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女子摔跤队冬训期训练特征研究

2022-01-15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冬训训练课技战术

莫 庸

1 前言

冬训,常作为年度训练过程的起始训练期,是年度训练周期中首个准备期第一阶段的训练,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以及竞技状态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广东省女子摔跤队在全运会重竞技项目中是一个有利的冲金点,作为备战2021年西安全运会最后的冲刺阶段,2020-2021年冬训期的训练,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能否取得突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广东省女子摔跤队2020-2021年冬训期训练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广东省女子摔跤队冬训期训练特点。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广东省女子摔跤队2020-2021年冬训期训练特征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以“女子摔跤”“摔跤冬训”“女子摔跤备战”等为关键词,对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硕博论文库等文献资料库进行检索,并通过广州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相关与摔跤、冬训及周期安排相关的书籍,对所获得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研究的基础及支撑。

2.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广东省重竞技体育训练中心女子摔跤队主教练、助理教练、体能教练及运动员进行深入访谈,深入了解女子摔跤项目的训练特征以及冬训期训练的安排的相关问题。

2.2.3 观察法

通过深入广东省女子摔跤队,跟踪并观察女子摔跤队冬训期的训练情况,观察内容包括体能训练课、技战术训练课等,了解教练员使用不同训练内容、不同训练方法、手段以及对负荷安排的目的与意义。

3 结果与分析

3.1 广东省女子摔跤对冬训期训练特征分析

3.1.1 冬训期训练阶段的划分

冬训是运动员提高竞技能力与竞技状态的重要训练期,广东省女子摔跤队2020-2021年冬训期自2020年10月26日开始,到2021年5月16日结束,共29周203天。冬训期间,根据训练目的及任务,将整个冬训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基础与提高阶段、强化阶段与赛前阶段(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基础与提升阶段进行16周以提高基础体能与专项素质为目标的训练,做好专项能力的储备,为冬训期整体训练奠定基础;强化阶段为9周,主要以个人特长技术与实战对抗能力的优化与提高为主,并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赛前阶段为4周,主要任务为对前两阶段训练效果的转化,提高个人特长技术的得分能力以比赛节奏的控制能力,并对赛前竞技状态进行调整,迎接2021年西安全运会。从整个冬训期的阶段划分的主要任务中可以看出,冬训期整个训练安排是围绕着运动员的体能储备以及技战术的改进开展的。

表1 冬训期训练阶段划分

3.1.2 冬训期训练内容特征

冬训期在训练内容的安排上,基础与提升阶段的训练内容主要围绕基础体能与专项素质进行。体能训练课的主要训练内容为:基础力量、专项力量、耐力素质、柔韧训练等。基础与提升阶段前半部分体能训练课主要以发展基础体能为主,提高运动员上、下肢肌肉力量以及耐力素质,后半部分主要以发展专项素质为主,通过双人和器械发展专项力量,以及通过组合跑等方式发展专项耐力素质。技战术训练课的主要训练内容为:基本技术手法训练、个人特长技术训练、技术半对抗训练等。基础与提升阶段前半部分主要目的是改善各项技术手法的技术细节,通过“补短”使整体技术得到改进与强化,后半部分主要以改善个人特长技术细节,并加强半对抗与实战练习,丰富个人技术手法。其他课次的主要内容为比赛录像分析。

强化阶段的训练内容主要围绕技战术训练进行。体能课的主要训练内容为:专项技术力量训练及无氧耐力训练。通过摔、涮胶人、弹力带等器械及双人对抗发展专项技术力量,并通过攀爬机、专项动作组合训练发展专项耐力素质。技战术的主要训练内容为:精化个人特长技术以及战术组合训练,通过增加技术半对抗以及实战训练,提高个人特长技术使用效率,增加围绕个人特长技术开展的不同技战术组合的变化。其他课次的主要内容为比赛录像分析。

赛前阶段的训练主要围绕得分能力的提高以及赛前状态的调整进行。体能课的训练内容主要为:基本力量训练和专项素质训练相结合,保持相对较好的体能储备状态。技战术训练课的主要训练内容为:转化个人特长技术得分能力和提高控制比赛节奏的能力,通过与男陪练进行实战训练,加强实战中控制把位及距离,从而控制比赛节奏,提高个人特长技术的得分能力,并将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调整至最佳。其他课次的主要内容为比赛录像分析及心理调整。从内容安排上看,冬训期主要目的为体能储备以及全面技术及个人特长技术的打磨及提高技战术水平,同时,各阶段的训练安排目的明确,训练内容衔接紧密。

在训练内容结构上,基础与提升阶段16周训练共195次训练课中,体能训练课次为133次,占阶段课次的68.2%;技战术训练课次为56次,占阶段课次的28.7%;其他课次为6次,占阶段课次3.1%。强化阶段9周训练共108次训练课中,体能训练课次为37次,占阶段课次的34.3%;技战术训练课次为64次,占阶段课次的59.2%;其他训练课为7次,占阶段课次的6.5%。赛前阶段4周训练共35次训练课中,体能训练课次为10次,占阶段课次的28.6%;技战术课次为21次,占阶段课次的60%;其他训练课为4次,占阶段课次的11.4%。因此,体能训练在冬训期各个阶段呈现为:基础与提升阶段>强化阶段>赛前阶段;技战术训练在冬训期各个阶段呈现为:强化阶段=赛前阶段>基础与提升阶段;其他课次在冬训期各个阶段呈现为前阶段>强化阶段>基础与提升阶段。

图1 广东省女子摔跤队冬训期训练结构

在整个冬训期训练内容的安排上,冬训期前期主要以体能训练为主要训练内容,先从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入手,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薄弱环节,对冬训期的训练打下结实的基础并更好地向专项训练转化。随着冬训期各阶段的推进,体能训练内容比重逐渐降低,技战术训练内容比重逐渐提高,专项化训练的程度越来高。在技战术训练内容的安排上,先对全面基础技术的优化,提高运动员全面的技战术水平,再进行个人特长技术的优化,突出个人特长技术的优势,通过先“补短”再“扬长”,不仅让重点运动员在冬训期训练中技战术水平得到提升,在对训练的整体把控上,对年轻运动员等后备力量技战术的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

3.1.3 冬训期训练方法特征

对冬训期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在冬训期各个阶段的主要训练方法进行总结,如表2所示。体能训练主要以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常用的训练方法,如:力量训练采用重复训练法,以规定练习的组数与次数发展相应肌群的肌肉力量。采用两次800m跑,间歇30s的间歇训练法,发展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在基础与提升阶段,采用持续训练法发展运动员的一般耐力;在赛前阶段,力量训练主要采用循环训练法进行力量器械循环训练以及徒手专项力量训练,共设10个练习站,30s换项,3min一组,组间间歇30s;耐力训练采用攀爬机以30s×5组,间歇30s的高强性间歇训练。赛前阶段采用间歇训练法及循环训练法的安排,与摔跤的竞赛特征紧密结合,提高运动员糖酵解功能为主的混合代谢供能能力,帮助运动员调整比赛状态。

表2 冬训期各阶段训练方法应用情况

技战术训练中,在基础与提升阶段和强化阶段,都采用分解训练法对技术进行改进、优化,对全面技术进行“补短”以及个人特长技术进行“扬长”,通过抓动作细节,提高运动员技术动作质量,并用重复训练法加以巩固;赛前阶段则采用完整训练法,保证技术动作的连贯性及技战术的灵活运用。另外,利用间歇训练法,结合竞赛特征,严格控制训练中对抗以及间歇时间,在强化阶段和赛前阶段进行技战术半对抗训练,目的是通过间歇训练法,在高强度的训练中,提高技、战术运用的规范性、稳定性和熟练性。同时,赛前阶段通过增加比赛训练法模拟实战进行训练,提高训练的真实性与对抗性,帮助运动员调整竞技状态,使运动员逐步达到临赛状态。

冬训期在训练方法是使用上,根据不同训练阶段、不同目的选用相应的训练方法。其中,间歇训练法的运用以竞赛特征为基础,对训练强度以及间歇时间进行设计,以达到训练专项化。同时,在运用循环训练法进行赛前体能训练,在训练站及训练时间的安排上同样具有专项化特征,为运动员提供更多与比赛负荷相似的训练条件,使运动员更好地进入临赛状态。

3.1.4 冬训期训练负荷的安排特征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主要是在训练负荷的影响下产生的,训练负荷的安排对训练效应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广东省女子摔跤队冬训期负荷安排情况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知,冬训期负荷安排上,不管是负荷强度还是负荷量,都呈波浪式变化,而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关系。在基础与提高阶段十六周的负荷安排中,第3周与第14周为大强度、大负荷量的大负荷周;第十一周和十六周为低负荷强度与低负荷量的调整周,第六周为赛后调整周。以体能储备,提高运动员基础体能与专项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基础与提高阶段,在连续三至四周提高负荷进行大负荷训练后,及时降低负荷进行调整,有利于机体产生“超量恢复”,提高训练效应。而在调整周中,也通过增加周课中技战术训练课的比重,以达到调整负荷的目的。

图2 广东省女子摔跤队冬训期负荷安排情况

强化阶段与赛前阶段负荷量与负荷强度都呈负相关。强化阶段第十八周、第十九周训练以技术训练为主,优化技术细节,在负荷安排上呈现出“低强度,高负荷量”的关系,以确保技术动作的质量;而后通过“高强度,低负荷量”的半对抗训练中,提高技、战术运用的规范性、稳定性和熟练性。在赛前阶段负荷安排呈现出“负荷强度大,负荷量小”的特点,技战术训练通过增加了大量的实战训练,通过高强度的训练使运动员将竞技状态调整至最佳。赛前阶段负荷强度的峰值安排在第十九周,体能训练以及技战术训练的强度都在第十九周达到最高,目的也是使运动员体能在比赛是处于超量恢复阶段。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广东省女子摔跤队冬训周期的确定是根据比赛任务进行划分的,并将冬训周期划分为以体能储备为主的基础与提升阶段、以提高技战术为目的的强化阶段以及调整赛前竞技状态的赛前阶段。

4.1.2 冬训期训练安排主要围绕着运动员的体能储备与技战术提高开展的,训练内容通过先“补短”后“扬长”,全面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

4.1.3 冬训期训练方法结合女子摔跤竞赛特征进行运用,使训练方法的使用具有专项化特征,提高了训练的效率。

4.1.4 冬训期负荷安排与训练内容紧密结合,负荷安排张弛有度,整体负荷呈现出波浪式变化的特征,有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升机赛前状态的调整。

4.2 建议

4.2.1 加强运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实际负荷强度的监控,确保训练过程中的间歇训练、无氧训练达到目标强度,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4.2.2 建立科学合理的训练效果检查评定方法及加强训练监控,及时掌握运动员的训练效果与机体状态,并对训练过程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因过度训练而造成的运动损伤。

猜你喜欢

冬训训练课技战术
重庆市党员冬训“十佳案例”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疫情下学习不停 冬训课堂接地气又暖民心
对女子花剑近距离交锋技战术运用特征的探究
乒乓球削攻结合打法运动员三段技战术分析模型的建立*
江苏阜宁:党员冬训助推检察队伍建设
被偷听的训练课
思维策略训练课与语文学科教学课的结合
让训练课独好
构建完整作文教学体系,走出作文教学困境