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凌云县茶旅融合发展研究
2022-01-15潘小玲
潘小玲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粮油康旅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2020年底,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胜利,2021年,全面进入乡村振兴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家在2018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2019 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乡村产业融合的重要性,为乡村产业融合指明了方向。凌云县作为全国著名茶乡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茶产业和旅游业都是优势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探究如何在国家战略指引下实现茶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茶旅融合这一课题,学术界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如对我国茶旅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及前景分析[1-2],或以某地为例的实证分析[3-11]。以上研究有的探讨融合模式,有的基于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有的结合地方情况提出对策建议,而鲜有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的研究,且现有研究更多偏向于茶经济的研究而忽视旅游经济的研究。因此,本文拟从茶旅融合的角度分析凌云县的茶旅产业发展。
一、茶旅融合的内涵
茶旅融合是茶业与旅游业耦合互动发展的新模式,它以茶为主题、以茶资源为基础、以茶基地为载体、以市场为动力、以旅游为内容、以一体化为目标、以产业化为导向形成经济链,是茶资源、茶产品综合利用的新方式,也是一种备受欢迎的旅游新模式[1]。茶旅融合从组织结构上来说,包含经济融合、文化融合、品牌形象融合三个维度,如图1所示。
图1 茶旅融合路线
二、凌云县茶旅融合的优势
“南国凌云有佳木”,佳木特指凌云白毫茶,凌云县就是白毫茶的故乡,是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也是中国名茶之乡,得天独厚的环境造就了凌云白毫茶的独特魅力。凌云县旅游资源丰富,古称“泗城”,历史文化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生态环境宜人,享有“山上水乡、古府凌云、宜居天堂”的美誉。在2021年5月第三届茶乡旅游大会上,凌云县荣获“区域特色美丽茶乡”称号。茶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使得凌云县茶旅融合发展具有明显优势(表1)。
表1 凌云县茶旅融合发展的优势
三、凌云县茶旅融合的现状
近年来,凌云白毫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飞速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爱上凌云白毫茶,很多人也慕名来到白毫茶的产地凌云县,从而促成了凌云县茶产业与旅游业的逐步融合。从2014 年到2018年五年间的数据来看,凌云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都在以相当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然而,两者之间的综合发展水平不平衡,发展步调不够协调,旅游业发展滞后于茶产业发展,如图2 所示[9]。白毫茶产业(核心)示范区浪伏小镇诞生,各色与茶相关的农家乐应运而生,然而茶旅融合毕竟处于探索阶段,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缺位,呈现“一高三低”的局面。
图2 凌云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一)民众对茶旅融合的热情高
浪伏小镇是凌云县茶旅融合的代表作,已于2016 年正式启动,项目位于4A 级景区——凌云茶山金字塔景区,是集茶文化体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购物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广西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之一。项目涉及生态休闲度假区、有机采摘体验类农业示范区、茶文化体验区、茶叶加工园区、山林生态运动区。度假区景色秀丽,峰峦起伏,溪流纵横,拥有溪谷自然水源,水质优良,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远离城市污染,年均气温20.5℃。经过多年发展,茶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取得良好效果。在浪伏小镇的影响下,星罗棋布的与茶相关的休闲农庄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民众也因此而收获了茶旅融合带来的红利,2019 年,凌云县茶旅游业收入2 亿元①数据来源:凌云县茶叶服务中心。。
凌云县政府高度重视茶旅融合发展,为加强对创建加尤镇白毫“茶·旅”特色小镇工作的领导,2019 年初,成立创建加尤镇白毫“茶·旅”特色小镇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创建加尤镇白毫“茶·旅”特色小镇工作顺利开展。
(二)茶旅经济协同度低
凌云县围绕“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思路,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21 年上半年,全县共有茶园面积12 万亩,其中有机茶面积2.3 万亩,茶叶种植面积、人均产茶量居广西前列,获得SC 认证的茶叶企业有58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 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 家,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 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 家,市级扶贫龙头企业1 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2 家,已成功创建区级茶叶示范区1 个、市级茶叶示范区1 个、县级茶叶示范园区3 个、乡级茶叶示范园5 个、村级茶叶示范点16 个①数据来源:凌云县茶叶服务中心。。2020 年全县干茶产量6028 吨,干茶产值5.64 亿元,茶农户均收入3 1337 元,茶农人均收入6997 元②数据来源:凌云县茶叶服务中心。。与此同时,旅游经济也稳步发展,在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思想指引下,凌云县大力推进旅游经济,2018 年成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019 年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2019 年全县接待游客290 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0%,旅游消费26.07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③数据来源:凌云县茶叶服务中心。。2020 年,受疫情影响,全年接待游客220 万余人次,综合消费20 亿元[12]。然而,茶经济与旅游经济之间的互动只是简单的浅层次合作,没有形成紧密的互促互进关系。虽有浪伏小镇这样有一定规模的茶旅基地,也有一些零零星星的小规模茶主题旅游产品,但都是茶企业或茶人为推动茶经济发展而自发打造的;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相关部门和企业也加入茶园游览、茶叶销售等茶经济元素,但也都是浅尝辄止,不能给游客带来深度体验。总之,缺乏整体规划,不利于茶旅经济的深入互动。
(三)茶旅文化识别度低
我国幅员辽阔,共有华南、西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13],四大茶区之下又有众多名茶产区,各茶区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也都在争相发展茶旅经济,想要在众多茶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必须具有较高的识别度,提高识别度的关键在于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茶区必定有自己特色的地方文化,凌云县也不例外。凌云县作为千年文化古城,有土司贡茶文化和道家文化,有泗城文庙、纳灵洞、水源寺等人文景观,有壮族、汉族、瑶族等多民族混居的多彩民俗风情,而茶旅项目开发偏重以“茶”为中心的自然资源,而忽略了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导致特色不突出。例如,加尤镇百陇村有连片茶园1200 亩,种植在布柳河畔九龙山海拔800—1400 米的原始森林带的山坡上,这里保留着古朴的汉族和瑶族混居的山寨,但由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足,至今没有得到保护性开发。
(四)茶旅品牌知名度低
从茶叶品牌来看,凌云白毫茶以色翠、毫多、香醇、味浓、耐泡著称,是亚洲唯一能加工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六大茶类的茶树品种,素有“一茶千化”的美名[14],在广西乃至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名气,也获得过较多奖项,于2016年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但品牌宣传广告语处于空缺状态,加之茶企业“小而散”的问题比较突出,各自为战,品牌整合推广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品牌合力。从旅游品牌来看,凌云县围绕“城古、茶香、湖秀”3 张旅游名片,新推出“生态茶乡·长寿凌云”的旅游形象,但在对外宣传上依然存在短板,品牌影响力不高。此外,凌云县茶旅融合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品牌形象塑造缺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凌云县茶旅融合优化策略
凌云县茶旅融合发展先天优势明显,而后天发展不足,要想取得长足发展,需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业在经济、文化、形象等方面实现三个“一体化”,优化发展格局。
(一)纵向融合,力促“互生共长”的茶旅经济
深化茶经济和旅游经济内部以及相互之间的纵向融合,既要将茶种植、茶采摘、茶生产、茶加工、茶包装、茶销售等茶经济进行内部的纵向融合,又要将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旅游经济进行内部的纵向融合,还要把两者衔接起来,大力促进茶旅经济发展。应以旅游经济的六要素为支点,链接茶经济,推动茶旅经济深度融合,实现茶旅经济互生共长,如图3所示。
图3 茶旅经济一体化路线
1.推出大健康茶食,提高旅游餐饮品质
茶的保健功能毋庸置疑,能消食去腻、降火明目、宁心除烦、清暑解毒、生津止渴,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可以阻断亚硝酸胺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15]。凌云县可在大健康理念下利用当地生态食材,制作出茶饮、茶宴等茶食,给游客带来一场味觉盛宴(如表2 所示)。茶饮可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推出不同的类型,有传统六大茶类的纯茶饮,也有花样百出的调饮茶品,更有功能各异的药茶。茶宴可谓是茶餐的重头戏,茶叶入馔,古已有之,唐代《茶赋》中记载,茶乃“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16]。以茶入菜,直接用茶叶或提取茶汁,把茶的色、香、味烹调到菜肴里,既可增进食欲,又有去油腻、降火、利尿、提神、防疾病的功效。
表2 凌云特色茶食设计
2.打造茶主题民宿,升级旅游住宿品位
凌云县目前住宿条件不完善,从携程旅行网获悉,无五星(钻)酒店,四星(钻)酒店仅两家,三星(钻)酒店仅1 家,二星(钻)及以下17 家,数量少,品质欠缺、特色缺乏等问题突出。对此,凌云县应充分利用闲置农房和闲置宅基地等资源,依托当地自然资源,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乡村民宿。应注重创意设计,重视文化传承,实施精准营销,提升服务水平,切勿盲目跟风复制,推动乡村民宿向专业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凌云白毫茶有“一茶千化”的独特优势,可以制作成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等六大基本茶类,业者应当顺势而为,把这一特色应用到民宿建设中,打造以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以及再加工茶为主题的多彩客房,客房不仅颜色各异,宾客还能在不同的客房里享受不一样的茶主题沉浸式旅居体验。宾客可以在客房里畅享茶浴、瑶浴、茶精油SPA 等保健项目,消除身体的疲劳和心理的疲惫。民宿不仅是过夜休息的地方,更是一种美妙的体验。
3.建设茶基地道路,改善旅游交通条件
凌云县虽然地处广西西北山区,先天优势不足,但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旅游外部交通较为便捷。2016 年12 月19 日,铁路部门在当时不通铁路、不通高铁的凌云县,建成了全国首个高铁无轨站,每天与百色高铁站间往返开行驳运大巴近30 个班次,极大提高了游客到凌云县旅游的便捷度。然而,旅游内部交通不完善影响凌云县旅游发展。景区之间没有交通车,最负盛名的茶山金字塔景区和浩坤湖景区之间,只能通过自驾车或者旅行团旅游车才能快捷到达,而散客、背包客旅游是当今旅游的一大趋势,景区之间急需开通景区直通车,方便游客往返于各景区。景区内部交通的改善也不容忽视,茶山多陡峭蜿蜒,良好的景区内部交通可减轻游客旅途的劳累。可围绕茶山景观,整理山地环境景观、梳理生态慢步及骑行系统,打造生态背景山体和活动空间。
4.创新茶游览项目,扩展旅游游览空间
传统的茶游览项目过度依赖于茶园观光,这已经远不能满足游客求新的期待,如何创新游览项目成为一大课题。要把握创建加尤镇白毫“茶·旅”特色小镇的契机,整合浪伏小镇、浩坤湖、似水缤纷田园综合体等较成熟的景区资源,加入新的元素,打造凌云县茶旅小镇。首先,茶园观光要丰富其内涵,一个茶园如果光种植茶树不免显得单调,它的山脚、山腰和山顶要生长别的植物,要生长其他种类的树木,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既丰富景观,又能为茶树生长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其次,增加游客体验项目,增强游客参与感。来茶园游览的游客都是对茶有着浓厚兴趣的,肯定不满足于走走看看,教游客如何采摘、加工、品饮茶叶,都能让游客感到不虚此行。除此之外,还可以带着游客DIY奶茶、茶精油、茶皂、茶香水、茶面膜等,做好可带回家留作纪念,这些项目必定能让游客心情舒畅。应更深层次融入研学旅游理念,进行茶科普,“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可建设茶叶科普馆,开设科普小课堂,举办茶叶知识竞赛、茶技艺竞赛,如识茶比赛,把不同品类的茶叶陈列出来,游客根据所掌握的茶叶基础知识判断茶叶所属的类型;又比如鉴茶擂台赛,把不同品质的茶叶陈列出来,游客根据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因素鉴别茶叶品质高低[17]。比赛结束后再由凌云白毫茶手艺人等专业人士讲解、科普,这就把专业的茶叶审评知识自然地融入到游览项目当中。另外,有兴趣的游客可预约探访凌云白毫茶手工制茶技艺传承人,学习制茶之道。
5.研制茶旅游商品,丰富旅游购物内涵
目前我国旅游商品开发非常雷同,各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的旅游商品大同小异,缺乏识别度。凌云县作为产茶大县,可以茶为中心研制系列旅游商品,如茶叶、茶具、就地取材加工的茶食、便携装的创意茶饮,茶叶香囊、枕头,茶精油、香水,茶皂、面膜,等等。凌云为千年文化古城,凌云白毫茶一直是泗城土司进贡朝廷的贡茶,壮族、汉族、瑶族等民族世代混居于此,民俗风情浓郁,人民团结勇敢,土司贡茶就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文化标识,以此作为文创的核心要素,再辅以民族元素和扶贫故事,丰富其文化内涵。
6.设计茶主题活动,增添旅游娱乐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精神消费越来越受到青睐。旅游娱乐是一个地方文化、艺术的生动反映,以其特有的艺术性、娱乐性和参与性强烈地吸引着游客,渗透到旅游活动中,给旅游活动增色。以土司贡茶历史文化搭台,建造土司贡茶茶馆和土司贡茶院,土司贡茶馆集喝茶、采茶调、茶舞、古筝、古琴、茶艺表演等多项娱乐于一体,游客可在茶馆里边听采茶调边喝上乘的纯茶、调饮茶,同时可以观看、体验茶艺表演,远离城市喧嚣,与茶共舞,与心灵对话;土司贡茶院还可举办茶文化旅游节以及茶文化实景演出等大型活动。
(二)横向融合,彰显“康养慢游”的茶旅文化
应深挖凌云县茶文化和旅游文化内涵,实施文化联姻,产生特色鲜明的茶旅文化。集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千年文化古城的文化积淀,以及土司贡茶的稀缺历史文化于一身,凌云县可谓是茶文化和旅游文化优势都得天独厚,“康养慢游”的茶旅文化应运而生。
1.六茶共舞,茶俗茶礼茶生活
茶叶的抗老化作用是维生素E 的18 倍以上,能抑制细胞衰老,有延年益寿的作用。俗话说:“人生如茶。”喝茶不仅能强身健体,还有益于调节心情,可谓是养生亦养心。一茶千化的凌云白毫茶,让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喝上自给自足的茶:春品绿茶,把人从漫长的寒冬里唤醒,沁人心脾;夏饮白茶黄茶,给炎炎夏日带来阵阵清凉,清热解毒;秋季沏一杯青茶,温润醇厚,惬意滋补;冬天煮一壶红茶或黑茶,驱走寒意,留下温暖。在凌云县,乡乡皆有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这与他们喜好饮茶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多民族混居的村寨,让游客融入当地居民的茶生活,感受、体验原生态的茶业劳作、饮茶习俗和礼仪。
2.茶以文兴,文以茶扬
凌云,古称泗城,因由四条河流纵横交错汇聚于城中而得名,有近千年的州、府、县治历史[18],茶文化源远流长,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富。通过茶叶、茶艺展示,将茶文化渗透到茶山金字塔景区、浩坤湖、水源洞、泗城文庙、纳灵洞、水源寺等景观当中。鼓励、特邀老百姓和艺术家创作与茶相关的文艺作品,包括书法、绘画、诗歌、歌曲、舞蹈等,遴选优秀作品展示到各景观中。如此,茶文化和旅游文化之间便形成了共生共长的良性循环。
3.茶人精神,旅人赞许
在凌云县,有一大批茶人,他们有的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有的用心传承制茶技艺,有的则是普普通通的茶农,他们都在以匠心的态度传承着茶人精神。例如,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百色市茶叶大王、凌云县扶贫带头人阳长标先生,是第一个依靠特色茶产业奔小康的人,他以发展特色茶产“三种”带贫模式,成功带领全村群众吃上“茶叶饭”、脱贫致富一大片;他发展“能人+贫困户+茶园”特色产业致富带贫模式,守住美丽家园,因此被评为“百县百茶百人”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进典型人物。再例如,凌云县第七代手工制茶技艺传承人黄尤新先生长期坚持徒手炒茶,炒出茶叶片片清香。又例如,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白毫茶专家叶靖平先生,40 年来对凌云白毫茶的研究从未停步,从茶园到车间,从种植到加工,他和团队成功将凌云白毫茶“一茶六制”,实现国内单一品种制茶工艺的突破,研发出新产品11 个;他积累、改良的凌云白毫茶加工技艺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也是百色市茶产业学科带头人,长期兴农助农,多次获得广西“贫困县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19]。这些宝贵的茶人精神,既是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一种闪亮的旅游资源,必将对游客形成极强的吸引力。
(三)综合融合,点亮“山上水城古府,云端生态茶乡”的茶旅形象
要想实现茶旅全面深度融合,除了茶旅经济和茶旅文化融合之外,茶旅形象的树立和宣传势在必行。在“城古、茶香、湖秀”3 张旅游名片和“生态茶乡·长寿凌云”的旅游形象的基础上,结合茶旅经济和茶旅文化,打磨出“山上水城古府,云端生态茶乡”的茶旅形象,这一形象既反映出凌云县的自然人文资源和茶产业优势,又凸显出凌云县康养漫游的茶旅文化。茶旅形象的传播也不容小觑,可引入CIS 品牌管理系统理念来打造凌云县的茶旅形象。
1.塑造茶旅形象IP,提高茶旅品牌视觉识别度
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设计符合凌云县茶旅形象的一对男女卡通人物,赋予其人格化特征,欢迎男女老少前来旅游。在图案构成方面,选取茶叶、民族民俗、山水、古城等素材;在色彩调和方面,采用绿色、白色、黄色、青色、红色、黑色混合而成,分别代表凌云白毫茶可以制作出的六种颜色;在文字方面,男性人物取名为“康康”,寓意康养胜地,女性人物取名为“慢慢”,寓意慢游慢生活,提醒习惯了被快生活节奏推着前行的人们,也要记得适时慢下来,好好享受健康生活。把这一形象IP 展示在凌云至南宁高速公路沿线、南宁机场、南宁火车站、高铁、公共交通、主要茶区、旅游景区、宾馆和餐饮企业等,让人随处可见。
2.举办展会,提高茶旅品牌行为识别度
凌云白毫茶近年来经常参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桂林茶叶博览会、广州茶叶博览会、上海茶叶博览会等重要展会,并且在“中茶杯”国际鼎承茶王赛、“桂茶杯”广西名优茶评比、全国茶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多次获推介,先后多次在各种国内国际名茶评比中斩获“金奖”。同时,包括凌云白毫茶清明茶市交易会在内的“两会一赛”每年也都会如期而至,凌云县茶文化旅游节也偶有举办,这些都极大提高了凌云白毫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相比茶叶博览会,从业者参加旅游博览会的热情度较低,出现重茶轻旅游的局面;二是茶文化旅游节举办不能持之以恒,时有间断;三是企业之间的联合程度有待提高。针对以上问题,凌云县需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兼顾茶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拧成一股绳,统一行动,让凌云县茶旅形象深入人心。
3.投身公益事业,提高茶旅品牌美誉度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绿色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有机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关注。凌云白毫茶一直致力于打造有机品牌,在全国乃至全球都获得较高的认可。因此,凌云县应依托专业技术人才,更大范围地推广有机茶叶种植加工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优质的茶产品,促进茶农增收致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我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做出更大的贡献。应实施“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让更多的人知道、认可、传播凌云县茶旅品牌。要推动茶旅品牌进入各行各业,进入寻常百姓家,主动把茶生活、茶旅产品带到社会公众身边。进机关,将茶旅成果带入机关,密切政企关系;进校园,将茶旅实践带到教学当中,深入产教融合;进企业,把茶科技推广到更多企业,助力科技兴企;进社区,把好茶叶、精品茶旅线路带到群众身边,融洽社群关系。这一系列举措将使得凌云县茶旅品牌在公众中的形象越来越美好。
五、凌云县茶旅融合的配套条件
(一)规划先行
政府主导,从县域层面和村镇层面编制茶旅发展规划,组织专家团队,整合相关资源,明确发展定位,理清发展思路,科学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从战略上确保凌云县茶旅融合发展,加快凌云白毫山茶文化旅游度假区提升项目建设步伐。
(二)科学管理
成立茶旅专业合作社作为茶旅融合发展的经营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在茶企业、旅游企业、茶基地、茶农、居民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凌云县企业和民众的积极性。
(三)科教兴业
应建立农旅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服务机制,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可依托广西茶叶科学研究所、广西旅游科学研究所、广西茶叶学会、广西茶叶协会等科研机构,邀请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科技特派员,定期到现场围绕茶叶种植与加工、旅游项目开发与建设等方面开展指导与服务。成立凌云县茶旅协会,与涉农涉旅游高校、凌云县职业学校联合,深化校企合作,为凌云县茶旅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人才助推
充分发挥阳长标、黄尤新、叶靖平等技术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挖掘、培养茶学科和旅游学科以及茶旅复合型人才。拓展凌云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育功能,优化学科设置,在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基础上,增设旅游管理专业,建立茶业和旅游业培训中心,培养茶叶种植、加工、审评,茶艺茶文化,旅游管理等专门人才。鼓励创办各类民间茶叶学校、培训机构、茶艺馆,在龙头企业、加工厂房、交易市场及茶馆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实施全产业链实用技术培训[20]。定期组织茶企、旅游企业人员到区内外品牌茶叶产区、茶旅融合成熟地区考察学习,如梧州、广东潮汕、四川雅安、安徽祁门、湖南洞庭湖等全国重要茶区,以及西湖龙坞茶镇、中国茶旅小镇、中国藏茶村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全国茶旅融合典范。
(五)资金保障
应拓宽融资渠道,释放政策红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土地出让方面给予优惠扶持,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办理不动产登记证,实现产权明晰,确保在金融部门能作为抵押贷款,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茶叶企业加工厂房达到400 平方米规模以上,证照齐全,达到标准化、清洁生产,在金融部门贷款额1000万元以下的,财政按照银行年基准利率给予贴息3 年。积极培育茶旅龙头企业,对具备龙头企业条件、被授予龙头企业称号的,给予奖励补助。
(六)信息指引
完善凌云县茶叶服务中心、建设茶旅游信息中心,成立茶友、游客俱乐部,为大众提供茶产业、茶旅游的动态信息,营造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小红书等新媒体,搭建畅通的现代化信息沟通平台。
茶旅融合包含经济融合、文化融合、品牌形象融合,凌云县应当立足优越条件,审时度势,促进茶产业和旅游产业在经济、文化、形象等维度实现一纵一横一综合的“三融合”:力促茶旅经济“互生共长”的纵向融合;彰显“康养慢游”茶旅文化的横向融合;点亮“山上水城古府,云端生态茶乡”茶旅形象的综合融合。将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成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走出一条生态保护、健康呵护、文化守护与农民致富同步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