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地造才——国立北平图书馆学人海外访学考略*

2022-01-15周余姣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2年1期
关键词:所藏北平馆员

周余姣

(1.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 天津 300387)

(2.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天津 300387)

1 国立北平图书馆学人海外访学概况

20世纪30—40年代,国立北平图书馆派遣了10余名馆员赴海外访学。学界一般多关注王重民、向达等人的海外访书经历和成就[1],对其他学人的访学经历语焉不详。现详细梳理国立北平图书馆学人海外访学的经历,以概见国立北平图书馆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功绩。

1936年5月23日,国立北平图书馆致函中央研究院评议会,报告与国际学术界合作情况,其中“七、交换馆员”[2]1254-1265部分内容如下:

本馆以建设大规模之图书馆首需专门人材之协助,而国外所藏中国书籍均需吾国人士为之整理,爰与国外各图书馆订有交换馆员之办法,自一九三〇年起,与本馆发生交换关系者为下列各处:

本馆馆员赴国外各图书馆参加工作者有:

机关 职员姓名 服务年月哥伦比亚大学 严文郁 一九三〇年至一九三二年仝(同“同”)前 汪长炳 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四年仝(同“同”)前 岳良木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六年德国国立图书馆 严文郁 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三年美国国会图书馆 汪长炳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六年仝(同“同”)上 李芳馥 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七年法国国立图书馆 王重民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七年牛津大学图书馆 向 达 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六年

欧美图书馆馆员来馆参加工作者有:

德国国立图书馆 西 门(Dr. Walter Simon)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三年法国国立图书馆 杜乃杨(Mlle R Dolleans)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七年

以上是1936年的交换馆员情况,出国的有8位,此后还有部分馆员参与了访学,共有10余人出国留学。虽然部分馆员留学归国后未返馆服务,但实现了袁同礼馆长所称的“我宁愿舍己,将种子散播出去,将来所获得的果实一定更多”[3]。通过委派馆员出国访学,国立北平图书馆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实现了为本馆甚至为全国异地造才的目的。

2 国立北平图书馆交换馆员访学考略

2.1 严文郁访美访德

从1930年开始,国立北平图书馆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建立馆员交换关系。具体办法是:“每二年内由本馆派馆员一人,前往服务,藉资增进经验,而谋彼此互益。”[4]第一个派去的是严文郁。严文郁1925年入馆,颇受袁同礼之器重。1930年6月13日,教育部令准严文郁办理赴美护照。9月6日严文郁由日本神户出发[5],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访学。1932年,严文郁又作为中德图书馆交换馆员前往柏林,在普鲁士国立图书馆及大学图书馆工作。《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务报告》中“交换馆员”部分对此有详细记载:“本馆与各国联络,以求互助起见,前年曾派馆员严文郁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服务,去岁夏季已满两年之期,改派汪长炳前往接充。又与德国普鲁士国立图书馆约定交换馆员,即改派严文郁赴该馆服务,彼处则派西门华德博士(Dr. Walter Simon)来本馆服务,均以一年为期,西门博士在馆十月,对于本馆德文部之发展贡献实多,本馆至为感谢也。”[6]1932年6月9日,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议决“严文郁补助费每月六十七元五角”[2]336。1933年6月22日,袁同礼向委员会提出“馆员严文郁本年十月在德国服务期满,请求给予考察费”,委员会议决“由馆补助国币一千五百元”[2]339。

在美交换2年,在德交换1年,极大地开阔了严文郁的眼界。严文郁撰写的《德国联合目录概述》一文,也介绍了此次交流情况,内中提及:“二十一年秋,中德圕交换馆员,德国派柏林大学汉文教授兼大学圕购置部主任,西门博士来华,在北平圕办事。中国方面则请严君绍诚前往柏林,在普鲁士国立圕及大学圕工作。”[7]在交换这段时间内,严文郁积极介绍海外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概况,发表《美国图书馆概况》[8]《美国之华文报纸》[9]《柏林普鲁士邦立图书馆》[10]等文章,翻译了《世界民众图书馆概况》一书,并为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学生介绍德国图书馆事业的情况[11],确实起到了学术交流的桥梁作用。严文郁回国后,继续担任国立北平图书馆编纂、阅览等部主任。1935年6月,严文郁受国立北京大学之聘,离开了国立北平图书馆。其访学学术交流经历,为其日后的图书馆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后,严文郁虽在中美多个单位任职,但未曾离开过图书馆事业。1986年,美国华人图书馆协会将“杰出服务奖”颁给了他,他在获奖感言中表示:“从事图书馆工作是我一生最正确的选择。”[12]

2.2 汪长炳访美

第二个去哥伦比亚大学任交换馆员的是汪长炳。汪长炳1926年入馆,亦为毕业于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的图书馆学专才。1932年5月31日,国立北平图书馆函外交部为汪长炳办理护照,事由是“赴美国留学,就便考查美国图书馆状况”,“并于七月二十二日乘胡佛总统号轮船由沪放洋”[2]365-366。后据汪长炳本人回忆:“我是第二批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的,时间是1932年。我的硕士论文是《中国大学图书馆述评》,是用英文写的。1934年两年学满后,当时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把我介绍到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东方部有一部分中文书,也有一部分日文书,在那里两年,与人合作编了一本《清代名人著作》。这本书出于众人之手,作者都是中国去美国图书馆工作的学生,我写了两篇,用英文写的。”[13]1935年汪长炳参加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大会,宣读了论文——《中国图书馆事业概说》,随后参观了欧洲各大图书馆。汪长炳在欧美访问交流的时间亦长达3年,并获得了硕士学位。1935年返国后,即被母校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借用,聘为教务主任。

2.3 岳良木、李芳馥访美

1934年6月13日,教育部受国立北平图书馆呈请,指令岳良木、李芳馥赴美考察图书馆行政及教育,并转请外交部核发护照[2]397-398。岳良木也毕业于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1928年入馆,当时为文书组组长。他接替交换期满的汪长炳,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担任交换馆员。1934年6月22日,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议决“王重民、岳良木二君在留学期内准照现在薪额各支半薪”[2]342。岳良木于1936年获图书馆学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为“The Methods of American Public Library Extension and Their Possible Application in China”(岳良木自译为《美国公立图书馆推广方法如何应用于中国》)。1936年秋季返国后,岳良木被派至南京任工程参考图书馆主任,后转职国立中央图书馆。

李芳馥1927年入馆,也是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出国前为西文采访组组长。1934年李芳馥获洛克菲勒奖学金,到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研究院留学。1935年李芳馥进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研究院深造,修完博士课程。1936年至1938年到国会图书馆实习,从事中文图书编目工作。1941年回国,李芳馥在国立北平图书馆上海办事处工作。其在外留学工作共7年,修完了博士课程。

2.4 王重民、刘修业游学欧美

(1)王重民欧游

王重民,亦是1928年入馆工作,出国前为索引组组长。1934年8月8日,教育部为王重民赴法国国立图书馆访学考察备案[2]399-400。其出国的情形是:“国立北平图书馆应法国公使馆之请求,与巴黎国立图书馆交换馆员一人,藉资联络,前经派定该馆编纂委员会委员兼索引组组长王重民前往。王氏奉派已于昨日下午搭平沪通车离平,闻在南京略有耽搁,即转沪于八月二十五日乘法国邮船放洋。又闻法方亦已派定德蕾昂女士来华,刻正在来华途中。”[14]

王重民遵照袁同礼指示,在海外访书颇丰,先后在《大公报》发表《海外稀见录》《巴黎敦煌残卷叙录》《记巴黎国家图书馆所藏太平天国文献》《罗马访书记》等。其学术成绩的取得,实有赖于多次海外访学访书。正如《巴黎敦煌残卷叙录》(第一辑)自记中所说:“……知余访书所应注意之点,约有四端:一曰敦煌遗书,二曰明清间天主教士华文著述;三曰太平天国史料,四曰古刻旧钞四部书罕传本……然余第一步所最致力者,厥在敦煌佚书,故所记亦较他项为多。”[15]前言中介绍也称:“王有三先生现供职巴黎国家图书馆,该馆所藏我国敦煌卷子、明清之际耶稣会文献及太平天国史料等,为国内所不能得见者甚多。欧游观书于该馆之士,时钞录寄归国中,今王先生即居‘近水楼台’之便,当更有以餍吾人之望。兹承慨允将国人所未见者陆续寄本刊发表,此为敦煌残卷经部之属,以下将依四部分别刊之。”[16]

王重民在罗马访书也有收获,其访书工作非常紧凑,“二十七日谒德礼贤神父(P Pasquale d’Elia)求得华谛冈图书馆(Bibliothique Vaticane)介绍信。并探知十月一日方开馆,乃于次日赴那波利,游邦贝古城。三十日再来罗马。十月一日办阅书手绪(续),二日开始阅览。十一日又往谒华嘉教授(Prof. Giovanni Vacca)知国立图书馆(Bibliothique national centrale)亦藏有天主教华文书;因得华先生介绍函,自十二日以后,下午则又在国立图书馆阅书。日尽数百册,辄簿而录之。罕传者手钞,珍贵者摄影。处名城之中,而踞蹴一室之内,然无异置身于琅嬛,阅异书以游目,辑坠简而骋怀,积年勤苦之余,得此甚乐也。十五日上午十二时,阅尽华谛冈华文书籍,乃晋谒教皇。十六日下午,又阅尽国立图书馆所藏。次日游览古城一日,当晚离罗马,北游佛罗伦斯”[17]。

(2)王重民访美

1939年8月,王重民又奉袁同礼之命,前往美国。其赴美情形为:“余旅居欧洲五载,赖吾师袁守和先生之介绍,于海外所藏敦煌经卷、天主教、太平天国史料等,浏览一过。奇书异帙,或摄影或手钞,盖已拔其萃而撷其华矣。去年八月又奉守和先生之命,由欧来美,任职于美京国会图书馆,为簿录所藏善本书。爰于稀见之本,撰一提要,呈师审阅,并为《图书季刊》补白焉。二十九年一月记。”[18]

在美国的王重民,与国内也保持了密切的联系。1940年他给国立北平图书馆上海办事处寄去苗疆图照片并跋文。而印出其《敦煌叙录》后,由大同书店寄给上海办事处15部。根据袁同礼的安排,10部存沪,5部分配给:董玉虎、张菊生、叶朴初、陈寅恪、香港大学中国学院各一部[2]729。1942年2月23日,国立北平图书馆为王重民向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事务所代发其印照敦煌写本生活费的收据[2]735。1947年王重民自美返国后,为国内介绍美国的电影图书馆[19]。

王重民在海外长达13年的访学经历,对其一生之学术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王重民在给胡适的信中,有总结:“我是民廿三到欧洲去的,名义是‘教育部派考察图书教育’的官员护照(民廿八遗失护照,三月三十日又补发同样护照),可是生活费是由在巴黎国家图书馆作工来维持。居英法凡五年,北平图书馆、清华大学公寄我六千元,中英庚委会寄八千元,我一共选照了敦煌及其他佚书照片三万余张。民廿八的秋天来美,即在国会图书馆谋生。民卅年一月,蒙先生在驻美大使任内,派赴上海搬运陷于沪上之善本书,五月返美。留上海三月,选最善者百箱,十一月间,均寄来美国寄存。至今年春,又选出二千七百二十种(用四年多时间),全已制好microfilm[缩微胶卷],并撰提要及写书片,今又蒙先生聘请作北大教授,拟于八九月间,押运此百箱善本及北大寄存之木简十一箱回国。”[2]1327-1328刘修业的《王重民1935—1939 年英德意诸国访书记》[20]中对其海外访学之经历也有所追忆。王重民海外访书成果较多,其单篇成果多发表在《大公报·图书副刊》和《图书季刊》等。后也结集出版,如《巴黎敦煌残卷叙录》(1936年)、《伦敦所见敦煌群书叙录》(1947年)等。其海外访学经历为其学术成就的取得奠定了厚重的基础。

(3)刘修业游学欧美

刘修业较王重民晚出国,随王重民赴海外访学,并与之结婚。刘修业在海外期间,1937年10月转伦敦大学图书馆学校肄业[21],也如孙楷第一样致力于搜集中国小说戏曲,其《海外所藏中国小说戏曲阅后记》中记录了部分她在海外的访书读书生活:

我国学者观书海外,著有专文报告国内者,有郑西谛(振铎)先生《巴黎国家图书馆之中国小说与戏曲》一文(《中国文学论集》四〇九——四六二)。孙子书(楷第)先生亦将其博访旁搜结果,撰成了《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十卷,为研究此道者有用之书。我来欧二年,每于课余之暇,至各图书馆阅读。法之巴黎国立图书馆,英之大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所藏中国书籍颇夥,而戏曲小说两类,尤投宿好,间得读珍本残编,如获珠玑,辄试为考证,每移晷刻。寄居异域之中,犹得摩娑故国文学小品,亦至乐事!因不自弃,搜集成篇,非敢云补孙郑二先生所未及,聊以志海外生活之片段云尔[22-23]。

到美国后,她还曾向国内翻译介绍恒慕义的《中国活字印刷术之检讨》[24]一文。

2.5 向达访英

向达于1930年入馆,担任编纂委员。1935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向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以向达“赴英国牛津大学协助整理该校中文图书,事关中英两馆文化合作”为由,向该会申请“每年补助英金一百五十镑,以两年为限”[2]413-414。此次申请虽未获支持,但向达英伦之行最终得以成行。《向达的自传》[25]中记载:1935年向达受国立北平图书馆之派,到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作交换馆员,替该馆整理中文图书。1936年秋,牛津工作结束后,向达至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院内研究敦煌卷子和太平天国文书。1937年冬,又由伦敦转赴巴黎,在巴黎的法国国立图书馆继续研究巴黎所藏的敦煌卷子以及明清之际天主教的相关文献。还曾于便中到德国柏林普鲁士科学院看吐鲁番出土的古文书等。其用小楷抄写了200万字的敦煌卷子,被赵万里、王重民称为“向抄本”。有了这些做文献基础,向达1936年至1939年写出了《记牛津(英国)所藏的中文书》《记伦敦所藏的敦煌俗文学》《伦敦所藏敦煌卷子经眼录》等重要论著。通过阅读其自述在海外交流的文字,可以了解其当时的访学情况:

在牛津九月,困顿不堪,来时意兴为之索然。兄处遂稽上候,尚祈谅之。牛津工作于八月廿九日交代,三十日休息一日,三十一日即赴伦敦。二日,博物馆院看书交涉办妥,于是又随班随队日日过其铁板式之生活,劳人草草,莫可如何也。弟现住所离博物馆十分钟可到,尚属方便。自来此至今,逐日阅览卷子,计汉文卷子已阅五十余卷(自十六日开始),回纥文、粟特文、东伊兰语、藏文等,亦查过百余号,不久即开始摄影。西域古文字拟择完整者全部照回。在目前虽少知音,然我国学术界如欲在东方学上卓然所有自立,则此等材料固不可少也。汉文卷子就目前所已阅者而言,其足以补罗氏影印诸书之缺者,为数不少。弟看卷子,先从非宗教文献看起,以次及于佛道诸家。此间所藏亦以佛经为多,总数七千卷,是否可以翻阅一遍,全无把握,将来拟每日最少以十卷为率(佛经亦加速度进行),两年以后,重要者或可全部照回。惟经济方面,目前最多维持至廿七年四月,尚须过起码生活,即是否能至廿七年四月,亦在未可知之列也。伦敦所藏西域古文字诸残卷,公开阅览,已有数年,而吾国知之者尚不多。原有一目,名Premilinary List of Mss in Languages of Central Asia and Sanskrit, from the Collection made by Sir M.Aurel Stein K.C.Z.E.约记各卷内容,弟拟俟稍暇将其译汉,参以弟所记录,寄呈左右一览。国事蜩螗,不知如何了局,海外阅报,每每热血愤腾……[26]

此段引文颇长,但可完整看出向达访学期间的心境。由于经济上捉襟见肘,加之国内正面临抗日战争,其在国外忧心如焚之状跃然纸上。但为了将来我国学术界“在东方学上卓然所有自立”,就必须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些材料完整地介绍回国内,以便我国将来在东方学等学术上占一高地。可见向达对海外敦煌残卷的学术价值认识极为深刻。1940年袁同礼将部分敦煌遗籍照片编成简目,并述其原委如下:

四年前,国立北平图书馆商得巴黎国家图书馆、伦敦大英博物馆之同意,摄取伯希和斯坦因二氏携去敦煌古经卷影片,随摄随寄。迨卢沟桥变起,遂将继续所摄者,暂存巴黎东方语言学校,旋又在欧战爆发前,运往美国国会图书馆寄存。总数均在万片,刻正在编目中。兹先将卢沟事变前收到者,编成简目,披露如右。民国二十九年七月编者识[27]。

向达海外访书成果还有《瀛涯琐志——记牛津所藏的中文书》[28]等。其在敦煌学上取得的学术成就,实大得益于此次海外交流。正如后人所评价的那样,“向达如今以中国最重要的敦煌学学者之一而为人所知。也许对他来说,有机会访问伦敦并查阅斯坦因的敦煌收集品才是有可能成为他访问英国的个人经历中的亮点,尽管他显然严肃认真地对待他在牛津的工作”[29]。1938年8月,向达从法国回国,因国立北平图书馆南迁至昆明,向达去职。1939年3月,向达受迁至广西宜山的浙江大学之聘,担任该校教授。

2.6 吴光清访美

吴光清1930 年获卡耐基基金(Carnegie Foundation)资助,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图书馆学专业,1931年获得学士学位;后入读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学系,1932年获得图书馆学硕士学位。1932—1935年,担任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馆长,1935年8月在国立北平图书馆担任编目部主任。1938年,《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会员消息”称吴光清“任职北平图书馆已满三年,近承该馆之推荐,前赴美国国会图书馆担任编目工作,已于八月五日偕其夫人乘亚细亚皇后号轮赴美,于9月1日在华京开始工作云”。吴光清确于该年进入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Division of Orientalia,Library of Congress)工作。时国会图书馆东方部主任恒慕义(Hummel,Arthur William,1884—1975年)聚集了一批中国学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吴光清协助恒慕义完成图书采访和编目工作。1941年吴光清获洛克菲勒奖学金(Rockefeller Foundation)的资助,入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西方印刷史权威、图书馆学家巴特勒(Pierce Butler,1886—1953年)。1944年他完成题名“Scholarship,Book Production,and Libraries in China(618—1644)”(《初唐至明末的中国学术、图书与图书馆》)的博士论文,顺利获得图书馆学博士学位[30]。获得博士学位后,吴光清继续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后欲再回国服务而未能成行。

其时有多位华人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据称:“王重民先生负责善本书籍专著提要,兼管善本照相,杜联喆女士继续清代传记校对。吴君杂事太多,大人物买一古书,即电召伊到私邸鉴定。上月并北至某省代编某大人物私藏汉画目录,在馆编目时间实在有限,国会图书馆既不能添人,编目就序尚无日也。”[31]可见,王重民为国会图书馆撰写善本书提要,并为运美的平馆善本拍摄缩微胶卷,杜联喆校对《清代名人传略》(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吴光清则承担了古籍与书画鉴定的部分工作。1944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成立东方图书部,国立北平图书馆念及“与该馆素常相互提携,共为国际间之合作”,拟赠给“玉海珠渊”匾额一方。确乎如此,中美两国图书馆间建下的友谊,吴光清、王重民在其间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

2.7 钱存训访美

钱存训1937年入馆,任职于国立北平图书馆上海办事处,曾参与善本运美等事务。1946年1月10日,国立北平图书馆上呈教育部“为本馆寄存美国善本书一百余箱,拟于春间运回,请拨运费及装箱费美金五千元”。教育部照准“派编纂钱存训赴美运回寄存善本书籍并赴英美法等国考察”,为此袁同礼还专门致函蒋梦麟:“敝馆存美书籍近经部中决定运回并发下美金三千六百元在案,兹因该项书籍亟待装箱,拟派敝馆编纂钱存训君前往协助,其所需旅费在部款拨付,拟请通知主管部分对于此案加以注意,不胜感祷。”[2]814-818在钱存训的回忆中,“一切手续都已办妥,但因国内政局变化,交通断绝而未果”[32]。1947年秋,钱存训由国立北平图书馆馆方推荐,以交换馆员的名义到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工作。两年后延期,此后留美未再回国工作,但一直致力于中美两国图书馆事业的交流。

3 国立北平图书馆对学人访学交流之规划

3.1 服务时间须达一定年限

1934年12月,馆长袁同礼考察欧美回国,在欢迎茶话会上,袁同礼再次申明关于交换馆员的设想:“将来如有机缘,本馆人员服务五六年以上,知国内图书馆情形,且对外国语言稍有准备者,派选至国外攻读,并在各大图书馆实习,如本年派出赴美之李芳馥,及赴法之王重民,将来成绩优良时,此种进行当可顺利。”[33]从以上可以看出,严文郁、汪长炳、岳良木、李芳馥、王重民、向达等人确系在本馆服务5—6年后奉派出国访学交流。服务短者为3年,如吴光清;长者如10年,如钱存训等。均已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对国内图书馆事业情况较为熟悉,又有英语等语言方面的准备,才能获准去往海外访学交流。

3.2 海外交流须身体康健

在外派交换馆员时,馆长袁同礼非常注重员工的健康,认为健康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国立北平图书馆很早就开始了员工体检的工作,在馆委会的第十二次会议上,曾经议决凡该馆职员,均须于每年春间举行体格检查一次,委托北平协和医院于周四、日进行[34]。袁同礼在1934年12月接受采访时谈到:“如本馆最近与法国巴黎馆交换之馆员王重民先生,及派往义国服务之馆员李芳馥先生,余均虑其身体不康强,或不能胜任,以上两先生为本馆最初与世界各图书馆交换之馆员,如彼二人能有优良成绩,以后自可源流遣派,否则与外国之关系困难殊多,所谓天助自助,吾人应有自助之能力,天方助我也。”[35]王重民确也曾论及在外访学时的身体状况,其谓:“余身体素弱,又海外佣书,每日六小时正式工作,已感罢(同“疲”)倦,而又嗜书成癖,暇则无时不在考索中,亦无时不在病态中,无余力以顾其他,至今未能创通一种文字,何论拉丁等语,瞻望前途,以为有负吾师所期望者多多矣。”[17]异地访学交流,健康的身体才是访学成功的保证。

3.3 海外交流须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每派出一名交换馆员,均须解决其资金方面的后顾之忧。这些学人或受基金资助,或获得海外奖学金的支持。在袁同礼1938年3月19日致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王重民等人出访的资金来源和预算。该信函内容如下:

上年二月承贵会补助国币八千元作为影照英法所藏敦煌写本之用,曾由敝馆拟定暂以内中四千元为影照复本费,以三千元为出版费,以一千元为补助经管人维持费,当承贵会核准施行在案。自上年六月开始工作以来,迄本年二月,法国部分大致告竣,惟陆续发现重要资料,故影照费因之增加,预计四千元方能敷用。英国部分自本月起开始影照,预计一年以后始能竣事,参照在法经验,复经详细估计,此项影照费至少需三千元,用特函达,拟请准予将原拟定之出版费三千元移作此项之用,事关变更用途,即希核定示复,俾有遵循,无任感荷。又经管人王重民君之国外生活费每年需国币三千元,上年除由贵会再补助费内拨付一千元外,余数则由敝馆担任。自北平沦陷以来,敝馆经费锐减,下年度王君生活费已无力担任,拟请贵会再救济科学研究机关及工作人员专款内予以补助,俾能继续维持其工作而收驾轻就熟之效,专此布达,即乞查照惠允见复为荷[2]568-569。

由此可见,为影照敦煌写本事,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拨款8 000元,其中4 000元为影照复本费,3 000元为出版费,1 000元为补助经管人在欧生活费。而王重民每年所需的3 000元生活费,除1 000元由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提供外,其余2 000元由国立北平图书馆提供。这是其在欧访学时的资金来源和预算。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立北平图书馆经费锐减,只得申请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补助一部分。多方的资金补助确保了学人访学的顺利进行,尽管仍然并不宽裕,但保证基本的生活却无大碍。

4 国立北平图书馆学人海外交流之意义

作为该馆的主事者,袁同礼亦曾多次出国访问。其最早曾于1920年到美留学,深知参与中外交流的学术意义。抗战期间,为寻得国际的支持,袁同礼亦曾再出国访问。1942年上半年其从昆明到美国华盛顿,嘱朱士嘉复制中美关系档案胶卷[36]。其又于1944年11月从重庆飞印度,经埃及转美国,于12月下旬到达美国,去往温泉城参加太平洋学会,然后视察图书馆和博物馆事业,又在各大学演讲多次,4月25日赴旧金山参加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5月底获匹兹堡大学赠予名誉博士学位[37]。

国立北平图书馆学人中,出国访学的还有:蒋复璁、童世纲、曾宪三、于道泉、徐家璧、丁濬等。曾宪三受洛氏基金会支持,于1937年夏自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曾至哈佛大学图书馆实习,自九月起在国会图书馆实习,1938年夏返回国立北平图书馆服务[38]。蒋复璁是“受浙江教育厅派赴德国考查图书馆事业,兼在彼研究图书馆学”[5],于1930年8月4日抵达柏林。其他出国途径各异,交流时间不等,但均实现了异地造才的目的。如王重民和向达之访学,“带回了大批研究资料,极大地推动了敦煌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尤其是他们抄录、摄制的敦煌遗书资料与照片,成为我国敦煌学发展的基本研究资料。同时,他们二人也成为中国敦煌学研究的重要人物”[39]。被誉为“交换馆员的突出成绩,是敦煌学领域出现的一个双子星座”[40]。于道泉1934年奉派赴欧留学,也拍摄了敦煌古书胶影片一箱。其他学人之访学经历,限于篇幅,不再展开论述。当然部分人员因受到抗日战争的影响,海外交流未能完成。如1937年,刘节由国立北平图书馆推荐,本拟接受加拿大多伦多图书馆之聘,受战争影响而中辍。但总体上看,如岳良木事后评价:“选派学有专攻人员分赴美、英、法、德或入图书馆学院深造,或在大图书馆协助工作,多达十余人,占全馆总人数十分之一强。”[41]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人才济济的现象,与该馆积极派遣馆员海外访学,实行异地造才的举措是分不开的。

猜你喜欢

所藏北平馆员
北平的秋
遥想右北平(散文)
滨一卫的三次访华及其观剧活动——兼滨文库所藏戏单考察与整理
十路大军进北平
十路大军进北平
《伊犁河流域厄鲁特人民间所藏托忒文文献汇集》各卷目录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中央圖書館”所藏甲骨文字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