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忠诚有我 有我平安

2022-01-16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

中华魂 2022年1期
关键词:刘安民警社区

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

2021年3月7日,值完夜班的刘安像往常一样回到蒲黄榆第二社区警务工作室。上午10时50分,刘安突发心脏病晕倒在警务室,经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坚守34年的工作岗位,生命定格在55岁。刘安,这位扎根基层的公安干警、让基层群众“心安”的社区工作者,以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创新守正的工作作风、热心公益的大爱情怀、示范引领的表率作用,完美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基层民警形象,唱响新时代公安干警护航新征程、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时代主题。

一、对党忠诚,永葆本色的共产党员

1983年10月,高中毕业的刘安光荣地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热血飞扬的青春岁月、铁血担当的军旅生涯,锻造了他对党忠诚、拼搏奉献的优秀品格,磨砺了他弘毅宽厚、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1986年11月复员后,刘安怀揣着继续守护正义、服务人民的梦想,以优异成绩加入首都公安队伍。1987年2月,刘安来到新成立的蒲黄榆派出所,成为一名片儿警,负责蒲黄榆第二社区的安全工作。

“我叫刘安,平安的安。”蒲黄榆的老街坊们都还记得初识刘安时的这句自我介绍。彼时刚刚20岁出头的刘安,有点腼腆,但那充满“阳光”的笑脸,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亲近。立志要守护一方平安的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始终把加入党组织作为第一追求,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份理想和追求,也成为他奋斗在基层、奉献在社区的动力。1989年6月,他在入党志愿书上坚定地写到:“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为之奋斗终身。”

入党后,刘安把写在志愿书里的这句话时刻铭刻在心,化为实际行动。一日入党、终生为党,刘安从事公安工作34年,社区民警当了34年,蒲黄榆第二社区干了34年,直至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用平凡的一生为党员这个第一身份、为党工作这个第一职责,作了最为精彩的注解。

2019年,北京市委政法委、组织部会同市公安局党委推行党员社区民警兼任社区(村)党组织副书记机制,刘安作为优秀的党员社区民警被第一批选派到副书记岗位上。当上了蒲黄榆社区“穿警服的副书记”,刘安深感责任更大了、担子更重了,更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平x安社区建设和基层治理工作中,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全力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做到“接诉即办”。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刘安响亮喊出了“我是党员我先上”,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和社区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做好抗击疫情的各项工作,实现了社区“零感染”。

疫情期间,消毒工作事关重大,可社区里的5栋居民楼没有物业,刘安和社区干部一起承担了每天两次的消毒工作,一做就是大半年。50多岁的人,每天背着三四十斤重的消杀桶,楼上楼下、一家一户的逐层消杀。有一次消毒时没站稳,刘安从楼梯上带着40多斤的消毒药筒从楼梯上摔下来。事后大家才知道,那次事故造成他尾椎骨骨折,但他当时和谁都没说,还是每天坚持一天两次的消毒。社区的一位同事眼圈泛红地说:“现在想想,他就跟我说过一次‘我怎么那么累啊,就那一次。”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刘安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人民公安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本色。

二、人民至上,平安社区建设的示范者

平安中国的大厦巍然耸立,离不开每一块基石的奠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公安干警的“保驾护航”。刘安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始终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埋头实干、倾心为民,立足岗位、不负使命,在守护平安中彰显着榜样的力量。

蒲黄榆第二社区是一个老旧社区,老龄人口达到了70%以上。针对社区老年人较多、获取新知识渠道较少、防范意识较低的情况,刘安通过手持话筒喊话的方式,向居民宣讲法律及安全防范知识,这一喊就是8年多。2011年1月,刘安在社区成立平安之声广播室,小话筒变成了大喇叭,他浑厚的嗓音成了居民难忘的记忆。同年5月,刘安考虑到广播没能覆盖到上班的居民,便将广播稿整理排版,创办了《平安之声报》向居民发放。后来,他又开通了“平安之声”QQ群和微博。群众获取法律知识、警情通报、安全防范等内容的途径越来越广,与民警的心也越贴越近。在刘安的努力下,蒲黄榆社区成为多年“零发案”的平安和谐社区。

孤寡老人冷大妈,是刘安到社区工作后第一位前来寻求帮助的居民。彼时,她丢了自行车,找到刘安。刘安遍寻无果,怕大妈着急,自掏腰包給她买了辆新的送上门。从那之后,刘安经常上门,陪大妈买菜遛弯、看病买药,一二十年的相处,两个原本素昧平生的人,结下了比亲母子还亲的感情。冷大妈逢人便说,她多了个“干儿子”。80岁的黄振迎和老伴儿也是社区的老住户,家里的大事小事找刘安帮忙成了老两口的习惯。有一次,老人的房产被继子暗中出租,刘安找律师、跑中介、骑着自行车从丰台到东城往返了很多次,历时两个多月才把老人的房子要回来。“社区有刘安,真是我们大伙儿的福气。”黄振迎就信刘安,放心地把自己的房产证交给他保管。

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对于社区工作者来说,却具有特别的意义。为保证社区群众过一个祥和的春节,防范由于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火灾隐患,刘安与社区居委会一同制定了春节防火措施。初一到初七,刘安和社区治保人员一同开展夜间巡查,同时也给社区居民拜年。每年除夕夜,刘安都在社区与社区居民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参加年夜饭的人有外来打工者、退伍老兵、退休的村干部等,平安社区多了一份年味,多了一份和谐。

2019年,刘安当上了蒲黄榆第二社区“穿警服的副书记”,干劲儿更足了。他积极协调配合街道党委,推动实现老旧小区封闭管理,认真落实7×24小时警务,广泛发动群防群治力量,确保各类安全隐患清零。他策划推动成立了蒲黄榆第二社区警校,聘请消防教官、律师等专业人员为社区退休人员、治保积极分子、老街坊传授各类安全防范知识。他热情帮扶多名刑满释放人员重返社会,为来京流动失业人员寻找工作,为盲人学生编制《安全出行手册》,为社区增添了一份份平安。蒲黄榆的街坊们都觉得,有刘安在就踏实。“社区有刘安,大家都平安。”这句话在居民中口口相传,蒲黄榆第二社区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平安社区”。

蒲黄榆第二社区党委书记满怀深情、满是沉痛地说:“我们社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老街坊们都信任他,大家更加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了,为之付出最多的刘安却永远地离开了!”

三、守正创新,基层治理的坚定践行者

社区工作琐碎复杂,往往“按下葫芦浮起瓢”,除了久久为功的坚持,还需要真正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不拿出点真本事是干不好的”,刘安深知社区工作的这个特点。他主动担当作为,聚焦辖区群众特点和需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拿出“钉钉子”的韧劲,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解群众之所难,排群众之所忧。

刘安不断总结摸索出了一套“五勤”工作法:口勤、眼勤、耳勤、手勤、脚勤。每天深入社区每一个角落,对居民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刘安的脑子里有一幅社区“地图”,图上准确地标明了每一户人家、每家单位的名称和电话号码,通过“地图”可以马上得出居民区、出租户及外来人员的分布情况。刘安还把社区基础信息分解成5类,建立了内容详细、分类清晰的工作台账,巡逻检查、进行防范宣传都据此开展,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稳定。“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刘安以“细致精致极致”作风和“万无一失、一失万无”标准,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创立了范本。

当了多年片儿警的全国先进工作者、东高地派出所社区民警罗建十分敬佩刘安。在他眼中,刘安特别善于动脑筋、爱琢磨,在管理社区方面总有奇招妙招。“他的方法简单实用又可复制。”罗建介绍,刘安的创新意识和做法,是基层民警在社会治理方面不断进取的缩影。

在社区原党委书记徐长秀眼里,刘安能“七十二变”:百姓有一百种需求,安子就有一百种角色。为更好地服务群众,2003年,刘安在社区组建了“警民学雷锋服务岗”,为社区孤寡、空巢老人和残疾人提供帮助,还承担治安巡逻、安防宣传、校园看护等任务。在为民服务过程中,刘安深知单靠自己的一腔热情和爱心还远远不够,辖区群众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具有挑战性。2011年,他组织小区物业、房管、水电维修、煤气站、理发店等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成立了“警民志愿者爱民服务团队”,以此凝聚更多人的爱心,为社区行动不便、需要帮助的居民提供各种上门服务。如今,他的爱民团队成员已从成立之初的20人壮大到了100余人,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长,还分成了陪聊调解、个性化一帮一、陪同看病爱民、关心资助困难儿童和失学儿童等10个服务团队。

从社区民警到社区党委副书记,刘安一路走来,从未偏离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停歇过响应群众需求、寻找解决问题的脚步。这第一步,还要从他刚刚成为一名社区民警说起。社区犟脾气的王某,骑着三轮车在大街上卖水果,与路边商户起了争执。人家让他移开点儿,他就是不听,一来二去还上了火,举着拳头就往人脸上招呼。等刘安火急火燎地赶来,却被噎得结舌:“我就得在那儿摆摊,要不我吃什么啊,你管我啊?”犟脾气的话让刘安动起了心思,在耐心开导教育的同时,开始打早贪黑地四处奔走,终于帮王某租了个合适的门脸,开起了小卖部。王某的生活算安定下来,再没闹过事,还和刘安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从那以后,凭着这套“帮人”的工作方法,再棘手的问题,刘安都没犯过怵。

四、心怀大爱,群众心中永不生锈的镙丝钉

刘安成长在一个贫寒但却充满爱心的家庭,收入微薄的父母经常接济比自家更困难的街坊。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刘安幼小的心灵埋下了無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种子。成家之后,温柔贤惠的妻子和可爱懂事的孩子是他忘我工作的坚强后盾。

成为社区民警之后,他把心中大爱用最直接、最朴素的方式传递给社区、传递给社会。刘安所在的社区偏老龄化,他就把为老人献爱心、送温暖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自1987年以来,先后资助和帮扶70多位孤寡、空巢老人和残疾人,为多名老人养老送终,成为孤寡老人的“好儿子”。很多老人深情地说:“有安子这样的好片儿警,真是我的福气”。丢自行车的冷大妈是刘安照顾的孤寡老人之一。刘安悉心照顾冷大妈生活起居10余年,老人感动地想把房产赠送给他,被婉言谢绝了。一次,冷大妈专程到派出所给刘安送去一袋苹果,苹果中间放了一个纸包。刘安发现纸包里竟然放着5枚金戒指,立刻还给了老人。老人流着泪对他说:“孩子你什么都不要,我怎么报答你。”刘安暖心地说:“我就是您的儿子,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有什么可报答的。”听到刘安的话,老人幸福地笑了。孤寡老人李足英,2003年非典时期突发心脏病,没人敢带她去医院,刘安知道后,蹬着三轮车,拉着老人走了一个多小时,赶到协和医院,背着老人挂号、检查、交费,各项治疗完成后,回到社区已是8小时之后的事了。老人的病情控制住了,可刘安却一头倒在社区办公室的地上晕了过去。

刘安是很多孤寡老人的“好儿子”,还是众多孤困孩子的“爱心爸爸”。在从警生涯中,刘安无私地播撒着爱和温暖,时刻惦记着社区的孤儿和困难学生。他省吃俭用,累计捐款20余万元。18名孤困儿童和10名困难学生在他的资助下成长,其中年龄最小的孩子一直管他叫“警察爸爸”。

5岁的徐振耀是刘安帮扶的儿童。小振耀和奶奶相依为命,靠奶奶在地铁站口摆地摊为生,一次小振耀淘气乱跑后走失,心急如焚的奶奶求助民警帮助寻找,刘安出警找到了孩子。在得知祖孙两人生活非常贫困后,刘安为他们送去了5000元慰问金,给他们联系了安全便宜的出租房,还帮小振耀上了幼儿园。在刘安的帮助下,祖孙二人过上了安稳的生活。2020年,刘安到幼儿园为小振耀过生日时,孩子扑到刘安怀里,大哭着叫了一声“刘爸爸”,这一声真情的呼唤,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落泪。

陈佳是刘安资助的一名学生。十多年前,在东铁匠营街道办事处举办的一帮一活动中,刘安得知陈佳的家庭情况,主动提出对陈佳进行帮扶,这一帮就是十余年,现在陈佳已是一名大学生。

“在咱们这心里,安子就不像个警察……”安子,是大家对刘安的昵称。在蒲黄榆第二社区,安子的身影来来回回晃了34年,晃进了每个人的记忆里。有人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安子的场景:1987年2月,街口站着一个穿警服的新面孔,瘦高个儿,一口“京片子”。“来!您把这些都拿着!”他拉过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递过去几张皱皱巴巴纸币。警服的裤兜被翻了个底儿朝天,蓝色的兜儿底到了外头,被风吹得飘摇。“当时我就琢磨,这警察心眼儿真好。”有居民路过,正好看到了这一幕。

正如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梁爱华所说:“刘安像支燃烧的蜡烛,不绚丽也不炙热,但足以给孩子们照亮前路,为老人们驱赶寒冷,为战友们点燃心中的光。”

五、示范引领,始终对荣誉倍加珍惜心怀敬畏

34年的平凡坚守,他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党和人民也给予他很多荣誉和褒奖。作为一名在警营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先进典型,他始终保持谦逊、进取,时刻不忘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身体力行地感召战友、鼓励青年。

他常对青年民警说:“人总该为这个时代付出些什么”。在他的激励引导下,很多青年民警成为业务骨干,走上领导岗位。魏建东现任蒲黄榆派出所副所长,论职务是刘安的领导,但每次见到刘安,一声“师父”总是脱口而出,叫得亲切自然。2000年7月,魏建东第一次来到刘安面前,成了他的徒弟。相处没多久,魏建东就“挨训”了。“那会儿我刚工作,年轻气盛,太着急,有时对群众说话的态度不好。”魏建东已经记不清当时处理什么事了,但刘安语重心长的话犹在耳边——“和群众打交道是一门艺术,不是说简单粗暴,让你跟群众去比谁声音更大,我们需要的是耐心、细心,想群众的诉求,用群众的思维来替他解决问题。”

刘安始终在用高尚的精神、朴实的行动激励战友、感染青年。他将自己的一腔热忱传递给年轻的警察,特别是给予广大青年民警热情无私的帮助和鼓励,将宝贵的工作经验和从警感悟无私地与他们分享,引导他们树牢为民服务意识、坚守从警初心。他是北京警察学院的兼职教官,长期坚持为学警们讲授思政课。听闻他牺牲的消息后,一位大四的学警在“正警事儿”新媒体平台下留言写到:一路走好。您曾经来警察学院给我们上课,告诉了大一的我们什么是“公安基层群众工作”。如今我们马上就毕业了,您的精神就由我们继续发扬光大吧!我永远记着3年前在教室看见您时心里的激动和兴奋,我们都会永远记着您。

在社区工作了5年的贾璐璐,是蒲黄榆第二社区长大的孩子。刘安从她的“警察叔叔”变成工作搭档。她爱和刘安开玩笑,一口一个“叔”地叫着,“从没见过这么脾气好的人”。她留意过刘安处理问题的方法,先说理、后讲情,顺着对方的情绪慢慢引导、说通。“这事儿说起来容易,但实际做起来往往大费周折。”有时候,刘安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会一趟趟地跑到居民家中拜访,贾璐璐看到他的脸上总是笑眯眯的,“他永远都是把别人放在心里,不管什么事,只要你跟他说了,他真的就去办”。

社区民警卞兆宾也是刘安的徒弟,跟着师父學本领的他还曾经历过师父“翻脸”。刚参加工作时,卞兆宾胆子小,入户做反诈宣传张不开嘴。刘安鼓励他挨家挨户敲门。可有些住户对他说的话不理不听,碰了一鼻子灰的卞兆宾向师父发牢骚,刘安说:“现在你不是一个普通人,你是一个警察,你是需要保护一方百姓的。”一天深夜,卞兆宾跟随刘安送一位患病老人就医。居民楼没有电梯,只能把老人背下楼。卞兆宾年轻力壮,二话没说就俯下身子,却被刘安拦住了:“你可能比我有劲儿,但背老人,你没我有经验。”看着跪下来托起老人的师父,卞兆宾突然意识到,原来警察还能这么当!

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3次,荣获个人嘉奖8次,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学雷锋活动成绩突出个人、全国十大正义人物、北京市先进工作者、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荣登中国好人榜……2021年6月被追授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1年8月被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从警34年,刘安获得如此众多的荣誉和奖励,奖章从衣服胸口挂到衣摆都挂不全。

对刘安来说,来到社区是出于偶然,但留在社区是因为选择。曾经,他有过两次晋升机会,但为了安心服务社区群众,主动放弃了。刘安生活简朴、淡泊名利,从不考虑个人物质追求。当所里第二次推荐他的时候,刘安清楚这或许是他最后的晋升机会了,可他没有犹豫:“就做片儿警,挺好!”他太喜欢和老百姓打交道了。刘安打算好了,等退休了,还是得时常在社区里溜达,“把自己的社区踏踏实实弄好”。但是他没等到退休,就离开了他热爱的社区工作。

3月9日,刘安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很多社区居民自发前来,有老人自行坐地铁来,有年轻人骑着电动车赶来,只为远远地望一下“亲人”。有对爷孙让人印象深刻。孩子约莫三四岁,虎头虎脑,尚是不懂事的年纪。爷爷摩挲着他的手,指着刘安的遗像,一字一顿地说:“这是你刘安叔叔。”一老一少,就这样站着静默了许久。或许老人脑海里浮现的,是30多年前,刘安第一次到社区报到时做的自我介绍:“我叫刘安,平安的安。”

“我叫刘安,平安的安”,蒲黄榆第二社区的群众再也听不到这句温和的自我介绍了。刘安走了,刘安的警务工作室还在,刘安的事迹还在口口相传,刘安的精神还在激励着首都5万多民警牢记使命、努力拼搏,续写新时代的忠诚和担当,为平安北京建设奏响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精彩华章。

猜你喜欢

刘安民警社区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鸡犬升天
柔软的惩罚
蜡像女友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