增长显著。锚杆支护密度未做改变,只对失效锚杆进行补打即可;设计顶板补打4根ϕ17.8×8 000 mm加长锚索,保证锚索锚固点深入到稳定岩层中,巷道两帮共补强三根ϕ17.8×3 500 mm锚索,左帮补打2根,右帮补打1根,加密锚索支护。采用树脂加长锚固,锚固剂采用两支,型号分别为MSCK2355及MSK2355。具体参数如图3所示。

图2 小煤窑在巷道上方时塑性破坏区示意图

图3 巷道补强支护方案示意图

4 工程实践

按照所设计的方案进行巷道修复及补强支护施工,并着重加强了巷道表面位移观测及支护效果观测。修复后的观测周期共45 d,在巷道内布置6个测点,分别位于C18北30 m处,C18处、C18南30 m处、C18南60 m处、C18南90 m处、C16南10 m处,编号为1-6号,进行巷道表面位移实时监测,实际测点分布示意图如下:

图4 巷道表面位移观测点分布示意图

在整个观测期内(60 d),6个测点中测点3和测点4的累积变形量较大,顶底板移近量最大为165 mm,两帮移近量最大为180 mm,其他测点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最大值不超过140 mm,巷道离层控制效果良好,围岩整体保持稳定,未发生新的冒顶事故,安全生产得到了保障。

5 结语

巷道支护方案设计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原则和方案,但针对特定的工程背景,还需要针对其地质生产条件设计合理的支护方案,特殊条件下必须适当增加支护密度来提高支护强度效果。本文即针对特殊的巷道支护条件,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对巷道支护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在分析原有支护方案缺陷的基础上,针对性设计补强支护方案,较好的契合了61115工作面材料巷的支护需求,在一定的支护成本的投入后,成功实施了巷道修复并保障了后期使用,实现了预期的安全及技术目的。

猜你喜欢

煤窑锚索采空区
高等级公路采空区路基处理措施分析
悬浇拱桥索力设计计算分析
露天矿地下采空区探测与综合整治技术研究
挤压锚式可回收锚索在卵石基坑的回收试验分析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敦德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后采空区的治理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借势
锚索搅拌头加工制作的改进
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