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体育影响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2022-01-15王雪峰叶小瑜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媒介文献体育

王雪峰,叶小瑜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将成为力量和幸福的重要条件”[1]。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一经产生,就显示出惊人的传播能力。它不断增加信息容量,更新传播媒介、丰富传播渠道,突破时空限制,“它几乎无所不能地满足着人们的物质欲望和精神需求”[2]。大众传媒关注的焦点之一体育和大学生受众长期的高度融合,使学者们一直关注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以验证其作用和效果。体育是强国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和未来的社会中坚力量,那么,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成果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值得我们去分析探讨,以进一步提高传媒体育信息的服务质量,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在CNKI高级检索的搜索框中按照(主题=大众传媒OR新媒体OR手机媒体OR互联网)AND(主题=体育)AND(主题=大学生)的方式,搜索到期刊论文449篇,学位论文208篇。在“来源类别”中选择“北大核心”和“CSSCI”,在“结果中检索”到文献56篇。通过阅读文献摘要剔除不符合主题文献2篇,获得有效文献54篇。

1.2 数据分析方法

CNKI对选中文献有持续保留和可视化输出功能,将选中的54篇核心期刊文献通过CNKI可视化分析功能,对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影响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现状

2.1.1 年发文量及增长趋势

年发文量的变化反映出随时间推移,该领域文献发展水平和程度。

1998-2021年的23年,核心期刊发文量整体处于波浪形上升趋势(见图1),年均发文2.25篇。1998年开始出现(当时我国网络体育传媒刚刚起步),2004-2006年研究成果出现两个小高峰(此时传统媒体体育信息传播占主导,但网络媒体影响已经开始发力);2011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的普及,网络体育信息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研究成果又开始增多,2015年发文量达到顶峰9篇,然后又逐渐下降,等待着新的突破和转型。

图1 所选文献的发文趋势(根据CNKI可视化分析图整理)

2.1.2 期刊和研究机构分布

根据CNKI可视化统计,该领域的核心期刊文献都属社会科学类文献,分布于29种刊物,北大核心和CSSCI各占27篇。发文量排在前5位的期刊合计发文占总数近一半(见表1)。而1998至今的23年内,CNKI收录的相关论文为449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领域产出的精品研究较少,研究的创新性、深度和广度亟需提高,发文2篇及以上的机构见表1,除天津师范学院外,该领域的其他研究机构还没有形成合力。

表1 刊文量居前5位的刊物和发文2篇以上的机构

2.1.3 作者分析

该领域具有影响的作者为天津师范大学的王慧琳,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1篇,其次是蔡春娣,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其余的第一作者发文都是1篇,反映出该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作者不多。该主题的研究者以独立和两两合作为主。合作者为2人的有19篇,占总篇数的35.2%,独著的为25篇,占总篇数的46.3%,二者合计82.5%,两两合作次数最多是王慧琳和闫伟,在该领域共同发文5篇。

2.2 研究热点

研究热点是某一时期引起较多人关注,较多数量文献探讨的问题或现象。通常用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出现频次来反映。文献共被引指两篇或多篇文献同时被后来一篇或多篇文献所引用。共被引次数越多,文献研究的领域越引起关注。[3]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出现频次见表2、表3和图2。20多年来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可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

图2 CNKI关键词共现网络

表3 出现频率排在前10位的关键词

2.2.1 大学生是大众传媒体育信息主要受众群体

据我国《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0.4%,网民规模达9.89亿。网民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1%。[4]移动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的普及,使大众传媒信息完全突破了传播与接收的时空局限,时效性更强、速度更快。手机媒体的便携、及时、定制、互动功能使其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载体。体育本身的魅力使其一直是大众传媒关注和报道的焦点之一[5],也必然成为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信息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求新和信息接受能力强,需要通过媒介体育信息来达到自我理解、行为定向和娱乐,更容易接受和获取各种媒体体育信息[6]。因此,大学生一直是大众传媒体育信息追逐的主要受众(见表2)。

表2 居前10位的共被引文献一览表

2.2.2 大学生接触大众传媒体育信息的基本情况

大众传媒和体育信息一直是学者关注的两个突出热点,出现频次居前两位(见表3)。大学生接触大众传媒体育信息情况可初步反映出媒介体育信息在大学生中的介入和渗透情况。据文献研究,将大学生接触大众传媒体育信息的基本情况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个阶段,量化指标主要有接触途径、动机、频率、时长和内容五个方面,具体指标见表4。

表4 大学生接触大众传媒体育信息的指标分类/分层

传统媒体阶段(1999-2010),以研究传统媒体体育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为主,电视、报纸、图书、杂志占主导。这一阶段以王慧琳的博士论文《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为代表,她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系列文章都源自该博士论文。我国大学生业余生活的媒介选择以电视、报纸、书籍等传统媒体为主要,网络虽占有一定地位,但影响较小。接触不同媒体的平均时间多在1小时以内,其中0.5小时以内在各媒体占的比例都最高。接触图书时间最长,其次是电视和报纸,接触网络的时间最短。大学生接触大众传媒体育信息的动机主要是了解国内外体育赛事、增加体育的新知见闻、寻求娱乐、爱好体育等;经常接触的媒体主要有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图书、广播[10]。不同地区大学生经常接触体育信息的动机和媒介有差异,例如辽宁省大学生经常接触的体育媒体依次为网络、电视、报纸等,动机主要是明星效应和爱好体育[11];而山东省大学生经常接触体育媒体依次是电视、报刊、网络,动机主要是了解国内外体育赛事、增加体育的新知见闻、寻求娱乐[12]。

新媒体时代(2011-2021),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体育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为主,显示了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在体育信息传播中的巨大优势和影响。以李瑞杰的《微信促进高校体育课堂良性互动的可行性分析与路径探索研究》[13]为代表,研究新媒体在体育课堂教学及课外服务上对学生的渗透和影响。我国大学生接触媒介体育信息转向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事实上已占据他们接触媒体时间的大部分。大学生接受媒介体育信息的途径变化明显,而频率、动机基本没变化,时长和内容仅发生了微变。如北京市体育专业大学生获取体育信息的最主要途径是互联网,所占比重远远超过了电视、广播、报纸等途径;获取网络体育信息的主要途径是资讯全面、精彩纷呈的门户网站和专业体育网站;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获取的时间在30分钟-2小时之间;获取的内容主要是体育文化和体育经济信息;获取目的主要是欣赏体育比赛、增长体育常识和了解体坛动态。[14]南京市大学生通过移动新媒体获取体育信息的主要方式依次为社交软件(微信、微博、QQ、贴吧等)、手机视频、运动类APP、手机报和手机广播,其中选社交软件一类的比例几乎达到100%;关注移动新媒体体育信息主要为了休闲娱乐、打发时间;关注内容主要是体育新闻、体育赛事视频、体育明星动态等,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关注比较少。关注频率以每周3-4天居多,每次使用时间集中在10分钟以内[15]等。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时代,二者的关系已从替代到竞争再到如今的合作、互动和全面融合。大学生经常接触媒介体育信息的途径也从以电视、报纸为主转向以智能手机和网络为主,并最终以具有移动互联网功能的智能手机为主。经常接触体育信息的途径由最初的电视、网络、报纸等大类划分逐渐向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搜索引擎、运动类APP、社交软件、门户网站等细分载体,这与互联网经济的不断深化有关。(如图3)[16]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媒介体育信息更丰富,更容易触及,更设法吸引大学生受众,以获取更大市场。

图3 互联网经济的不断演变

2.2.3 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体育行为(体育锻炼、体育活动、体育技能)、体育认知两方面。(见表3和图2)大学生体育教育教学和体育生活都是综合概念,其具体方面仍然体现在体育认知和行为方面。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是否有影响及影响程度的常见指标见表5。

表5 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影响的指标分类/分层赋分

纵观前人研究,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时代,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体育意识、体育态度、体育兴趣和体育行为的影响总体上以积极、正面影响为主。如大众传媒对大学生获得对体育的认知,培养对体育的感知、感情,形成体育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17]以QQ、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给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难得机会,方便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师生的互动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18]大众传媒体育信息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提升他们的体育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引导他们合理体育消费[19]。但媒介体育知识的片面、过时、暴力、假球黑哨、功利性、偶像崇拜等宣传,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学生的体育认知和行为,造成学生失望、沮丧、功利、投机、追求享乐等消极思想行为。[20]

2.2.4 研究方法和理论

该领域目前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以百分比统计为主),少量研究涉及回归分析,因子分析,方差分析。依据理论共有三种:(1)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理论(5W理论),即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2)美国社会学家卡茨的传播效果理论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即研究媒介对个人需求的满足功能[21]。(3)传播效果理论中的“媒体依赖理论”。该理论由桑德拉·鲍尔-洛基奇和梅尔文·德弗勒提出,认为理解、定向和娱乐这三种动机促使个人依赖媒介[22]。

2.3 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势

20多年来,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除传播媒介和大学生所在地域有明显变化外,在研究方法、指标设计和研究内容上基本没有创新。在体育思想和行为的统计指标上,主要将体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笼统评价,同时偏重于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需求上去探析其作为传媒体育信息受众的原因。媒介体育信息对不同社会阶层、专业,不同年龄、性别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需求的影响,不同类型或内容的媒介体育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少涉及。对媒介体育信息的内容分类、制作质量、传播艺术、传播市场化、互动评价等缺乏客观细化指标,它们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也很少关注。媒介体育信息内容除了8大类的划分,没有更详细的划分研究,体育知识,体育互动和服务方式中哪些方面更受大学生欢迎鲜有解释。因此很难全面、客观地反映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状况。“现阶段的传播市场已将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渐次细分为内容生产,渠道传播和市场终端三个部分[15]”,但学者们在媒介体育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上仅主要停留在传播渠道现状及是否有影响这一环节,对体育传播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市场终端对不同社会阶层和专业大学生的影响较少考虑。依据理论单一,很少关注大众传播效果论中的说服论、有限传播论、采用-扩散论等相关理论,这些都是未来研究需关注的创新点。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文献基本情况的描述、研究指标的提炼、文献所用方法、依据理论及研究成果的分析,揭示了大学生接受大众传媒体育信息的途径、动机、频率、时长、内容情况及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影响的判断指标及结果。认为大众传媒体育信息的分类、内容质量、互动评价和对不同社会阶层、专业、年龄、性别大学生的影响及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创新应用,应是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

猜你喜欢

媒介文献体育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