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一体四翼”发展布局在青海电网落地的思考

2022-01-17青海民族大学国网青海电力公司海东供电公司胡乐德

电力设备管理 2021年14期
关键词:青海电网能源

青海民族大学 王 莉 国网青海电力公司海东供电公司 胡乐德

国家电网公司围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提出“一业为主、四翼齐飞、全要素发力”发展总体布局,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指引。在构建以电为中心的能源互联网生态体系中,作为能源行业枢纽的电网如何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将“一体四翼”发展布局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将青海能源资源禀赋转化为电网发展优势,实现“一体四翼”在青海公司高质量发展落地,值得探索。

1 背景

1.1 自然经济环境及能源发展战略定位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约计69.71万平方公里,与西藏同称为“地球第三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地势高峻、气候寒冷、植被覆盖率低,是我国生态环境领域重点保护的区域之一。依据产业分类,其第一产业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藏医药植物为主,第二产业以制造业、电力、采矿业等工业类为主,第三产业以社会消费及服务为主。青海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异常突出的生态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使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为青海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青海省“一优两高”新发展战略就此落地。当前在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目标下,落实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将清洁能源作为推动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之一,既符合青海创建清洁能源示范省的战略要求,又契合青海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1.2 推动“一体四翼”存在的瓶颈

常规电源装机比例不足,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十三五”期间我省新能源发展迅猛,新能源装机呈持续集中式增长,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450万千瓦,相较而言常规电源建设呈滞后现象,系统转动惯量水平与系统容量规模不匹配,调压调频问题逐渐凸显,同时在系统规模不断扩大情况下,部分330kV及以上系统已经存在或面临短路电流超标问题,影响着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新能源装机增长快速,电力送出及消纳存在压力。省内用电市场体量小,电能消纳能力增长缓慢;青海电网投资能力较弱,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电网发挥能源资源配置平台功能作用不足,系统调峰能力将达限,不能满足新增新能源送出及消纳需求,存在弃光、弃风风险。

电网建设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项目落地难度加大。省内东部城市群站址廊道资源紧张,加大了选址选线难度;农牧区生态保护范围大,全省90%以上国土面积为禁止或限制开发区域,项目手续办理困难,影响项目落地时序[1]。全省国土中,农业用地占比64.75%、尚未使用的土地34.76%、可利用的建设用地仅0.49%

统筹发展意识不足,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电力系统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电网发展和电源发展均不能相互独立。电网与电源、与用户的沟通深度不够,多方间信息存在不对称性,资源配置平台功能发挥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地制约着公司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一体四翼”在青的高质量落地。

2 “一体四翼”在青落地的几点思考

2.1 聚焦“一体”业务,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

实施绿色发展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构建绿色高效的资源配置平台,围绕省内清洁能源基地的开发和输送、负荷中心地区电力需求增长、省内大型清洁电源接入需求,优化调整“十四五”电网规划,建设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满足省内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互济需求,优化网内调度运行机制,提升新能源省内消纳水平。加快电力外送方案研究论证和项目建设,立足省内用电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升富裕电量跨省跨区输出能力,落实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方案,充分发挥我省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和电价优势,扩大新能源跨区跨省交易规模,实现青海能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实施智慧赋能提升工程。持续推动电网形态、技术、功能升级,统筹地区电源、电网条件和特点,提出青海调频调峰电源建设规模和布局,协同推动水、光、风、储、气等多类能源协同互补,统筹电力需求、运行安全和利用效率的三者关系;推动市场开放升级,推动建立新能源与常规调频调峰电源的互补运营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青海模式,确保新能源在青健康平稳地发展,打造统一开放的电力市场,积极参与国家碳市场建设,推动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协同发展。

实施安全保障提升工程。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强化电网安全,深化规划、建设、运维、检修、退役电网业务全过程安全管控,建立各电压等级协调统一的电网,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强化设备安全,利用先进的监测手段,实时感知重要设备运行状态,精益化设备管理,全面提升在运设备安全运行水平;强化网络安全,增强全员网络安全意识,完善安全防护体系,建立主动网络风险预警机制;提升管控水平,建立安全管控专业人才队伍,深化各类安全管控平台应用,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实施卓越服务提升工程。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全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构建面向用户的友好型电网,转变服务模式,坚持以“客户”为导向,满足多元化客户的不同用电需求;提供多元化的电力服务,从单一的用电服务,探索综合性的用能服务,大力推动三江源清洁供暖服务;持续优化电力营商业环境,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政策,推行“三省、三零”服务,压缩办电环节,缩短接电时间,降低办电成本,提升服务品质。

实施价值创造提升工程。提升资产运营效率效益,通过精益化规划及运行网络重构,平衡在运设备平均利用水平,持续提升电网设备运行效率,推动公司基础资源专业化运作,深化社会化利用;深入挖掘数据应用价值,依托青海工业互联网平台,综合分析青海用能特点及用能分布,给政府及其他行业提供数据增值服务。

2.2 创新“四翼”业务,科学构筑有机统一的产业价值链

基于青海电网实际,积极拓展金融业务思路:坚持根植主业,服务实业。充分利用融资租赁及信托等金融工具,开展与电源企业的深度合作,切实推动青海省新能源基地配套电网设施及送出通道建设;持续强化资本运作,将优质资产通过IPO等方式进行有效融资,引入社会资本创立产业基金,在特高压、抽水蓄能、共享储能、增量配电等领域开展多元化股权合作,实现电网、电源企业的互利共赢。

立足青海战略发展,试点探索国际业务模式:牢牢抓住青海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契机,支撑政府高水平举办“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国际论坛,打造论坛国际品牌,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国际能源转型发展,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切实助力《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行动方案》高质量落地;坚持“引进来”,加强清洁能源国际技术交流合作与培训,鼓励公司骨干技术人才参与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和技术研讨,综合全球先进科技力量,打造源网荷储及风光水储等各类实证基地,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早日实现“零碳”目标,打造清洁能源高低青海名片,为下一步理念和技术输出奠定好基础。

依托青海能源特色,优化发展支撑产业体系:科研创新方面,将致力于科技创新的人员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建立与其它业务不同的制度体系,完善运转和奖励机制,依托青海能源发展特色,在双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新能源大数据、高海拔特高压输变电运维、综合能源利用等领域培育重大创新成果,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保障方面,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现代智慧供应链、智慧后勤、智慧办公等服务平台,实现公司物资在全省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智慧调拨,全面保障电网高质量建设和企业高效率运行;软实力建设方面,结合各自优势,在多领域深化与大学及科研机构的重大研究课题合作,在实战中强化本土人才培养。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提升公司基础专业人员水平,推动青海能源行业“智库”建设,重点培养高精尖人才,与电源企业合作开展能源重大问题研究,共享成果,服务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

服务青海能源转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国网公司战略目标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青海“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为契机,立足青海能源资源和电网数据资源禀赋优势,从“能源转型新业务、能源数字新产品、能源平台新服务”三个方向出发,做好既有产业的提升和突破,同时着力培育一批以服务电网主业和新能源发展的朝阳产业:一是继续发展壮大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和运营;二是推进电力基础设施资源的共享运营,合作共赢,推动数字新基建落地;三是依托人员和机构布点优势,开拓面向新能源电站的一站式托管服务;四是打造电力市场状态全息感知、业务多元发展、服务全新体验、生态开放共享的新一代电力交易平台,促进新能源健康良性发展。

2.3 全要素发力,打造公司高质量发展青海样板

2.3.1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生公司发展不竭动力创新是企业的灵魂。随着德国提出国家级高科技战略“工业4.0”后,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加速突破,公司应当依托能源行业产业链链长优势,充分利用青海能源发展条件,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自创新能力,率先在“碳达峰、碳中和”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面开展课题研究和实践落地,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经验的示范案例,推动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把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形成先发优势,引领电网发展新趋势。

2.3.2 优化公司内控管理,形成高效协同的运转机制

推进公司管理变革。在国网公司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基础上,深入研究,制定青海公司的实施细则,优化各业务现状管理模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消除专业壁垒和屏障,畅通公司业务链条内外运转机制,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提升效率和质量;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统筹推进人才培养,不断完善人才引进、使用和流动机制,构建与业务创新发展相适应的激励和考核机制,激发人才活力。

2.3.3 深化数据价值应用,促进经济社会低碳发展转型

深入实施电能替代工程。加快构建以电能消费为主导的清洁能源体系:一是深挖工业生产以电代煤、以电带油,增强我省电力消纳和用能水平;二是积极推进清洁取暖工程,城镇城区优先发展清洁集中供暖,农牧区积极发展集中和分布式清洁供暖,率先实现全省供暖清洁化;三是不断提升交通领域电气化水平,推动城镇区域公务用车、公交车、出租车、市政用车、私家车新增车辆电动化。

倾力打造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加强配电网建设和智能化升级。中心城镇区域围绕发展定位和高可靠用电需求,建设智能互动的城镇配电网,适度超前高标准建设配电网,支撑新型城镇化下的清洁用能需求。提升配电网柔性开放接入能力、灵活控制能力和抗扰动能力,积极服务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充电、电采暖等多元化负荷接入需求。加强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配电网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传统配电网由部分感知、单向控制、计划为主转变为高度感知、双向互动、智能高效。

猜你喜欢

青海电网能源
穿越电网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大美青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青海行七首(录二)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电网也有春天
青海“闯关”
一个电网人的环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